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涵 伍飞璇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随着对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成长不仅局限在学校的观点早已被广泛认同,家校合作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也已成为很多学校教育工作的策略之一,甚至已成为某些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家校合作不仅仅重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强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学校通过听取家长对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促进学校工作的不断改进,并与家长合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的苦恼与困惑。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使家长们在家长座谈会、校长邮箱等时机主动为学校的教学和运作献计献策,对于学校在学生培养和自身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建言行为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它是一种主动性的角色外行为,并被广泛运用于提升组织竞争优势和绩效的研究当中。对于建言行为最为研究者们所接受的是Van Dyne等(2003)的定义,他们将建言行为定义为是基于合作的目的,表达与工作有关的意见、信息和观点。建言行为的概念虽多用于企事业单位,但也适用于教育领域。在家长与学校的合作中,由学校管理人员-家长(校家长委员会)和班主任-家长(班级家长会)等形成了以更好的培养孩子为根本目的的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家长扮演着配合学校教育与管理、延伸学校教育与管理和协助学校达到培养目标的角色。在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和联系中,家长的建言行为就出现了。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大多数的家长会担心就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发表看法或意见、建议会造成自己与学校教师间的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培养,而最终使家长采取沉默不建言的态度。
Van Dyne和Lepine(1998)提出了建言行为是以改进组织现状为目的而提出的创新型建议或修改性建议,而不仅仅是一种批判性的行为。他们更加强调建言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
De Dreu和Van Vianen(2001)提出了建言行为是为了完成工作发表的意见、观点,及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这个定义更加强调建言行为的创新型,认为它会促使工作更好的完成。
Premeanx和Bedeian(2003)认为建言行为是公开的表达自己对其他人观点和行为的看法,提出可替换的方式或开辟新的途径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他们更加侧重于建言行为的表现形式。
而目前最为研究者们所接受和普遍认可的建言行为的定义是由Van Dyne等人(2003)提出的,他们将建言行为定义为是基于合作的目的,表达与工作有关的意见、观点和信息的行为。
根据已有的建言行为的相关文献,以往对建言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可以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从组织层面来看的环境因素,如组织氛围、领导风格等因素;另一类是从个体层面来看的个体因素,如认知风格、个性差异、个人情绪等因素。
李锐和凌文栓等(2009)研究了上司不当督导队下属建言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当督导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不当督导和建言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对本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以往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研究中家长建言行为的概念是指家长基于和教师共同培养孩子成长成材的目的,主动的向学校教师表达的观点和提出的意见、建议。维度划分采用Liang和Farh(2008)的二维建言——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所探究的前因变量教师不当反馈属于环境因素的范畴。
Wiseman 和 Hunt(2001)把教师反馈定义为“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一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他们学习进程的状况;越具体,越有规律,反馈就越深刻”。
刘杨(2007)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将教师反馈综合定义为:老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基于教师反馈在相关文献中的定义,并参考了Tepper(2000)对不当督导的定义,本研究中的教师不当反馈是指家长对于教师针对其建言表现出语言性或非语言性敌意行为的程度的知觉。此反馈行为的对象是家长,反馈的方式是不当的,且此前因变量是家长的感知或知觉。
根据刘杨(2007)对教师反馈的分类,并借鉴Mitchell和 Ambrose(2007)对不当督导的分类,教师不当反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反映了教师的主动性不当行为,如嘲笑家长的建言,在别人面前贬低家长的建言,指责家长能力不足,对建言家长的孩子有不客观的负面印象、态度和行为等;另一类则反映了较为被动的不当反馈行为,如对家长的建言不理不睬,漠视家长的建言行为,不履行对家长的承诺等。
结合以往的文献,学者们对教师反馈的研究多是集中在针对学生的正当反馈行为,而针对家长的反馈行为研究较少。在针对学生的教师反馈研究中,比较多的是研究在外语课程中教师反馈的影响。如杨丽和袁城(2009)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对写作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认识与偏向,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写作反馈形式中,学生最喜欢教师反馈,并且这种倾向和他们的写作水平没有联系,合理结合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能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这也说明了教师反馈是两种反馈来源中学生最重视的反馈,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虽然针对教师对家长不当反馈的研究很少,但以往研究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文章也对本研究有借鉴的意义。如李靖(2012)指出“家长与教师间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新兴意识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新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旧评价机制存在矛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高、教师权威的逐步消解等。在化解冲突方面提出,双方应正视冲突,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加深理解,相互尊重。学校也应为家长和教师双方搭建合作、沟通的桥梁”。
王玉艳(2011)提出,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其次教师在对待后进生的家长时,要理解优等生家长的心情;最后,要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有利资源。
