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艳,刘士祥,蒋秀娟,黎明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系,海南 琼海 571400)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朱兵艳,刘士祥,蒋秀娟,黎明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系,海南 琼海 571400)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成效,并与传统英语教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课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体验式教学;高职英语;建构主义理论
体验式英语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借鉴了体验式学习的精髓,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者皮亚杰(Piaget)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意义构建,是个体基于自身经验而达到的理解。[1]体验式学习理论由美国库伯(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即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去体验和感受—观察与反思(Observation amp; Reflection),这些体验和感受—形成抽象理论(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将反思的内容纳入理性的思考—积极实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2]
体验式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基础,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体验”,注重学生的具体体验来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强调能够将语言规则应用到实际交流中,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3] [4]孔庆炎等提倡将学习者置于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学习风格、合作式学习,课堂交际情境是对校外社会现实的再现。[5]高职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英语的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这正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理念精髓所在。然而,以高职高专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体验式英语教学实验研究较少。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达怎样程度?
(2)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达何种程度?
(3)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学习成效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海南某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设计系12级非英语专业动漫设计两个班。 两个班均为36人,大一新生。年龄、男女人数、身体状况、高考英语成绩等情况基本相似。由笔者任教,每周4课时,教学进度一致。其中实验班采用体验式英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实验前我们采用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模拟试卷,对两个班进行了一次专门的测试,总分为100分,考试结果为实验班平均分为46.02,对照班平均分为45.62,英语水平大致相当,无显著差异。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与访谈。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问卷共有13道题,采用Likert 6级量表(A. 完全同意 B. 同意 C. 基本同意 D. 基本不同意 E. 不同意 F. 完全不同意),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问卷内容与选项分布
(2)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为基础,基于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高职学生学习成效分别进行前测、后测,验证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4.实验程序。
(1)前测。
实验前,采用应用能力A级试卷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及英语综合水平,用于配对分组。
(2)实验方法。
在实验班,笔者结合高职教学大纲“应用为主,实用为目的”的要求和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状况,以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阶段为主体,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学期前,向学生陈述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作用、过程、评价方式等。班长根据同学的兴趣、性格、英语基等方面,分为6小组(共36人),每组为6名学生。教师负责第一单位和第七单位,其他的通过抽签来决定将要负责本学期的某个单元(各选一个单元),并选出两位组长负责。针对负责的单位,每组学生必须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对本单位背景知识的相关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②语音较好的学生来领读单词;③情景剧表演;④课外相关知识拓展。任务安排完后,每组同学通过头脑风暴策划负责的单元,并向老师汇报,老师再给予相关建议与反馈。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英语学习互动平台等设备,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每组组员与教师精心组织、设计的课堂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研讨、合作学习、组间竞争等形式来体验、评价、总结、反思以实现体验教学的目标。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单位”“任务为目标”的体验方式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期末,每组还必须呈交一份英语视频,此视频内容为串联本学期听说课本的每个单位的主题(有主题和故事情节),作为期末考试口语成绩的测试。
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进度基本一致。
(3)后测。
一个学期后,教师采用一份与前测时试题难度相当、考试时间、评分标准一致的A级模拟试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测试,获取实验数据。
(4)实验工具。
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体验式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态度(均值为2),97.2%学生都喜欢体验式这种教学模式,这说明该教学模式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75%学生认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他们比以前爱看英语方面的书籍了。72.2%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的兴趣方面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见表2)。
表2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查
在开放性问题与访谈中“你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激发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吗?”大部分学生都赞同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习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学生这样描述,“体验式教学可以调动我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我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更有效的学习英语”。但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这样评论,“体验式教学确实能激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我们英语基础不好的来说,还是比较难点,因为能力有限,也很难配合其他组员。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一方式,因为我学到了不少,不仅在英语能力方面,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 这说明体验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
2.体验式教学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在体验式小组活动中,都非常配合组员完成小组任务。94.4%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中的情景剧表演、视频拍摄等团队活动,并且认为自己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所有同学(100%)都是尽量配合组员完成任务。在开放性问题与访谈中“你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提高你的团队合作能力吗?”有位学生这么写“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让原本不是很熟悉的同学相互沟通,不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也提升了班级凝聚了。”还有位学生说道“我觉得体验式教学能提高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胆量,让我们不再害怕上台表演,最重要的是敢用英语表达了。”
表3 学生的参与度调查
3.体验式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课后反思。
从表4可以看出,有75%到80.5%学生会在英语课堂外反思和总结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完成情况、语言运用情况,会主动探讨课堂上感兴趣的话题,并从网上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等。同时,也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很少这么做,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
表4 学生课后反思调查
4.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调查。
(1)学生英语学习效果问卷调查。
从表5问卷调查可以看出,91.7%学生认为目前的英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94.4%学生认为通过体验式英语教学,自己的口语有了提高,并且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有效,对今后的英语学习81.5%学生认为有影响。在访谈中“你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提高你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吗?”有些学生认为能提高,有学生表示,“通过视频拍摄的体验式教学更好的让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表5 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调查
(2)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结果分析。
学期末,采用大学英语A级考试模拟试卷,测试内容包括听、写、译等几个方面,对实验班与对照表学生进行后测。采用SPSS17.0对实验班和对照表实验前后统计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后测中实验班得分平均值为
表6 配对样本检验统计分析
*P=0.000lt;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57.84,而对照班为50.34,从均值和标准来看,两个班的后测的成绩都是有变化的。虽然平均分仍未及格,但实验班进步相对较大。将两个班前测和后测做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est),p=0.000﹤0.05,有显著差异,也揭示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显著。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实验中是较为成功的。通过问卷、访谈以及实验等方法,证明高职院校实行并推广体验式英语教学是有效的,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会课后反思,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人数受限,实验时间不长,仍有一定局限性,但对于想要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高职院校而言,不失为一种尝试。
[1]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1984.
[2]Williams, M. amp;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冯于,等. 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 宜春学院学报,2012(6):148-151.
[4]刘士祥,朱兵艳.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2011 (12):267-268.
[5]孔庆炎,等.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J]. 中国大学教学,2003(8):39-41.
ClassNo.:H319.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EmpiricalStudyofExperientialTeachingModeInVocationalCollegeEnglish
Zhu Bingyan,Liu Shixiang,Jiang Xiujuan,Li Mingzhu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 Department,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Qionghai,Hainan 571400,China)
Experiential English teaching is a creati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 A survey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y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experiment indicates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to learn English, strengthen their cooperative and reflective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xperiential teaching;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onstructivism
朱兵艳,硕士,助教,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
刘士祥,硕士,讲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蒋秀娟,硕士,讲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
黎明珠,硕士,讲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英语人才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QJI12520)。
1672-6758(2013)11-0088-3
H31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