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
我们近期对100例婴幼患儿进行了胸片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评估其胸部DR拍片质量,并与前期100例接受常规胸部拍片检查婴幼患儿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2-1~2012-12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婴幼患儿。纳入条件:①有胸部DR检查适应证,并接受了胸部DR拍片。②婴幼患儿(年龄1~3岁)。本文选择了100例近期接受胸部DR检查的婴幼患儿,男54例,女46例,年龄1~3(2.39±0.51)岁。对照组选择了前几年在我院接受常规胸部拍片检查婴幼患儿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1~3岁,平均(2.45±0.42)岁。两组对象年龄与性别分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DR及常规胸片拍摄方法 DR胸片拍摄使用KODAK 3500多功能DR设备,安放非晶硒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有效探测面积可达14 in×17 in。拍摄条件为:电压100 kV,电流1 mAs。婴幼患儿多呈腹式呼吸,在拍摄胸片中常常哭闹,应根据婴幼患儿是否配合及体型选择PA或AP拍摄体位,并在上腹部饱满时拍摄曝光。对照组常规胸片拍摄条件:电压60 kV到65 kV,电流5 mAs,拍片时间0.3 s。
1.2.2 胸片质量评估方法 采用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规定的胸片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应用主观目测法将胸片分4个等级,分别为:①优质片(4级)。②良好片(3级)。③差片(2级)。④废片(1级)。评估依据分别为:①摆位是否正确。②图像密度、对比度如何。③图像清晰度如何。两组患者胸片质量评估采用集体阅片方式,评估人员分别由资深医师和技师组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进行本文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部分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结果部分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对象胸片质量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DR组拍摄胸片的各种级别质量分布、平均图像质量分级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0.05)。
表1 两组对象胸片质量比较[n(%)]
婴幼患儿胸部拍片质量影响因素众多:①胸部特点为胸廓常呈圆柱状、前后径与横径长度接近、体格纤小、胸壁薄而脂肪层厚,肺组织含气量少。②拍摄时常常哭闹,呼吸短暂、猛烈吸气和长时间呼气、且运动表浅且频率快而不能自控。③拍摄时常惊恐、自控能力差、体位不合作,只能卧位拍摄;④胸片显示横膈抬高、纵膈增宽、心胸比值加大,两肺野被遮盖范围大。以上原因积聚在一起使婴幼患儿胸片质量明显下降。近几年来,医院影像学DR技术迅猛发展,该系统采用了先进计算机数字影像学处理技术,对拍摄曝光宽容度大,同时,技师即刻在监视器上可看到图像,并自动调节由于技术、活动、定位、以及曝光错误引起的影像质量下降。作者连续选择了近期在本院就诊及住院的一组婴幼患儿为观察对象,他们接受了DR胸片检查,然后按照1993年“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规定的影像学质量分级标准对胸片进行质量评分,并与前几年接受常规胸部拍片检查婴幼患儿(对照组)相同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DR婴幼患儿拍摄胸片的各种级别质量分布、平均图像质量分级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这都提示,DR摄影明显提高了婴幼儿胸片图像质量,国内同行另一些同类观察[1-3]与作者结论一致。
总之,DR临床影像技术已日趋走向成熟,正在逐步普及之中,同时,我国大中型医院婴幼儿就诊率及胸片拍摄量也增加明显。DR技术适合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避免由于放射科技师操作不完善影响到照片质量,满足了临床中各个科室诊断及观察病情需要。
[1]刘林栋,王龙华,张子奇.直接数字化摄影与传统X线婴幼儿胸片摄影的应用对比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19-3920
[2]王国亮,胡茂能,含笑.浅谈小儿DR胸片的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安徽医学,2012,33(2):223-225.
[3]白得森.质量控制对婴幼儿DR胸片甲片率的影响.西南军医,2013,15(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