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013-11-25 10:02莫巍峰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数量

莫巍峰

(绍兴文理学院 上虞分院,浙江 绍兴 312300)

0 前 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已经逐渐衍生出产业的价值,尤其是随着体育竞赛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商业化运作的逐渐成熟,体育竞赛已不仅仅是单纯由运动员、裁判员参与的经济活动,而是集合了观众、媒体、赞助商、组织管理者等诸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集竞赛、商业、娱乐、文化等众多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2]。而作为承办赛事的区域,尤其是各级各类城市,也在这种承办过程中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城市与赛事,这两种表面上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情,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逐渐形成共同体,体育赛事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得城市呈现了独特的区域竞争优势;而赛事也在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资源,实现了自身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体育赛事与城市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本文拟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视角出发,考察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所研究的体育赛事,主要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1-2012年国内和国际竞赛计划中涉及的比赛为主。

对于城市概念而言,Sjoberg认为,城市是达到了一定规模和人口密度的、聚集了各种非农产业从业者(包括文化精英)的聚居地。钱学森认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积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周一星在《城市规划》学刊第一期中撰文指出,城市相对于乡村而言,是一种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从空间角度看,有三种城市地域概念:a实体地域,即城市的建成区;b行政地域,即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地域;c功能地域,即城市人口日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城市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概念的科学界定标准,因此本文采用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城市经济具备时间和空间两个属性,体现了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工商业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代表了特定地域和特定人群构成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因此本文选取各城市的GDP数据作为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观测指标。

1 文献综述

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研究领域,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者认为体育赛事给区域经济带来正面影响,其中比较多的集中于奥运会的研究:

例如,Brunet(1995)的研究指出,巴塞罗那奥运会于1987-1992年间的直接经济影响为1 166万亿比塞塔(约96亿美元),引致的经济影响为1 942万亿比塞塔(约164亿美元)。奥运会经济影响所产生的就业效应达59 328人。新南威尔士财政部和塔斯马尼亚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1997)共同研究发现,1994-2006年间,悉尼奥运会对新南威尔士州的GSP和真实家庭消费的影响的净现值分别为63 亿澳元和31.3亿澳元,奥运会每年平均创造7 000 多个工作机会,12年间为整个澳大利亚共创造9.87万个就业机会。

其它赛事方面,加拿大体育旅游联盟(2003)对加拿大冬季运动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03年的冬季运动会对巴瑟斯特-坎贝尔区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在该区域产生了运营、资本和游客的消费共计5 760 万美元,850个工作岗位,巴瑟斯特-坎贝尔区域政府税收收入150万美元。此外,区域内的居民也从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获益。《2008年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经济影响分析》估算了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对圣地亚哥的经济影响,得出总的直接影响为7 362万美元,间接影响为6 846万美元。《2011年NBA 全明星赛对洛杉矶的经济影响》指出,赛事预计将为洛杉矶创造至少8 500万美元的收入。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认为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朗。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是Baade教授对1994年美国足球世界杯的经济影响研究。研究指出,尽管有超过350万球迷观看了比赛,给赛事的组织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世界杯更大可能对举办城市和美国经济总体产生了负影响。

综上,国外的相关研究非常直观地反应了举办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些成果对本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关于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水平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城市经济水平对体育赛事地点选择的影响。

体育赛事与城市的关系是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分析和评估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多数学者认为,体育赛事在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树立城市形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例如,徐意坤、李海乐(2012)认为,体育赛事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不断地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体育赛事举办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由此给予处在各个行业的当地居民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大大地带动城市消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行业潜力的开发[4]。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分析了体育赛事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交通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压力等[5]。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将城市GDP 和当年举办体育赛事的数量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其中GDP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体育赛事数量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内和国际竞赛计划。数据处理利用SPSS19.0进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GDP总量与体育赛事数量

图1 2011年GDP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的数量(GDP单位:百亿)

图2 2012年GDP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的数量(GDP单位:百亿)

从上图可以发现,举办赛事数量的折线走势与GDP 走势大致相近,推测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其中北京和上海是全部城市中仅有的赛事总量突破80的两个城市,这充分显示了其经济实力。尤其是北京,尽管城市GDP 总量排名全国第二,赛事总量却位居第一,除了其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以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修建了大量的场馆和体育服务产业聚集区,累积了大量举办赛事的经验和优秀的体育人才,这些都成为其举办体育赛事的有利因素。

利用SPSS19.0对2011-2012年GDP 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城市GDP与其举办的国内、国际赛事数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

表1 2011年GDP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数量的相关关系

表2 2012年GDP总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数量的相关关系

3.2 省会城市GDP与体育赛事数量

图3 2011年27个省会城市与其举办赛事的数量(GDP单位:千亿)

由于各省会城市之间的GDP 总量差异巨大,所以这里采用千亿作为单位。从图3可以看出,2011年各省会城市举办的国内、国际赛事数量折线走势与其GDP 走势也大致相同,但有几个峰值值得注意:首先,成都、武汉的国内赛事数量相较于广州、杭州较多,这是因为这两个城市有成都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这两所专业性的体育学院作为依托,很多国内的选拔类赛事都在这里进行。其次,哈尔滨、长春举办的赛事也较多,这些赛事中绝大多数是冬季项目,尤其是室外冬季项目。由于目前国内能够满足冬季项目自然环境要求、又相对发达的城市不多,所以为这两个城市创造了机会。此外,昆明举办的赛事数量也较多,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体育赛事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契合度很高,因此容易吸引赛事落户。

