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密码

2013-11-29 00:55李清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幸福表象莫言

李清海

(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一、概述

对“幸福”二字及“幸福”的表达之意,人们是太熟悉不过了。要问什么是“幸福”,人们的回答则是五花八门,气象万千。对一个问题出现众多无穷的解释,则肯定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对一个问题有众多无穷的解释存在,则肯定有问题的实质存在。要问“幸福”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要找的就是对“幸福”的基本解释,即基本答案。

据资料调查,研究“幸福”问题,三十多年前,不丹国王提出了“幸福指数”概念。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曾提出过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其中,欲望指的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效用指的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近些年来,我国许多人士开始关注研究“幸福”问题。纵观国内外对“幸福”的研究状况,我们看到研究的成果较少,研究的也不深入,认识上还存在不少分歧。人的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审视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当前形势下,在我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人民对幸福的期盼程度进一步增强,客观现实非常需要加深对“幸福”课题的认识,更好地为幸福建设服务。本文剖析了幸福因素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幸福”的本质,创建了求解“幸福指数”的数学模型,力求对解释表达“幸福”、创造“幸福”提供帮助,做出贡献。

二、“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

所谓“幸福”的表象,就是人们对幸福有形象化的标的比喻,进而有形象化的表述,也就是例举式的什么样什么样就是幸福。审视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对幸福的谈论与回答,一般不是从理论即事物本质上来回答的,而是运用了表象的方式回答,这就是存在着的“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

“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习以为常,不盛枚举,例如:天真稚气的儿童会说:“我吃到一块糖就觉得很幸福!”;当代的中学生也许会说:“幸福就是考试成绩优异,能排名在所有人的前头”;有的人在大冷的冬天能取上暖,过得暖暖和和的,就觉得是幸福;有的人中了大奖,就觉得幸福来临;有的人升官发财了,就觉得是幸福。林林总总,显示幸福有数不清的表现形式,归结起来,这样的种种表述形式,都是在一件事、一个时点上的即时的心理感应,其实,这也是对幸福感的如实表达,但是,这只能说是轻浮的表达,不应属于是对人生幸福的带有稳定性的理性回答。

“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给人们带来的问题是,一是将幸福的解释泛化了;二是将幸福的解释稀释化了;三是将幸福的解释简单化了。幸福的泛化解释说法,就是把每一点、每一项进步收获都归结为了幸福,不管事件大小,作用大小,程度强弱,一概都当成、说成了幸福,使得幸福遍地都是。幸福的稀释化表现为,对幸福的质量表现不足,不是真正的综合浓缩出来的人生幸福。幸福的简单化表现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谈幸福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幸福的泛化、稀释化解释说法,必然造成对幸福的简单化表达。

“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问题是迷惑了人们对幸福的本质认识,使得人们在“什么是幸福,我幸福吗”的理性认识与评判中缺乏科学性,反映不出人生幸福的真谛及幸福程度状态。“幸福”的表象与表象解释,对真正幸福的把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幸福”给出科学的解释与判定。

三、“幸福”是心理愉悦之心境

“幸福”究竟是什么?真正的幸福,应是人生平和心境中对生活达到某种程度状态的满足感。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需要满足程度的挑战压力判断,表现为是在生活状态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是一种心理的感知“物”,即心理愉悦之心境。幸福就周游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之中人能得到五味俱全的感受,当这种感受化为一种综合的体验感受,就是我们的幸福感程度状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从宏观上对幸福的科学认识,其为我们正确认识把握幸福指明了方向。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认为幸福与否,相关因素非常多,表达点非常多。具有正向的影响因素,诸如生儿育女、子孙满堂、家庭和睦、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提高、中彩得奖、事业有成、出人头地等;具有负面的影响因素,诸如妻离子散、经济困难、风险责任、天灾人祸、打击迫害、病痛折磨、死亡威胁、走投无路等。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指明,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敬与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每一层次需要的实现,都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增强人的幸福感。与人的需要因素相对立的,影响人的需要满足的生理的障碍、心理的障碍、知识的障碍、环境的障碍、社会的障碍、个人的障碍、文化的障碍等因素都是负面影响因素,构成了对幸福的挑战。“幸福”概念的复杂性,会使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感觉迷雾重重。但是,幸福是客观存在,有其内在质的规定性,我们应当找出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定,进而进行科学恰当的表示。创建“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幸福感程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四、揭示“幸福”及“幸福指数”

