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途径探析

2013-12-04 10:40周曙光
成人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师

周曙光

(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关乎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乎民族振兴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新时期,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培训在制度的健全、培训模式的创新、培训内容的构建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完善提高。笔者就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途径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全面保障实施

我国教育部1999年就发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并提出每五年为一个培训期,以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但实际情况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效性差,形式主义严重,制度仍旧不健全。一些基层学校培训经费不到位,教师不能普遍接受培训,一些培训与基础教育实践相距较远等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以师为本、切合需求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满足和实现不同类型、级别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不同需求和目标,使年龄和专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都有相应的学习保障。其次,完善教师培训督导制度,对各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方案、培训内容、形式、考核办法等进行行之有效的督查及效果评估,强化常规管理。第三,对承担任务的各培训机构的资质、人员、课程资源的遴选开发及评审选用建立严格的制度法规,规范其培训行为,对一些违法牟利的培训机构应进行相应的制裁,不断完善质量监控。第四,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捐助,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和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第五,建立继续教育带薪休假制度,缓解工学矛盾,解除教师培训的后顾之忧。只有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教师继续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实效

1.以校本培训为主,突出教师学习的主体性、反思性、交互性特点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也是在职教育,在培训形式上应突出这一特点。各级培训机构包括高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目前所采取的培训方式基本上还是“集中听课,观摩体验”。这种外在输入式的培训方式成效低。而借助政府行政命令来维持,只能使教师疲于应付,也束缚了教师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考空间。校本培训是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模式。只有立足校本,以教师为主体,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使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将学到的新知识与理念同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职业技能,寻求自我发展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现代的教师已不是个体的劳动者,每个教师与同事之间构成了一个共同协作、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群体。[1]只有立足中小学教学科研,才能使他们乐于接受,并取得好的效果。那些教学质量高,充满活力的学校往往是注重学习、注重教师间互相交流促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

2.丰富培训形式,满足教师的多元化需求

每个教师学习动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培训需求。继续教育应根据不同需求提供诸如发展一专多能、提高学历、晋级加薪等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多学科的学习机会,以满足教师多元化的学习要求,使教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考核办法等,并有机会参与专业发展的设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定的培训。如何针对每位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培训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细化的。目前继续教育形式上还较单一,偏重于面授,选修课程较少,灵活性不够。应不断开拓培训方式,可以按照年龄、教龄、职称、学科等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发展层次进行分类教学;可以个人进修,也可以集体进修;以校本培训为主,同时结合校外培训甚至海外研训;可以面授,也可以通过夜校或建立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创新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挂职培训等;还可结合校长培训、见习培训、全员培训、职务培训以及校长论坛、名师论坛等,使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培训互相促进。[2]通过多样化培训形式,不断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

3.灵活安排课程计划,缓解教师压力

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参与培训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工学矛盾造成的,主要有时间上的矛盾、地点上的矛盾和任务上的矛盾。由于有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殊性,比如办学规模小,学校相对分散等情况,许多受训教师距进修地点较远,迟到、早退现象较普遍,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压力大,工作长期紧张,继续教育很容易与工作发生冲突而变成沉重的负担:正常工作日参与培训,培训前的调课和培训后的补课让教师不胜其烦;而节假日的培训又占用了休息调整时间,使教师身心疲惫。有些学校受资金限制等原因缺乏设备的保障,教师远程学习只能回家利用晚上或节假日进行,其效果可想而知。一份关于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被调查教师中超过80%的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3]这就要求继续教育课程计划体现人文关怀,可以利用寒暑假,也可短期脱产培训。再如培训时间化整为零,培训地点以受训教师所在地为主,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操作,实际交流与网络远程辅导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等。这样,每个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才能不疲于应付。只有把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性放在首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才能缓解教师压力,提高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经济学家曼昆把“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看作是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继续教育也应该用激励来激发教师的自我教育热情,让教师的自我教育与继续教育相得益彰。目前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晋级加薪相联系只是一种行政手段,不能使教师真正乐于培训和提高。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改变教师的观念与行动,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研究热情。学校管理者应切实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体制创新,对教师岗位加入竞争活力,竞聘上岗,奖优罚劣;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资金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培训、教科研活动中;“请进来,走出去”,到兄弟院校观摩交流、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鼓励教师设计读书计划,引导教师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终身学习观念渐渐内化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制定关于工作态度、绩效等的发展性评价来影响教师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构建科学的培训内容体系,突出继续教育的实践性、广博性和前瞻性特点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已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培训扩展到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多学科的培训。那么,立足教育实践,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目的,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教师培训标准,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构建科学的培训内容体系成为时代的需要。

1.培训内容应突出教育实践性

教师培训的反思性实践特点已是当前共识,培训内容应该紧密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重视教育学科,强化教育实践。通过教师教育实践和主动探究的培训策略,加强教师的教育体验和实践反思,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概括出来的知识并不能直接指导社会实践,还必须有一个启蒙过程,以使特定情境中的实践者能够对自己的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并做出明智而谨慎的决定。”目前继续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所学的内容与所教学科不一致。一些教师所教的课程与职前教育专业不一致,在继续教育中因为要与职称评定挂钩,所以学习的是职前教育所学专业。还有的继续教育是为完成任务,追求形式,从根本上没有起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作用。再如大学的专家自身缺乏基础教育实践经验,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群体特点和需要,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才能解决继续教育中学习内容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高等院校中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科研机构新的教育理论只有走出书斋,进入中小学课堂,才能得到正确性的检验;而中小学教师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才能高屋建瓴,不断创新,使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具体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师关注点搜集实践材料、案例,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课题研究等方面设置更多课程充实继续教育内容。把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难题、教研中发现的问题纳入到理论研究中,通过共同分析、研究,达成共识,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自主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2.培训内容还应具有广博性和前瞻性

目前教师培训有重视教师专业素养,忽视综合素养的现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更应关注教师的综合素养。[5]应关注教师人格与心理素质,培养教师的自我疏导能力,使教师素质全面发展。

在现代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教师应掌握更加广博的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个热点。利用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层次整合,使信息技术不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信息获取、资源共享、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使中小学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继续教育应拓展学科专业课程内容,除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外,开设更多的反映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课程,尤其是跨学科和人文学科的课程。文理结合、人文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进行多学科培训是今后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信息技术、文学、艺术、语言、健康教育等多种内容。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还应了解可预见的未来所需的知识,如人口与环境、世界和平、合作交往、道德情感教育、未来劳动技术等等问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只有不断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基础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1]张世钦.改革教师培训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王培勤.有效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建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9).

[3]操太圣.卢乃桂.学校变革进程中的教师压力管理[J].教师发展研究,2006,(6):34.

[4]杜静.比较视阈下教师在职培训的特征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

[5]刘树生.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J].教育探索,2008,(10).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