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3-11-27 09:06周诗广余雷
铁道经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边坡路基

周诗广 余雷

(1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2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北京 100038)

0 引言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土绿化工程,建设绿色通道是我国从总体上构建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依托,以公路、铁路、河渠、堤坝等沿线绿化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战略的需要。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建、既有铁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和路基等边坡的绿色(植物)防护工程。结合铁路建设和运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不仅能够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完成国土绿化的战略要求,还可加强边坡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灾害,对保障运输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概述

1.1 定义

铁路绿色通道是指在不影响行车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在新建或改建铁路两侧、站区及桥下等种灌木、乔木或草等植物所形成的绿色长廊,将对固土护坡、绿色环保、生态文明、路容路貌及环境协调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一般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路基地段边坡及线路绿化林的防护绿化工程;

2)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绿化工程;

3)桥梁地段桥下及墩台边坡等的绿化工程;

4)站区绿化工程;

5)取土场、制梁场、铺轨基地等其他场地绿化工程。

1.2 适用范围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考虑到高原冻土及风沙干旱等地区铁路沿线的植物存活非常困难,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将会导致种植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因此,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区域通常定位于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及以上、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5℃的相对湿润、温暖的一般地区。包括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寒冷地区等在内的其他地区铁路,可根据项目条件和特点,经技术经济比选后,分区段建设绿色通道。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中“进行绿色通道建设要因地制宜,严格限定道路沿线绿化带宽度”的规定,一般地区铁路的绿色通道建设应该在铁路用地范围内进行。对铁路用地范围外的绿化,建设单位可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在互利合作的原则下,充分利用铁路沿线用地界外边缘土地共同建设绿色通道。

1.3 质量控制

与站前土建工程不同,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完善的专项设计(统领相关专业、单独编制设计图和设计概算、基于植物工程的专业化);

2)专业化施工(植物种类的合理选择、合适的建植时期和科学的建植方法、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3)必要的管护周期和相应的管护措施;

4)严格的质量检验和验收;

5)综合考虑项目各标段、专业有关绿色通道差异性的集中统一的建设管理。

2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现状

为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统一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技术要求,原铁道部先后发布了《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建技〔2003〕7号)、《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4〕551号)、《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指导意见》(铁建设函 〔2007〕472号)、《关于调整在建及新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铁鉴函〔2007〕54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通知》(建技 〔2008〕27号)、《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则》(铁运〔2008〕208号)等技术文件,对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图1所示,近年来新建及改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目总体上比较重视铁路建设项目绿化工作,个别项目借鉴铁路局在既有线绿化工作的经验,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推行专业化施工,实现了铁路绿化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绿化效果良好。在植物品种选择与搭配、植物建植及养护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绿色通道的非主体工程定位和其建设技术涉及的植物学、园林园艺专业知识超出了铁道工程传统专业领域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站前相关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建设需求。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对既有、在建铁路绿化情况的专项调研和运输局工务部提供的18个铁路局(公司)的反馈情况来看,部分建设项目绿化工作仍存在未能达到国家和铁路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等问题,与高速公路等其他建设项目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效果(前为既有普通铁路,后为新建高速铁路)

2.1 设计方面

设计单位在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初步设计批复要求方面仍存在问题。勘察设计阶段未进行方案比选和论证,缺少调查研究结果支撑,造成所选植物不适应当地环境,绿化效果差。设计缺乏统筹考虑,车站、桥隧、路基等专业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导致各绿化工程不和谐统一,视觉和观感效果差。绿化设计多为通用设计,缺乏针对车站、城镇、夹心地、三角地等地段专项设计内容,无法将铁路与环境、建筑、自然有机融合。个别项目绿化设计方案单一,植物种类单一;路堑堑顶至用地界、边坡平台无绿化设计方案,景观效果差。绿色防护设计未与结构设计充分结合,导致绿色防护效果很差。设计文件中多没有绿化工程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给现场推迟或延缓进行绿化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空间。建设单位多数反映目前绿色通道建设设计概算偏低。此外,由于客观上存在为保证行车安全可选树种有限等问题,特别是北方地区树种、草籽单一,也是造成绿化效果较差的原因。

