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军
我国的绿色建筑是在节能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根据我国能源情况首先制定一系列的节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各个地方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强制性的,目的是把我国建筑的能耗降下来。在建筑节能的基础上,国家又着眼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逐步将节能建筑引导到绿色建筑上去。节能建筑向前跨一小步,即可实现绿色建筑质的飞跃。何为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规范中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六项内容: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在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申报绿色住宅建筑必须满足规范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第四章住宅章节中关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控制项5项,一般项6项,优选项1项。
以下为标准中“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条文:
名称类别编号4.3.1控制项4.3.5 4.3.2 4.3.3 4.3.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3.6 4.3.7一般项 优4.3.8 4.3.9 4.3.10 4.3.11标准条文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选项4.3.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某区居住用地。该地块周边均为市政道路。本次申报绿色建筑的为居住用地的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本项目除执行国家标准外,同时执行《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及《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北京市人居水资源占有量约为300m3,属极度缺水地区。北京基本气象参数:海拔高度31.5m;年平均降雨量664.2mm,一日最大降雨量244.2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5.3mm;最大冻土深度85mm,最大积雪深度24mm。
本项目周边市政道路上均有市政给水管、中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1条对建筑用水定额的规定计算项目总耗水量。用水定额采用平均日用水量:固定系数(0.67~0.91,按照给水一、二、三分区和特大、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取值,北京属特大城市给水二区)×日最高用水量,本项目固定系数取0.7。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表3.1.9规定数值每人每天最高用水定额为130L-300L,本项目每人每天最高用水量取200L,平均每人每天用水定额为140L。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1.10条规定,停车库地面冲洗用水定额可按冲洗面积2.0—3.0L/(m2·d) 计算。根据北京气候特点,本项目冲洗用水定额为:2.0 L/(m2·2d),即2天冲洗1次。 3—10月份冲洗,其他月份冰冻期不冲洗。按0.9的取值系数。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1.4条规定,绿化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1.0—3.0L/(m2·d)计算。本场地植物配置大部分采用耐旱性强的乡土植物,则浇洒绿地用水定额选为:4~9月1.5L/(m2·d);3、10月1.0L/(m2·d);其他月份植物处于休眠期,不需要浇洒。
本项目绿化包括室外绿化。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第3.1.5条规定,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0—3.0L/(m2·d) 计算。根据北京气候特点,本项目浇洒用水定额为:2.0 L/(m2·2d),即2天浇洒1次。 3—10月份浇洒,其他月份冰冻期不浇洒。
通过上述计算,本项目总用水量统计如下:
Wt=W建筑t+W绿化t+W道路广场t
住宅给水系统设计为二个区,三层及其以下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直接供给,四层至十层为高区,高区由设置在地下车库处的给水泵房内的供水装置供给。住宅采用分户计量方式。市政供水接口接自市政给水管线。
住宅中水系统设计为二个区,三层及其以下为低区,由市政中水直接供给,四层至十层为高区,高区由设置在在地下车库处的中水泵房内的供水装置供给。中水主要用于便器冲洗、地下车库地面冲洗、室外绿化浇洒、室外道路浇洒使用。住宅采用分户计量方式。地下车库地面冲洗、绿化浇洒及道路浇洒用水设置独立的计量水表。市政中水接口接自市政中水管线。
建筑物内采用污、废合流方式,设置伸顶通气管。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由建筑专业考虑。雨水管设置在室外,雨水排至散水,场地雨水和屋面雨水经室外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线。将收集到的室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线。
本项目使用市政中水,中水用于便器冲洗、地下车库地面冲洗、室外绿化浇洒、室外道路浇洒。雨水采用利用景观绿化及渗水地面下渗,涵养地下水。
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
5.1.1 建筑物中水用量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表3.1.4中统计各类建筑物生活用水量百分比。
住宅冲厕用水量占21%,地下车库地面冲洗用水量100%采用中水。
5.1.2 绿化用水量100%采用中水
5.1.3 道路、广场用水量100%采用中水
通过上述计算,本项目总中水用水量统计如下:
Wu=W建筑u+W绿化u+W道路广场u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3.11条文规定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计算如下:
式中:
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3/a;
Wt——设计用水总量,m3/a。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其建筑冲厕及景观、道路浇洒用水应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19-2002)中城市杂用水类标准执行。
本项目为观赏性景观用水,水景类。基本要求 :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
中水供水采用市政中水,在小区中水站房设置监测点,对常用控制指标(pH值、浊度、余氯等)实现现场监测。水质应按现行的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法进行定期监测。
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年利用量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3.11条进行比较。
在小区中水站房设置监测点,对常用控制指标(pH值、浊度、余氯等)实现现场监测。中水加压供水采用无负压供水装置。中水管道应采取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各楼的中水引入管和给水引入管间距不小于500mm,避免产生水质污染。
绿化灌溉应采取喷灌等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自动、手动控制形式设计。
居住建筑内的用水量主要为厨房用水、洗衣用水、冲厕用水和盥洗用水,可占到总项目用水的90%以上,因此通过合理选用节水卫生器具,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节约水资源。
本项目所有的用水器具均须采用节水型器具,节水率不低于8%。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和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
用水点均按用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住宅均分户计量。车库冲洗、绿化浇洒、道路广场浇洒均设置独立计量。
针对管网系统中经常出现的漏失情况,本项目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网设计,提高管网设置技术,努力把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住宅小区以往管网漏失水量主要来自室内卫生器具、屋顶水箱和管网漏水量。为了节省水源本项目中所选用的管材、阀门等均要求选用防止渗漏产品。
给水干管及立管采用衬塑钢管,快装连接件连接;水表前给水支管采用衬塑钢管;水表后及在地面垫层敷设的给水支管采用冷水PPR管,热熔连接,与金属管或热水器连接时,应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需采用专用的过渡管件或过渡接头)。热水管采用热水PPR管,热熔连接。中水干管、立管及户内表前支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中水表后采用PPR管。
排水立管及支管采用硬聚氯乙烯(UPVC)管,粘接;立管每层设一个伸缩节。与立管连接的底部横干管采用W型机制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排水UPVC塑料管及其伸缩节和阻火圈的安装做法详见91SB图集。
雨水室外落水管采用增强型抗紫外线UPVC雨水专用管,粘接。
所有阀门采用铜质截止阀,阀门的工作压力均与系统相匹配。
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范进行。
从我国绿色建筑推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政策方面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引导的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标识的使用和标识评审专业包括申报工作也进行了极大鼓励,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必将作为未来中国建筑发展的方向。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