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高职院校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3-11-27 02:42刘海群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残疾选项体育锻炼

刘海群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浙江 杭州 310023)

0 前 言

2008北京残奥会和2012伦敦残奥会中,中国残疾运动员获得的辉煌,证明残疾人体育运动不仅是残疾人自己的体育运动,也是属于世界的体育运动。残疾人体育活动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出台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提出为新时期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特殊教育对于全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高等特殊体育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育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结构第9条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3]。”高校体育选项课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成果之一。体育选项课属于体育课的一种类型,是目前高校采用最为广泛、取得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最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模式。早在1986年浙江大学就率先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将传统体育授课方式改为体育选项课[4],而特殊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

前期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残疾人关注较多的是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明确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部分学者对听力障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听力障碍学生体质差于健全学生[5]。但是对特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状况研究甚少,国内独立的特殊教育院校,仍以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为主。文献分析还发现,部分高校的特教学院,如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等依托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特殊教育学院,体育教学是结合高校体育选项课模式与特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体育定项教学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有较大不同,学生上课兴趣浓厚,专项技能得到较大提高。

在日益更新的信息化时代,特殊高职院校的残疾学生们,对于知识索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加之残疾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特征上的不同,学生对实行分项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进行锻炼的愿望十分强烈。为此,作为特教研究的薄弱环节,对特殊高职院校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相关的研究亟待重视和加强。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特殊教育学院和某职业技术学校的134名听力障碍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0人,占60%;女生56人,占40%。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21.56岁。听力障碍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重度听力障碍104人,占77.6%;二级为中度听力障碍22人,占16.4%;三级为轻度听力障碍8人,占6%。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查阅法。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重要文献检索库,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于体育选项课程设置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等方面的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本论文对某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某职业技术学校的134名听力障碍大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收回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98.3%。

调查问卷由21题组成,主要涉及体育态度、体育课外锻炼、体育选项课意向等几大类内容。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专家共2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9名。检验结果显示,21位专家认为问卷设计非常合理的占57.1%,比较合理的占33.3%,一般的占9.5%,2位专家认为一般,并提出了适当的修改意见。

本论文对两所学校的8位体育教师进行的访谈,获得了最直接的资料信息。

1.3 研究工具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用Excel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以两所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例,仍以传统体育教学为主,课程内容设置以田径、三大球为主(篮球、排球、足球),二小球(乒乓球、羽毛球)为辅的教学模式,自然班授课形式,内容形式单一。每周2学时,一周一次大课,时间为90分钟,这与普通高职院校设置一致。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田径的跑、跳、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为主,排球、足球适当开展,乒乓球和羽毛球基本是作为雨天体育活动的主要练习内容。授课内容形式上沿袭中小学一套,仅在授课时间改变成高职院校的模式,将原来中小学单节授课变成2节连上为90min的大课。

通过访谈,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师资上,以一个平行班一个教师的方法,按年级分成若干课节,教师按照自己实际工作量选择授课年级,并且一级一级带上去,轮回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根据年级制定,模式相对固定,内容相对固定。每位教师基本是全能型教师,田径、大球类、小球类、武术、体操等几乎都要涉及。体育教师总体业务能力较强,但某一项特长在长期泛泛的教学中被弱化,专业特长不明显。

接受访谈的8位体育教师中,女教师2位;6位本科学历,2位专科;年龄在28~45岁之间 ,1人五十岁以上;特长均以田径和三大球为主。认为对目前的授课方式需要改革的教师占87.5%,认为目前的体育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学校的发展,听障学生对现行的体育课模式没有兴趣;无所谓的占12.5%,这部分老师觉得改与不改,变化不会太大。

2.2 听障学生锻炼现状

按目前实行的传统体育授课方式,在体育课堂内的上课有效练习密度按40%计算,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间不超过45min。再加上听障学生以自然班授课,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导致实际上课过程中体育内容练习有效性低于理论上的数据统计。听障学生不善于表达,很难表述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沉默、被动的执行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发。加之目前推行的“快乐体育”在有效娱乐身心的同时,身体素质的练习却大打折扣,很难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5]。