2.2 施工方面

绿化施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需要结合当地工程经验;

2)选择的植物品种需要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植物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植时期和建植方法;

4)后期应有合适的管护周期和相应的管护措施。

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项目的绿化施工被纳入到站前工程,而土建施工队伍由于缺乏园林、园艺方面的专业技能,影响了绿化效果;还有部分绿化施工虽由专业绿化施工队伍实施,但这些队伍由于不负责开通运营后的维护管理,绿化质量管理也存在控制不严的现象。

2.3 建设管理方面

问题主要表现在:绿色通道建设意识不强,绿化组织工作较为松散,施工组织设计中未有绿化专项工作安排,导致普遍于在建项目开通当年大规模开展绿化,抢播、抢种现象严重,甚至竣工验收时,有些地段绿化工程尚未完工,不得不进行补种或补强,效果很差。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等标准化管理还有较大改进空间,而且绿化工作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成活率较低,影响了绿化效果,增加了建设投入。

2.4 技术标准方面

如前所述,2003—2012年,铁道部建设司、运输局、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相继下发了有关绿色通道建设的系列文件和规定,从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各个方面作出了规定,统一了铁路绿色通道的相关技术要求,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铁路行业缺乏整合各专业、引领建设各方的系统的绿色通道建设专项技术标准;

2)相关标准有关设计、施工和验收及建设管理的技术内容欠具体,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设计标准存在的不明确性导致相关绿化费用也较为模糊,定额标准相对滞后于目前铁路绿色通道的发展水平。

3 铁路绿色通道设计优化

结合目前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在相关部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新近发布实施的《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以下简称《指南》)遵循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易于管护和兼顾景观的原则,在首次全面、明晰界定设计、施工、验收、监理等建设各方及运营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内容的同时,总体设计方面实现了如下创新[1]:

1)明确要求绿色通道工程须开展专项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设计概算编制工作,从建设源头创造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有利条件;

2)提出了内低外高、内灌外乔、灌草结合的设计原则,以及靠近线路地带宜种植灌、草植物,远离线路地带宜以种植灌、乔植物为主,形成既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又具有立体多层效果绿化带的建设思路;

3)根据调研近年来铁路行业绿色通道建设经验,明确列出了适合我国各个区域气候条件下推荐采用的乔木、灌木树种和草种,提高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4)全面细化了植物配置、种植密度、灌乔木高度及胸径等相关技术内容。

3.1 路基地段

路基地段由于长度比例高、建设面积大、效果影响显著,其建设质量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绿色通道整体的成败,因而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核心和重点[2]。如图2—4所示,路基地段绿化范围由铁路用地界内路基边坡以及路堤坡脚或路堑堑顶外线路绿化林两部分组成。

图2 路堤地段设置范围示意图(边坡高度大于3 m)

图3 路堤地段建设效果

图4 路堑地段设置范围示意图

3.1.1 路基边坡

从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专项调研情况来看,路基边坡单纯采用植草方式,防护和绿化效果均差强人意。因此《指南》中明确提出:路基边坡一般应采取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措施(低矮土质路基和石质路基除外);植物防护宜采用灌草结合、灌木优先的方式。这一设计原则基本颠覆了路基边坡绿化就是撒草籽的既成观念,具有较强的开创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和绿化效果,路基边坡采用植物防护时,《指南》要求天然土层厚度不宜小于30 cm,边坡土(岩)质不适宜植物生长时,须采取土质改良、客土、喷混植生等措施,客土厚度不应小于20 cm,喷混植生厚度不宜小于10 cm。另一方面,路堑侧沟平台和边坡平台、路堑挡土墙墙顶处,要求设置绿化槽栽植灌木,挡土墙墙趾处应设置绿化槽栽植藤本植物(见图5)。