破解“幸福”密码的手段,可对与幸福有关联的因素进行梳理,大力度地合并归纳,使与幸福相关联的因素简而不能再简,这样就使幸福比较清晰地露出真容。考察与幸福有关的各种因素,我们明显地会发现,幸福与两大因素有密切关联关系,一是叫作人的“进步收获”因素,二是叫作人的“挑战压力”因素,这两大因素的统一关系构成了“幸福”。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把与幸福有关的正、负各种因素划分归类为以上两大因素。事实上以上两大因素都能将与幸福正、负有关的各种因素包容进去,比如说,正向因素中的收入的提高、住房的改善、生命的延续、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可以归类为“进步收获”因素;负面因素中的生活水平程度比较挑战压力、住房状况比较程度挑战压力、身体状况比较程度挑战压力、社会地位比较程度挑战压力等都可以归类为“挑战压力”因素。与幸福密切相关联的两大因素的统一,就是对“幸福”之表达。关于“幸福”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心头的“感知物”,缺乏统一的定性、定量式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缺乏统一的比较方法。当今社会,文明发展,人民追求幸福,社会关注幸福,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科学的量化表达“幸福”,有利于总结工作,开拓进取,创造发展幸福。我们可以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把幸福程度(指数)以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见图1说明)。

图1 “幸福指数”数学模型示意图

根据数学原理,可得出如下幸福指数计算公式:

设m为进步收获值,n为挑战压力值,x为幸福指数,则列方程为:

幸福指数图解:

首先,建立一个横向为x,纵向为y轴的坐标图。x轴定为幸福指数表示线,区间为0-10个单位。建立由原点沿45度角向斜上方的趋势线为进步收获线;建立由原点沿45度角向斜下方的趋势线为挑战压力线。三条线代表了与幸福指数相关的必要因素及条件关系。

其次,建立幸福标准点“G”点,此点落在“幸福”点线上单位为5的位置上。依据是,在进步收获线上,人的幸福状态心境总体上存在四种情况,一是不太满足,二是基本满足,三是比较满足,四是心满意足。基本满足是一个确定的点,处于进步收获点线的中间位置,即“A”点。在进步收获线上的四种情况中,“基本满足”状态心镜,即可认为已单方面达到“幸福”状态。在挑战压力线上,影响人的幸福状态心境程度总体上也存在四种情况,一是面对的挑战压力大,二是面对的挑战压力中等,三是面对的挑战压力小,四是无忧无虑。挑战压力中等叫做可以承受的状态,是一个确定的点,处于挑战压力线的中间位置,即“B”点。在挑战压力线上的四种情况中,挑战压力中等代表的是挑战压力可以接受。“幸福”的起始标准点,就定在“比较满足”与“挑战压力中等”点的连线及与幸福点线的交叉点“G”点上。“G”点,是由A点、B点的统一关系连线交汇形成的,作为幸福的标准点。当A点进入不太满足区,B点进入挑战压力大区,两相统一关系连线交汇点值就会低于幸福的标准点值,这反映出没有达到基本的幸福感状态。当A点进入进步收获比较满足区,B点进入挑战压力小区,两相统一关系连线交汇点值就会高于幸福的标准点值,这显示的是幸福感程度的提高。因此,把进步收获基本满足的A点与挑战压力中等的B点的连线与幸福点线的交叉点定为幸福标准点,能够合理地表达幸福感状态,是合适的。

再次,确定“幸福指数值”。幸福指数值沿x轴定为0~10个单位区间。0为最小值,10为最大值,幸福标准点定在“5”的位置上。因为对幸福的评判,有幸福与不幸福或者说幸福指数高低之分,幸福点线上的数值“5”处在中间位置,就成为了幸福(程度高)与否(程度低)的基本分界线。根据这一划分,幸福指数在5以上到10之间为幸福区间,低于5为亚幸福或不幸福区间,达到10为最大幸福指数。用幸福指数表示“幸福”后,幸福指数的从小到大增长总是反映着幸福度的提高。

图1中,在进步收获点线上的A点、挑战压力点线上的B点是个活动的变量,两者是根据y轴正向的m、负向的n值的不同确定而变化。m、n值是根据一定条件下人对幸福因素的感受,由个人自我评定或社会评定得来的,是首要变量,不同的人会选取不同的值。变量m、n导致A点、B点变动及幸福指数变化,此关系反映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幸福感指数。

对幸福指数的评定,根据人的自我独立性与社会性及幸福自身的特性,有两种评定方式:一是根据人的自我独立性,有自我评定法;二是根据人的社会性,有社会评定法。评定的依据是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情况,建立与幸福指数相关的科学的社会指标体系,计算出m、n值。只要能确定给出m、n值,带入“幸福指数”计算公式,就可以求解出幸福指数值。

