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郑州 450000)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自感自身或周边事物旋转不定为主要症状,临床西药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极易复发。笔者以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患者82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随机将我科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诊断依据确诊为眩晕。其中对照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平均(46±5.3)岁;病程在1d~17年之间,平均(9±1.3)年;观察组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在31~65岁之间,平均(46±5.4)岁;病程在 1d~15年之间,平均(9±1.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辨证符合其中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等证型。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妇女和精神疾病者。
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生活行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5653)0.2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454)250ml静脉滴注;2组均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天麻15g,钩藤12g,杜仲12g,牛膝 12g,黄芩 15g,菊花 12g,白芍 12g,白术 12g,川芎12g,当归12g。风阳上扰证加羚羊角 12g,石决明15g;痰浊上蒙证加半夏9g,陈皮15g;气血亏虚证加黄芪45g,熟地15g;肝肾阴虚证加桑寄生15g,山萸肉15g,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分2次温服,15d为1个疗程,连服12d停3d。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标准制定。治愈: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辅助检查好转;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反而加重;治愈和好转之和为有效。
所得数据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显示,2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效果。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例(n,%)
2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再次出现眩晕症状患者的例数。对照组31例,发生率为39.74%;观察组9例,发生率为10.9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664,P<0.01)。
眩晕症可见于100多种西医疾病,有多种临床表现[2],其病因复杂,治疗多以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为主,可临床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眩晕的中医病机为肝阴亏虚,阳亢于上,肾精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为主[3]。《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治疗以平肝潜阳、填精生髓为主。笔者基础方以天麻、钩藤潜阳息风,杜仲、牛膝益肾填精,黄芩、菊花清泄肝火,白芍、白术柔肝健脾,川芎、当归活血养血,诸药配伍,标本兼顾,协同起到滋肝养肾、潜阳息风的功效。再根据辨证随证加减,因人制宜,可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 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74.36%,而1年复发率仅10.98%,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辨证治疗眩晕症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综合调理其机体而减少症状复发。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减少症状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994:23.
[2]刘红梅,李涛.眩晕症的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205-206.
[3]杨烈文,田爱玲.眩晕症中医辨治体会[J].光明中医,2005,2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