图5-1 路堑地段建设效果

图5-2 路堑地段建设效果

此外,《指南》还就喷播植草(灌)、植生带(袋)、喷混植生等路基边坡常用植物防护类型的适用条件,以及植物防护与土工网、土工网垫、立体植被护坡网、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混凝土框架梁、混凝土空心砖等工程防护相结合时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3.1.2 线路绿化林

路基(路堤、路堑)边坡坡面之外的线路防护林,由于不具有路基边坡加固防护的功能需求和一般不受植株高度影响列车安全运营的限制,可选择包括乔木在内的植物进行绿化。《指南》中水沟或天沟内外侧的绿化方案,根据路基边坡高度的不同,分3 m、3~6 m和大于6 m三类进行了具体规定。灌木和乔木的种植密度则根据土壤和树种等条件的不同分别进行了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绿化林之外的防风林、防沙林、防雪林等其他防护林一般在铁路用地界之外建设,不属于铁路绿色通道的建设范畴,需执行相关设计规范。

3.2 桥隧地段

桥梁地段绿化设计范围主要包括桥下用地界内及适宜绿化的桥台锥体边坡。

如图6所示,桥梁地段梁体投影面积内的桥下绿化以植草为主,其两侧至用地界范围宜种植灌木。值得注意的是,桥梁地段绿化应考虑维修通道、救援通道、地方道路等设置的要求,维修、救援通道范围内可以植草。

图6 桥梁地段设置范围示意图

隧道地段绿化设计范围包括隧道洞口边、仰坡及明洞顶部等区域。其植物防护设计则参照路基边坡进行,并应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如图7所示。

图7 隧道洞口边坡建设效果

3.3 站区

站区绿化设计范围主要包括车站办公区和生产区。其绿化设计应根据建筑设施布局,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可绿化空间的同时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

站区与区间绿化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植物选择。办公区绿化植物可选用具有观赏效果的常绿灌木、乔木和花卉。生产区的绿化树种则选择枝叶茂密、分枝低矮、叶面积大的灌木、乔木。如图8所示,站区边坡植物防护设计则参照路基边坡执行。

图8 站区景观建设效果

3.4 其他场地

其他场地范围包括不能退耕的取土场、弃土(渣)场,有绿化要求的制(存)梁场、铺轨基地、轨道板预制场、拌和站等。其绿化设计应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取(弃)土场场坪及边坡一般采用撒播草(灌木)种子绿化,有特殊要求时,可选择栽植灌木或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图9所示。制(存)梁场、铺轨基地、轨道板预制场、拌和站等,在场地使用期间,土质边坡采用撒播草籽进行绿化;场地使用完成后,产权单位有绿化要求时,应结合水土保持进行绿化。

图9 隧道弃渣场绿化效果

4 铁路绿色通道施工优化

绿化施工质量是植物成活、植物生长及减少后期养护工作的重要保证。结合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专项调研报告中指出的施工队伍不专业、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绿化施工没有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存在以包代管现象,缺乏必要的管护周期和管护措施等问题,《指南》明确提出了推进专业化绿化施工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绿色通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绿色通道工程的建植时期和方式,处理好与主体工程的工序关系;加强包括植物培育、植物建植和施工期管护三个阶段绿化施工的工艺控制和养护管理工作。

植物培育阶段应根据植物类型、用量、项目特点及长远规划设置必要的育苗基地。当铁路建设项目小、苗木数量较少时,一般在当地直接采购灌木、乔木等苗木品种;当铁路建设项目较大、苗木数量较多时,为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有限的工程投资,可选择既有铁路苗圃、站场、大型场坪或临时征地进行植物培育,或结合运营养护的需要设置永久性苗圃。

植物建植阶段,《指南》就草(灌木)种子播种、分株植草、草块移植、边坡铺设土工网(垫)等土工合成材料植草防护、植生袋(带)施工、客土植生、喷混植生、穴植容器苗、藤本植物、杨柳类埋干栽植、灌木和乔木栽植、大树移植等常见施工工艺的施工准备、设置、土壤、基材、铺填、植株密度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细化规定。