在对听障学生体育课外锻炼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自评自己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33%,“一般”的占53%,“弱”的占6%,可见听障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不是很满意。在自评自己“非常不喜欢”或“不太喜欢”体育锻炼的占18.2%,喜欢体育锻炼的占总人数的34.3%,选择“一般,还行”占总人数的30.6%,选择“无所谓”占总比例的16.9%[5]。有9.7%的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课余锻炼,35.4%的学生每周参加1~2次,50.6%的学生每周一次课余锻炼,27.8%的的被调查听障学生明确表示“几乎不锻炼”。对于参与锻炼的学生统计发现,每次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占26%,在60min至30min占52%,在30min以下占26%,可见1h以上参与锻炼的学生比例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听障学生最害怕的项目是长跑练习,80%的听障学生回答怕苦、怕累、身体难受、枯燥、没兴趣,对于身体上的难受则表现出恐惧,所谓的“极点”,他们难以理解真正的含义。而现行体育内容设置上,耐久跑恰恰是一个主要的练习和考核内容。对于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多种原因进行选择时,有58%的听障学生选择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49%的听障学生选择怕累;6%的听障学生选择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24.7%选择没有场地和器材。

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6]。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上,59%的听障学生认为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一般”的占38%,认为“没必要”的占3%。可见大多数的听障学生认可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对于“你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吗?”,40%的学生喜欢,53%的学生选择“一般”,选择“不喜欢”的有6%。在问及“你有体育兴趣爱好吗?”,高达90%的学生选择“1个及2个以上”,其中“2个及以上”的占57%。在选项“你愿意上体育课吗?”,占57%的听障学生选择“愿意”,选择“一般”的占38%,只有5%的学生“不愿意”。“你认为体育课对你有帮助吗?”6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认为“一般”的占33%,只有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涉及体育课程内容的选项上,喜欢目前的体育内容的仅占36%,高达64%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或一般”。可见听障学生不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而是目前的体育课内容以及体育课程设置已经严重影响了听障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爱好。

随着社会的进步,残疾人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以听力障碍为主的特殊学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听力障碍学生的人数锐减,在校生数逐年减少。与正常学校教学任务、目的截然不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特殊学校普遍存在破旧、狭小,运动场地不足,没有室内场馆等等。但是听障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的提升,认识到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体育课对自己是有帮助的。可见,体育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积极有效提高体育锻炼效果,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改进、改善、改变目前存在的许多不足,尤其是体育课程授课模式的改变是最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

2.3 听障学生体育课选项意向调查结果

在对体育课内容选项调查选项上,从表1可以看出,三小球仍是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普及的网球运动,听障学生也渴望能够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兴项目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如定向运动、瑜伽、木球、跆拳道、游泳等,学生愿意尝试的意愿很强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传统的中小学主要授课内容的田径,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选择的学生比例非常低,只有16%的学生选择,选择田径类的都是相对身体素质较好,能力较强,能取得较好体育成绩的听障学生。在问卷中,听障学生对于中长跑恐惧心理强烈,排斥态度明显,怕苦怕累等情绪较强。

表1 听障学生选项课程统计结果

在对于体育课程设置上,42%的听障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内容的新设置,会改变他们对体育的态度,41%的学生认为“一般”,保持谨慎态度,还有12%的认为“不能”。对于“你是否赞同参加选项课教学(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内容)”,46%的学生赞同,43%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6%的学生选择“不赞同”,可见听障学生对于能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上课持欢迎态度。

对于“你是否愿意和他人一起锻炼”,61%的学生愿意,“一般”的占36%,只有3%的选择不愿意,可见听障学生是非常愿意与他人一起锻炼一起娱乐参与集体活动,只有3%的听障学生可能性格问题或自身素质较差,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一起锻炼,从中可以看出,听障学生对于自主选择上课内容,与他人一起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一起锻炼是非常接受和乐意。对于场地、器材问题,室内场馆的设置,高达94%的听障学生认为会增加体育锻炼兴趣,只有9%的学生认为不会。如有丰富的体育器材,97%的学生认为能促进上课兴趣。可见场地、器材是促进听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体育选项课程设置中,对于根据选项课程如果能选择授课教师一项上,39%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老师选课,55%的学生“无所谓”,9%的学生明确“不会”。问及“如果开设选项课程的话,师生关系会影响你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吗?”,22%的听障学生选择“会”,54%的学生选择“一般”,有26%的学生明确“不会”。可见,在师生关系上,听障学生在选择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上,还是处于理性的,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6千万的残疾人,残疾人总数较以前有所提高[7]。但是和13亿这个庞大人口数据相比,残疾人是一个较小群体,能够进入特殊学校学习的学生数量更少。以某特殊教育职业学校为例,目前在校生数670人,体育专职教师4人。如果按普通高校1比20的比例授课的话,体育教师缺口很大,远不能满足高校开课要求。为此调查中发现,目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是以传统授课方式教学,和中小学模式一样,这样解决了以尽可能少的体育教师来教授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问题。但是随着特殊高职院校的发展,这种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继续沿用,走高校的自主选项教学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采纳高校选项教学模式,多配备各专业技能特长的体育教师,才能打破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

