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

2013-11-26 02:19朱丹宁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朱丹宁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新时期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有生力量,培养与发展学生党员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是不断为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逐渐转变为两年制(“2+1”培养模式),给党建工作尤其是对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党员的培养模式:把严发展关、教育关;完善在“2+1”体制下的党员培养模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制与中学接轨;加强管理。

关键词:“2+1”培养模式;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党员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77-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壮大起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这一重任,在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但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行,在思想组织工作上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如何考察培养不在学校的预备党员、如何管理实训期间的入党积极分子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高职院校党员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要求全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职院校特定的功能和价值,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的质量和水平,而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挑战。

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专科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以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时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提前一年在企业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用技能,快速地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换,缩短毕业生上岗的适应期。“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成为育人的共同主体,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模式的推行给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素质高低不一

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设计的层面较多,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在招生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向普高生、职高生、专科一二批、“3+2”、中外合作办学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生源层次不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招生生源层次的多元化,也带来了学生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多元化,他们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水平,还是在知识层次、个性修养以及人生阅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的党员培养工作带来了难题,同一批入党的同学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培养,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

2.培养时间较短,很难全面考察

“2+1”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缩短,由原来的三年缩减为两年,使得原本充足的党员培训时间也大大缩减,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院系及党群机关、党组织对这批学生还未能充分认识,很难发展重点培养对象,等到发现的时候,学生已经渡过了一学年,在第二学年的时候,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压力,思想较为波动,这个时候去重点培养他们入党,使得他们力不从心,不利于他们党性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无法保证党员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毕业季入党较为容易的错觉。

3.培养期脱离学校掌控

“2+1”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党员在毕业季进入党员考察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基本不在学校,他们已经进入企业开始了实习实训,脱离了学校,步入社会,这一转变使得学生的思想变化剧烈,外界的冲击和诱惑很容易腐蚀他们原本单纯的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企业不同于学校,企业招学生实习,为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在企业,传授学生最多的是工作方法和技术知识,而没有人会专门针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培养,这也不是企业的义务,而学校的党员培养人也不可能时时处处跟着学生党员,因此无法对学生党员进行及时解惑和培养,阻碍了学生党员党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党员的培养工作,不能保证党员的培养质量。

4.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无法发挥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党员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可以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对身边的同学能够引导,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有一个质的提升,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2+1”的培养模式的推行,使得学生党员的培养基本处于实习期或者毕业季,学生党员的培养本身就没有完善,更谈不上对其他同学起模范作用了。

二、拓展党员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作用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党员培训、培养及考察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学校入党积极分子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党员素质的高低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展党员的培养模式。

1.把严发展关、教育关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党务工作经验,认为把严发展关和教育关,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内在要求,如果把关不严,势必会严重影响党务工作。把严发展关首先要把严推荐关,高职院校的推荐工作一般都是辅导员推荐,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十分熟悉一线的工作,对被推荐的人要十分的了解,无论是他们的思想、素质还是他们的学习情况等要有全面的掌握;第二步是把严审查关,这一步的实施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党务工作人员要对被推荐的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对那些政治素质不强,学习成绩不好,平时表现较差,培训考察时间不足一年的都不能发展为党员,这就要求党务工作人员要深入到被推荐人的日常生活圈子中去,如班级、宿舍、学生中间,并和系部的团委、学生处等做好沟通,认真审查被推荐人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培养教育考察时间等方面;第三步要把严公示关,为了增强学生党员工作的透明度,高职院校可以推行“发展学生党员公示制”,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以此避免发展党员过程的失察、失误现象。要想把严发展关,就必须做到以上三点。另外,把严教育关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培训,要对被推荐人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学习;第二,要拓展教育途径,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党校这一强有力的阵地,加强校、系两级党校建设,深化高校“两课”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完善在“2+1”体制下的党员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校学习2年,后面一年要在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党员的培养体制随之转变为“2+1”模式,即两年学校培养,一年企业培养,企业和学校培养应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产生脱节现象,这一模式正好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学生在学校两年的学习过程中,院系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对已经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两个入党培养人,负责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及日常表现等方面的工作,当学生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步入企业开始实习的时候,学校要联系企业,再另外找一名企业培养人,这名培养人必须是企业的党员或者骨干分子,来完成对入党积极分子在企业表现的考察,根据企业的特殊情况,学校可以给予企业培养人适当的报酬。

3.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制与中学接轨

高职院校建立与中学接轨的入党分子培养体质,承认高中或中专院校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高职院校后,针对这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继续培养,不能否认,否则会打击入党积极分子的热忱,也会使部分同学有机可乘。因此,高职院校党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低年级就开始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和培养,针对在中学时就已经加入共青团的学生,要让其继续保持热忱和激情,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这有利于感染其他同学的热情,推动党务工作的开展。

4.加强管理

严把管理关,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如,思想汇报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谈心学习制度、教育培训制度、预备党员转正考核制度等,高职院校党务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些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规范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化;其次,严格考核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在理论学习上,按照党委下发的党课、党史博览等党的教材,确定与大学生相关的文章,定期召开生活会进行学习和讨论。行动上,必须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落到实处,甚至是分配到某一个具体的业务环节。在校园文化中,倡导“一名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做法,使他们成为先进的代表。在实习中,推广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制度,使其能够高标准、严要求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突出和巩固学生党员的位置,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对毕业生党员应开展合格资格审查制度,以此防范不合格党员流向社会。最后,拓宽考察方式和渠道,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针对学生党员在企业实习时考察困难的问题,党务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考核手段,如QQ、MSN、飞信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总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把握党员发展工作规律,结合“2+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党员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合格的党建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利萍.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2]廖翠玲.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赤子,2009,(12).

[3]付海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4]傅湘华.高职教育二年制改革后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初探[J].企业家天地,2008,(7).

[5]戚龙琦.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长效教育机制的构建[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07,(2).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重温入党誓词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