施工期管护是确保植物成活率的重要环节。《指南》首次将其作为施工的独立环节予以专门规定,并明确指出绿色通道建成后,在管护期内需要开展适时浇水、酌情补肥、苗木补植、整形修剪、根基培土、主干包扎、扶正加固、防治病虫鸟兽害、林木采伐及防止火灾等养护工作。

5 铁路绿色通道验收优化

铁路工程绿色通道是一项与主体工程建设相结合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长期以来,其质量检验与验收工作一直是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结合调研过程中各铁路局及业主的反馈意见,《指南》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开展了优化工作:

1)明确绿色通道施工质量作为主体工程的分部工程进行检验和验收,提升了其在验收环节的层级和重要程度。调研中发现目前部分在建项目的绿色通道建设中,对路基边坡绿化、线路绿化林等绿化工程实行集中招标,引进具有园林绿化专业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组织绿化施工和监理,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因此《指南》中明确将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单独作为主体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进行检验和验收。

2)系统细化了绿色通道各分项工程的验收规定,提高了质量检验的可操作性。《指南》根据绿化相关工程的防护类型和施工工艺,全面细化了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和检验项目,是《指南》区别于以往相关技术标准的显著进步,较大地提高了验收工作的可操作性。如表1所示,将绿色通道分部工程的项目按措施类型进行了细化,主要分为植草、栽植藤本植物、灌木、乔木及植生带植草、客土植生、喷混植生等;对分项工程进行了细化,如植草包括草、灌木、种植土、土工合成材料等分项工程,喷混植生包括草、灌木、基材、锚杆、金属网等分项工程。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点和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完善了检验批数量。

表1 铁路绿色通道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表

3)根据植物工程特点,调整了绿色通道的验收时机。鉴于植物种植具有季节性特点且一般安排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实施,以及种植后无法立即验证植物覆盖率、成活率的特性,《指南》提出绿色通道需要合理安排验收时机,要求植物建植不少于12个月的施工养护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植物覆盖率、成活率进行验收;验收通过12个月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所在运营管理部门参加),再行对植物覆盖率、成活率进行复验。

6 相关建议

《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吸纳近年来绿色通道的建设经验,在梳理、总结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为健康有序地推进我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毋庸讳言,绿色通道建设涉及气象、土壤、植物、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和保证建设质量,尚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强化绿色通道建设管理的意识和措施。项目建设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的业务学习和管理措施。为保证绿化工程质量,提高绿色通道建设管理水平,建议绿色通道建设(如招投标)采用集中管理、绿化施工采用施工资质准入的模式。

2)配套完善绿色通道造价标准。为进一步搞好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结合《指南》要求开展专项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以及考虑一般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等不同气候条件、植株大小和线路特点等,尽快开展铁路绿色通道相关预算定额的修订工作。

3)进一步夯实相关基础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线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相差较大,加之目前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技术方法还比较少,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下一步需要针对干旱、寒冷、岩质、贫瘠土等特殊条件以及圬工、支挡结构的植物建植问题开展专门研究。

7 结语

铁路建设在提供便捷运输通道的同时,造就一条条赏心悦目的绿色长廊,是我国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2013年3月以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导下开展的全路绿色通道建设专项调研工作和《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编制定稿工作,在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鉴定中心、标准所)与总公司建设部的强力推动之下双管齐下、协调并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取得了很好效果。调研现场技术座谈会所了解到的成效良好的绿色通道建设、管理经验以及设计、施工、验收等建设各方所反映的共性问题,以纳规的形式得以规范和反映。《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的发布实施,将为统一绿色通道建设技术要求,提升绿色通道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提高绿色通道建设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1]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 号)[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周诗广.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新特点解析[J].铁道经济研究,2010(3):21-24

[3]赵奕.建立中国绿色铁路客站标准的必要性探索[J].铁道经济研究,2010(3):1-3,17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边坡路基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