2.4 影响特殊高职院校体育课选项课实施的因素

2.4.1 特殊高职院校现行教学模式影响。在所调查的两所特殊高职院校中发现,两所学校都是以职业教育为主,一所学校有四个专业,另一所学校有五个专业,主要涉及听力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学生。残疾类别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教学大纲不同,授课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在设置的专业教学中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一样。专业课实行同专业平行班合班上课,基础课实行班级授课,不跨专业合班授课。在学校总的教学模式的框架下,体育课的选项课教学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只有学校总体教学模式改革,单一学科才能实现改革,体育教学才能尝试选项课教学。

2.4.2 特殊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多样性。特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普通院校学生都是健全人,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基本接近。在特殊高职院校里,学生群体复杂,有多种残疾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本研究发现过去特殊学校主要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教学任务相对简单易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的进步,后天听力损伤的比例越来越小,全国各地聋校萎缩、合并,或改成以接收智力障碍的培智学校。特殊高职院校残疾学生越来越多样,学生学习能力、行为能力参差不齐。视力障碍学生分全盲和低视的,智力障碍学生中有部分脑瘫学生,肢体残疾学生分轻度肢体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需坐轮椅。

以某特殊高职院校为例,在目前34个教学班中,有1个智力障碍班,2个肢体残疾班,1个视力障碍班,5个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班(健全学生),25个以听力障碍为主的班级(部分肢体残疾学生插在其中),由上可见特殊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复杂性,是影响体育选项课教学开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4.3 特殊高职院校场地、设施缺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两所学校,只有基本的田径场和相对简陋的露天球场。某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只有一个标准的400m田径场,两片篮球场,且是最近两年新建场所。某职业技术学校,有两片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4张乒乓球桌,一个约200m左右的田径场。室内场馆两所学校都没有,雨天体育课打打乒乓球或者在教室中下棋,是大多数特殊学校采用的授课方式,田径和篮球教学仍是目前特殊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两项体育课教学内容。场地限制也是制约特殊职业学校无法开设选项课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新建的场馆中,没有一个室内场馆,严重忽视了残疾学生身体在体育锻炼中能得到补偿和康复的重要性。

场地制约了器材,没有场地的保证,器材更无从谈起。在目前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实际教学中因项目的单一,场地的限制,可以使用的器材也显得很单一(见表2)。

表2 特殊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设施表

3 结 论

3.1 特殊学校体育课内课外锻炼现状不容乐观,目前的体育课内容以及体育课程设置已经严重影响了听障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对于能自主选项或选择教师上课,听障学生持欢迎态度。

3.2 目前开展体育选项课主要受:现有学校总的教学模式、残疾学生多样性和复杂性,场地、设施缺乏等三方面影响。

4 建 议

4.1 特殊高职院校应该借鉴和学习普通高校的体育选项教学或者俱乐部教学,如先以一个年级分项选课或男女分项教学,尝试选项课教学,积累相关经验,为和高等院校接轨做好铺垫。

4.2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学生,要把残疾学生普通化、正常化。要将残疾学生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积极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与普通高校取得联络,让更多的普通大学生了解残疾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互相接触,如篮球联谊等等活动开展。

4.3 引进新型体育项目,特别是不需要场馆设施,适合残疾学生便捷、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木球、定向运动等。

4.4 特殊高职院校应考虑积极开拓新型残疾人体育项目,如轮椅操、盲人瑜伽、轮椅太极、聋人平衡操等。

[1]齐超.近十年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方向回顾及发展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12.

[2]马宏霞.体育教育促进高校聋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3]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

[4]杜炳辉.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思考与探讨——以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

[5]刘海群.浙江省听障青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4):112-115.

[6]金程.从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看高校课外体育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4(6):45-46.

[7]刘海群.影响听障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归因分析与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111-115.

猜你喜欢
残疾选项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