可以看出,教师与家长在围绕对孩子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着矛盾。在化解这些冲突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策略中,也强调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重视家长的意见,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有利资源等,这也使得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上述文献综述,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的抑制性建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H2: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的促进性建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由于本研究探讨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不当反馈如何影响家长的建言行为,故调查对象为孩子正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家长。为保证家长已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建立联系和沟通,故在样本选取时要求小学家长的孩子在读二年级或以上、初中家长的孩子在读八年级①自2011年始,国家规定采用新课标教材的初中,其年级名称的设定由初一、初二、初三更名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或以上、高中家长的孩子在读二年级或以上。
本研究选取了广州、深圳、珠海共计6所中小学的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并考虑了家长的性别、孩子的性别、家长的学历及家长的工作性质的分布情况。问卷共发放了450份,发放对象所属的小学、初中、高中比例为1:1:1,收回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为76%。在进行大样本调查之前,为使问卷具由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还进行了小样本预测。小样本预测中样本选取的原则与大样本调查的原则一致,问卷共发放了15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10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2.7%。并根据小样本预测得到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测量a系数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1、教师不当反馈的测量
本文对教师不当反馈的测量改编自Tepper(2000)编写的15项目问卷,原问卷中文版本采用了台湾学者吴宗佑通过回覆翻译的方法修订的问卷,该学者已经证实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Aryee等人(2007)也已经将该量表施测于中国样本。
改编后的量表共11题,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1、非常不相符;2、不相符;3、不确定;4、相符;5、非常相符。问卷只有一个维度即教师不当反馈,由家长提供评价。
2、家长建言行为的测量
测量家长建言行为的量表改编自Liang和Farh(2008)所开发的本土化二维度建言量表,原量表含11个项目(促进性建言5题,抑制性建言6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中国背景适用性,并且有中文版本,因此不需要进行翻译的工作。此外,该问卷已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中得到应用(如:梁建、唐京,2009;徐冀,2009;李锐等,2009),显示出较好的信效度。
改编后的量表共8题,采用Likert5点记分法:1、非常不相符;2、不相符;3、不确定;4、相符;5、非常相符。问卷有两个维度即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由家长进行自评。
3、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操作,探讨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建言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虽已是被广泛使用的成熟量表,但运用于中国家长的情况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重新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а系数检验信度,а值越高代表信度越好,量表越稳定。通常认为а值应在0.6以上,а值为 0.7~0.8 是比较好,а值为 0.8~0.9 是非常好。
效度的检验采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和正交转轴中的最大变异法(Varimax)进行检验。依据 Kaiser(1974)的观点,认为KMO值应在0.6以上才可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9以上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中的因子分析遵守的原则是:(1)因子负荷低于0.5的题项予以删除;(2)同个题项在各因子上的负荷比较接近时予以删除;(3)删除题项后应再次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因子分析对量表效度的检验并删减题项后,量表的信度如下:
3.1 教师不当反馈量表的信度分析
3.2 家长建言行为量表的信度分析
根据表3.1和3.2可知,两个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在进行相关关系检验之前,本研究还针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做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为,除自变量会影响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外,控制变量也会对两种变量产生影响。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四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本研究中因变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在相关中,不再考虑控制变量对家长建言行为的影响。
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教师不当反馈和建言行为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下表。
3.3 教师不当反馈、抑制性建言行为和促进性建言行为的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表3.3可知相关分析的结果为:教师不当反馈与家长抑制性建言行为显著负相关;教师不当反馈与家长促进性建言行为显著负相关。假设H1和H2得到验证。
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建言行为两个维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得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家长做出建言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加健康的成长,而教师的不当反馈可能直接使得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就可能导致孩子的正常教育受到威胁,从而导致家长不建言。第二,教师的不当反馈行为可能会使得家长对教师有了负面的印象,认为教师非但不会采纳自身的建言,甚至还会导致教师与自身人际关系的紧张,更有可能使自身遭到难以接受的不当指责或“冷暴力”,据此,家长在面对下一次建言机会时,可能会选择不建言。
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与建言行为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小学家长为调查对象收集了第一手数据,并通过系列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中小学教师不当反馈是影响家长建言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家长建言行为可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1]黄河清,马恒懿.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4):23—28.
[2]李春梅.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11(03):20—21.
[3]邵海英.员工建言行为的研究综述[J].经济视角,2011(4).
[4]Hirschman,A.O.Exit,voice,and loyalty: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organizations,and states[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5]Van Dyne,L.& Lepine,J.A.Helping and voice extra-role behaviors:Evidence of construc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