高职院校历史教育中历史意识的培育

2013-12-04 10:40刘赫男
成人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培育意识人类

刘赫男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自古以来,历史教育承载着唤醒国民意识、激发爱国情怀、铸造民族精神和积淀民族情感的社会功能。高职学生历史教育是对青年一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其健全的人格。这一主旨正应和了现代教学制度所倡导的“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是现代学校制度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标”。通过历史教育,使高职学生获取历史启悟,深化历史认识,具备高层次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最终促使历史意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于一种复合多维的能力,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其自身的思想资源和综合素质,这才是高职历史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历史意识的概念和价值内涵

历史学是人类客观认识的历史积累过程,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财富。历史学是一个包含多样内容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积累,把握和认识历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和必然趋势,将其应用于现实,把握未来。

古今往来,对历史意识定义甚多,国内外学者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国外学者将历史意识定义为可以“解释过去,启迪现在,预测未来的网络”。我国学者霍林东认为,历史意识是人类诞生以来对人类文明的记载和描述,并将过去的经验和规律用于现代生活指导的一种观念和认识。徐兆仁认为,历史意识是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在发展中对其发展背景、发展差异化以及发展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在知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思维、观点以及一种精神形态。历史意识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各种精神形态、知识和观点的汇集,在群体内形成一种凝聚力,形成完整的民族意识、文化风格。因此,历史意识有利于树立民族素质,培育历史判断思维能力,促进民族开拓意识,加强人类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历史意义概念和价值内涵的界定,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历史意识是人类发展中形成的自觉意义,通过对历史现象的解读以及历史经验的积累,成为人类内在化的思维,并被认识主体利用,用来观察和处理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第二,历史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历史意识是人类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扎根于历史,却又超脱于历史,演变为一种人类自由的思维方式,为人类现实生活所服务。在人类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凭借科学的理性认识,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对历史现象和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用历史规律为人类现代生活指导,并逐步形成对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历史意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思维指导,最终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凝练中升华成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用于探索人类发展过程,并服务于自身发展需求。第三,历史意识表达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总是表现出一种思想认识倾向,对各种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判别,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事物发展规律及其独特历史方式的认同或疑惑。这种历史态度则凝聚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应了对人类历史的根本性看法,属于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意识包含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凝练和反馈。

二、高职教育中学生历史意识培育的困境和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和改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能力培育,忽视教育素养培育,造成高职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深,责任意识不强,缺少科学的历史意识的指导,致使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面临多方面的困境。

1.我国高职教育重在“技术性”应用人才培育,忽视历史人文素养的培育。高职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存在不同,主要培育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培育不足,加之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熏陶,更加远离历史人文教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比较淡薄。

2.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给学生带来了多元文化。作为高职学生,虽然经受社会的历练,但是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高职院校学生经常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网络的虚幻给学生提供了逃避现实的空间,学生忽视自我责任,轻视自我的社会价值,难以具有时代紧迫感。

3.学生忽视自身的历史使命。经历社会考验的高职学生,再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增强社会适应性,为了生活而生活,很多高职学生形成了狭隘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忽视时代赋予的责任,忽视人类社会的使命,所以,培育学生历史意识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历史意识培育的途径

1.培育学生丰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丰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是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历史知识了解得越多,接受和理解得越多,历史意识就越深刻,历史思维就越明晰。培育学生丰富的历史知识,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历史教育和教学,强化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深刻了解历史背景,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理解当时大背景下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灌输渊博的历史知识,培育历史意识,激发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起科学的历史情怀。

2.深化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是复杂、深邃的,现实世界是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历史意识的基本环境,为学生历史意识的培育提供丰富的材料。作为一种内在化思维的方式,历史意识扎根于人类的心理中,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到指导作用。要树立学生科学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的态度,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高瞻远瞩的分析,剖析现实世界问题,寻找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发展模式,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在高职历史教育和教学中,要让学生以史为鉴,尊重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学会用科学的历史方法指导现实实践,减少自我盲目性和主观性。

3.变传统“历史评价教学”为“立足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类发展”。高职院校传统历史教育和教学中,过度重视历史评价教学手段,忽视学生情感、教师观和态度的培育。根据调查,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评价的课堂概率为90%。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10个历史事件有9个都要进行评价。历史教育评价手段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历史教育并不是以评价为主,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树立一定的历史意识,立足历史发展过程,培育科学的历史思维,为人类社会发展培育一种思维能力。

历史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树立“立足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类发展”教育目标,这就意味着在教育理念、方法、标准上均有新创新。在教育内容上,改变评价考察由主要注重于学生知识积累以及历史评价技巧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学生历史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提高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在历史评价方法上,强调多样化、创新性、灵活性方法的运用,方法的运用重在培育学生历史分析的内在思维,并演化为处理现实实践的手段;在历史教育评价标准上,采用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两种方式,鼓励学生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课堂记录、社会实践等参与教学评估中。总之,历史教育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和教学中应该树立多样化和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培育学生历史意识为根本目标。

4.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各国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高职学生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未来的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力量,必须培育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培育伟大的民族情结,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利用历史规律和思维,促进个人素养提升。

[1]李瑊.历史意识:大学历史教育的目标取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9):38 -40.

[2]庞卓恒.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J].历史教学,2003,(1):10 -11.

[3]韩琴英.论大学历史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17 -119.

[4]吴振刚,吴凤琴.大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6):127-128.

[5]韦琦辉.网络时代下的大学历史教育[J].青春岁月,2011,(18):184 -185.

[6]王丽娟.在历史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学科教育,2003,(10):1 -3.

[7]李传印.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17 -22.

猜你喜欢
培育意识人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