表3 2011年27个省会城市GDP与其举办赛事数量的相关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2011年27个省会城市的GDP与其举办的国内、国际赛事数量也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低于表1、表2水平,说明在选择省会城市作为赛事举办地时,除了考虑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考虑了其政治地位、文化环境、旅游条件等其他因素。

3.3 人均GDP与体育赛事数量

图4 2011年人均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的数量(人均GDP单位:万)

表4 2011年人均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与其举办赛事数量的相关关系

从图4和表4可以共同看出,人均GDP 和举办赛事数量没有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排名前五的克拉玛依、鄂尔多斯、东营、大庆、包头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成就了其快速发展,但这些城市形成的历史较短,并且城市的发展重点在于能源行业,因此文化产业相对落后。而且有的城市自然环境较差,地理位置不佳,并不适合举办大型赛事。

4 讨 论

4.1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对任何一项产业而言,发展的基础都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体育赛事发展最为密切的是资本和劳动,城市经济为体育竞赛产业的发展不断提供这两种生产要素,并且影响着体育赛事产品的规模和水平。

城市经济为体育赛事提供资本支持。承办一个大型体育赛事所需要的投入巨大,几乎多有请求申办奥运会、世界杯、各种洲际赛事等大型赛事的城市都在申办报告中不断强调自身经济实力。在深圳大运会的申办报告中写道:“26年来,深圳的经济增长了1 800倍,2005 年本地产值达到600多亿美元,外贸出口超过1 000亿美元……深圳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城市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中国内地第三。且由深圳、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都市圈,面积4.2万km2,人口超过4 000万,每年可创造4 000亿美元的产值。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服务水平,使深圳不仅能够满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各种要求,而且有信心进一步提高大运会的质量和水平。

表5 2012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主要方面的支出(单位:亿美元)

从表5可以看出,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五个候选城市都给出了不低于18亿美元的奥运会预算,但在非奥组委支出方面,伦敦以158亿美元的数额遥遥领先,这无疑反映了伦敦对于申办奥运会的决心和支持力度,最后申奥成功。可见,雄厚的财力保障是申奥城市竞争的重要砝码。

上海为举办F1赛事投资了约26亿元人民币建设国际赛车场一期工程,随后还将追加数十亿投资。同时,建设道路、通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部分的投资约7亿元,整个建设计划花费超过50亿人民币[7]。这无疑是一项“烧钱的运动”,考验着申办城市的经济实力。

综上,从赛事的申办到举办,从场馆到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城市为体育赛事的举办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劳动和时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为城市生产体育赛事产品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4.2 体育赛事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盈利记录以来,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甚至主办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为主办城市的市民提供娱乐,提升城市品牌效应,加快城市建设,还可以强力刺激经济发展,产生赛前赛后的经济发展效应。

第29届奥运会OGGI项目首席科学家方福前教授(2004)指出:从时效上分析,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在短期主要是影响总需求,包括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投资需求(支出)、居民和团体的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和净出口的增加;在长期主要是影响生产技术、劳动力的素质、基础设施和经济体制,从而影响总供给或生产能力[8]。推及到一般,举办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总需求,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总供给。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中将奥运会投资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其中直接投资主要包括赛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赛设施、传媒设施、运动员村等)、赛中的运营投资、赛后的设施维护投资等,而间接投资主要有道路、地铁、机场等交通建设费用,电话、电视转播等通信设施建设费用,水热电气等市政建设费用以及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的环保费用。该研究假定在不举办奥运会的情况下,北京的投资按照历史的规律进行,以分辨出奥运会直接投资对北京经济增长的纯影响,采用GDP 模型法测算了奥运会直接投资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该研究对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低位、中位和高位的估计。

表6 奥运会直接投资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低位估计

表7 奥运会直接投资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中位估计

表8 奥运会直接投资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高位估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奥运会对北京市2003-2009年内的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都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此外,高水平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体育明星的参与更是大大促进了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据《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门票收入高达12.8亿元。NBA 中国赛2004年北京站的万余张个人门票在开售的6h40min内全部售罄[9]。消费者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除了需要购买门票,还会产生一系列引致消费需求,如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

5 结 论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GDP 总额与举办赛事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市人均GDP 与举办赛事数量呈现不显著相关。这样的情况不仅可以从实证研究中体现出来,在本文对历史案例的解读中也可以得到清晰地呈现。一方面,城市多元经济实力的提升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趋向于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体育赛事所能够带给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心理满足体验,使得其成为了城市中产阶级在工作之余最好的休闲选择,也成为了城市从工业化向休闲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体育赛事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引进和举行,特别是具有品牌效应的赛事的开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释放业已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除了赛事本身的门票收入之外,还能够促进餐饮交通、旅游等各行业的发展,实现全方位的消费拉动,加速城市的消费转型。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26.

[2]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林,等.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定位研究[J].体育科研,2010,31(1):30-39.

[4]徐意坤,李海乐.大型体育赛事潜在价值在城市发展中的辐射效应研究[J].价值工程,2012(29):286-287.

[5]田夏,龚明波.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16-317.

[6]方福前.论研究奥运经济影响的思路与方法[J].北京社会科学,2004(2):3-7.

[7]董杰,刘新立.近50年夏季奥运会财务状况总体趋势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3):47-50.

[8]林显鹏,虞重干.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1-7.

[9]杨越.奥运会前后主办城市税收经济与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0]鲍明晓.论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促进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

[1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12]阮伟.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13]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数量
本月赛事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统一数量再比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头发的数量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