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铜山,胡卫建,唐伟革,杨 阳,魏 薇,苏永林
2008年四川汶川、2011年日本宫城县及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的地震,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灾害。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已成为全球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地震现场医学救援并结合多年从事现场急救工作的经验,就全民普及急救基本技术,提高灾害发生时现场自救互救能力,谈几点体会。
1.1 对灾民进行调查 在四川汶川和芦山地震救援中,我院2支医疗队随机对救治和前来就诊的两组人员进行了现场急救基本技术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在救治、巡诊过程中,医疗队员深刻体会到广大民众对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极度缺乏,致使大地震发生后,自救互救的效果不尽理想。
1.2 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随机对某大学541名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进行调查,结果仅12.19%的学生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活动;23个现场急救知识问题中,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50%以下[1]。这说明即使是学历较高的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面也较窄,不能满足灾害发生时现场伤员急救的基本需求。
1.3 对市民的调查 对江苏省某市的356位居民进行了有关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为会急性气道异物梗阻处置的仅为2.0%,会指压法止血法的仅为16.9%;会大动脉搏动检查方法者占39.1%;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次数的知晓率仅7.9%[2]。这说明即使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民众的现场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也相对缺乏,当灾害发生时,也不能满足自救互救需求。对河南某市的592名市民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抽样调查,31.5%的居民不了解现场急救原则。对重要的急救技术,如现场心肺复苏术,只有0.8%居民选择熟练掌握,3%市民选择大部分掌握,说明心肺复苏术有待广泛普及培训。对胸腹部损伤、颅脑外伤、四大生命体征测量、药物中毒的急救,50%以上完全不了解[3]。据报道[4],2007年北京市每150人中,仅有1人掌握急救技术。这一数据显示,我国与发达国家如美国要求的1/3以上公民学会院前急救技术的比例还相差甚远。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公众对现场急救基本知识和技术掌握情况不佳,公众也迫切需要掌握这些比较简单的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对湖北省某市4500名居民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居民对日常危急重症处理、心肺复苏的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和创伤急救方面知识与技能需求程度较高[5]。研究表明[4],在普及了心肺复苏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亡。事实上,现场急救基本技术的培训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经过培训的民众在遇到突发灾害时,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对自己进行自救,对他人进行互救,从而降低院前病死率和伤残率,并为患者等待急救车的到来赢得更多的时间。因此,普及全民现场急救基本技术非常有必要。
表1 两组就诊人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调查情况(人)
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是指发生灾害时,对生命急救有重大作用的紧急救治技术,通常包括心肺复苏术、通气术、止血术、包扎术、固定术、搬运术等。这些急救技术不需要太多的医学知识,器材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操作,并且非常有用,对现场救命有重大作用。
2.1 心肺复苏术 主要普及心脏骤停后,如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提高现场救治能力,为院内救治争取时间。
2.2 通气术 主要普及呼吸道阻塞后,如何开放气道,简易打通气道的方法,如手指掏出口腔异物、仰头举颏法、环甲膜穿刺术等。
2.3 止血术 主要普及头面部和四肢大血管出血时的指压止血和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失血是导致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场急救的主要目的,只有有效的控制失血,才能为院内救治争取时间。
2.4 包扎术 主要普及重要部位,如头、胸、腹、四肢损伤时的包扎方法,以减少出血和污染,为下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2.5 固定术 主要普及脊椎、四肢发生骨折后的固定方法,以减少疼痛和继发损伤。
2.6 搬运术 主要普及脊椎骨折时的搬运方法,以减少因搬运造成的继发性神经、血管损伤。
一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普及急救基本技术的组织机构,要自上而下成立专职或兼职普及急救基本技术的组织领导,有专用的培训经费和固定的培训场所,配发必要的训练器材,做到此项工作有经费、有器材,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民众急救基本技术培训机构,根据本辖区内的民众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培训内容、方法,并具体实施民众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培训工作。三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民众对现场急救基本技术的需求,组织编写现场急救基本技术的培训教材、教案,并对教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培训质量。四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急救人员组织现场急救基本技术培训工作,要特别加强“120”急救中心,各医疗机构急诊科、矿山、公安武警、消防等人员的现场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现场急救质量。五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急救基本技术普及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把检查评估结果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保证普及的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可靠性,切实提高灾害发生时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六是建议在全国小学校开设逃生课,在中、大学校开设自救互救课,做到普及自救互救知识从学生抓起,从长远出发,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素质。
总之,全民普及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是应对突发人类灾害,提高现场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减少灾害性伤残和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提高全民的自救互救能力,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有效的紧急救治,为院内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1]邹晓平,顾雪坤,徐亚清,等.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2):4-6.
[2]邹晓平,秦 红.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04-2405.
[3]张 艳,张振香,刘腊梅,等.592名郑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2(2):158-159.
[4]蒲晓煜,马 静,席淑华.国内外公众院前急救培训现状及我国院前急救培训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39-40.
[5]李红霞,冯占春.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46(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