例如:当m值为5时,对应的是进步收获点线为“基本满足”点A;当n值为-5时,对应的是挑战压力点线为“挑战压力中等”点B。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则幸福指数x=5;将点A、点B连线,则与幸福指数点线的相交点正落在“幸福标准点”值5上。计算求出的数值与图形表示的位置值是一致的,幸福指数都为5。计算与图示得出的数值表示出的含义是在幸福指数规定的10个等级中,幸福指数处在为5的程度(值)上。

五、“幸福”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

“幸福”的自我评价,得出的幸福指数,表达的是本真的幸福感。个人有权利、有自由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方法是在幸福的正因素10个单位区间上及负因素10个单位区间上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位置数值,进而得出幸福指数,也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本真。“幸福”的社会评价及其得出的幸福指数,表达的是社会公认的幸福状态。“幸福”的社会评价是多角度的“他”考察。“幸福”的自我评价与“幸福”的社会评价结果可以一致,也有可能不一致,有时差距可能还很大。评价结果出现不一致,一般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宽窄不同及出自“自主”与“民主”的原因,但是,得出的结果一般是正相近的。对不同对象的社会评价,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统一,得出的结论则是公平的。

对“幸福”进行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是,把与“幸福”相关的主要的、重要的正、负因素找出来量化,确定适当的数值,归结为m、n值,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幸福指数。根据人的生活、社会相关因素,“幸福”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做如下确定(如表1、表2所示):

表1 进步收获指标体系

表2 挑战压力指标体系

对“幸福指数”的求解,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以上相关指标体系都可以通用。指标体系根据一定意义的需要还可以补充调整变化扩展。“幸福”的社会评价,评价者只能评定正向的“进步收获”因素值,因为进步收获可以看得见,而不能评定“挑战压力”因素值,因为挑战压力一定是心理感知,只有被评定者才真正知道,所以,对“幸福”的社会评定,正向因素靠他评,负向因素靠自评,最终结果是他评和自评两者的统一。

对“幸福指数”的求解,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所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科学地评定“幸福指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对评价指标体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集思广益,实现科学化。

对“幸福指数”的评定,除有了指标体系,有了基本的评价方法外,还应看到,对幸福指数的评定,因为“幸福”具有心理感知的特点,所以,一般是要通过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进而得出我们需要明白的“幸福指数”。

依据以上理论及评定方法,笔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例审视评定方法。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当主持人问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在莫言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如果用本文理论和方法评定莫言当时阶段的幸福感指数应为以下情况:他的进步收获值应为数轴上的数值10,对应进步收获点线上的“心满意足点”,因为这是他人生中进步收获的最大成功。但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莫言身感压力较大,面对的挑战压力值就只能落在压力大的0至(-5)区间,根据程度可选某一数值,如选值为压力较大区的数值为-1,通过公式计算,幸福指数则约为1.8;如选值为压力较大区的数值为-1.5,幸福指数则约为2.6;如选值为压力较大区的数值为-4,幸福指数则约为5.7。数值反映出莫言此时的幸福感指数并不高,这与莫言所说的“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的说法是相吻合的。究竟莫言的幸福指数是多少,本真的反映,只有莫言自己选值计算得出的才是本真的答案。如要对莫言的幸福指数进行社会评价,则应按照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定。就莫言的综合情况看,他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知名的作家,成就卓著,用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幸福指数肯定要高于他的自我评价。其实莫言在回答“你幸福吗”的提问时也说道:“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反映出莫言并不肯定认为社会对自己的幸福指数的评价会是低的。幸福指数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存在着差别,这是因为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他评”与“自评”因素造成的,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幸福感指数”应当允许有自我评价表示值与社会评价表示值。如果用同一种评价方法对众多对象分别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应能反映出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幸福指数。

[1]【苏】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2]王宏彰.管理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3]何杏清.劳动人事心理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4]杨伟国.人事管理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石伟.“幸福”如何变为一种权利?——透过《幸福的历史》的分析[J].求是学刊,2012,(5).

[6]孟林,杨慧.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的调节作用——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胡庆浩.管理学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李碧花,米运生.个人幸福:主客观世界的矛盾对立与精神世界的统一[J].江西社会科学,2010,(9).

猜你喜欢
幸福表象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莫言:虚伪的文学
为了“幸福”的母亲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