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军明
【原文】
荷之美
孔 明
荷花盛开的季节,浏览博客,常有荷花的照片扑面而来,忍不住轻点鼠标,细细观赏;散步驻足水边,也是常与荷不期而遇,看半天舍不得移步。我忽发呆想:荷美,荷为何这样美?
周敦颐赞美荷:“出淤泥而不染。”只这一句,千百年来,众口啧啧,可谁曾想过,如果水底下是水泥而非淤泥,荷花会怎样呢?没有淤泥,荷花首先不能亭亭玉立;没有淤泥,荷花之藕将无处深藏其清白;没有淤泥,荷花之美无从谈起。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清也无荷。一些人喜以荷自比、自诩、自美,姑且不去臧否,但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只要是人,就必须吃喝拉撒睡,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神,只能泥塑而供奉,不能握手而言欢,更不能谈情说爱。荷美,美在水之滋养,也美在淤泥之营养。
荷之美,是孤美,是大美,是完美,是造化之美与生俱来。不是么?荷叶、荷花,荷苞、荷蓬,荷茎、荷藕,甚至春之荷芽、秋之荷残,各是各的姿态,各有各的韵致,丰美炎夏、凄美仲秋,无不动人心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是天地造化的小精灵,知美、解美、爱美,所以抢先赏美。初夏之荷,乍露碧波,叶欲展而未展,而半展,不正是欲掩还羞的少女之美么?伏热渐至,荷满莲塘,荷叶田田而舒展,荷苞满满而待绽,荷茎直直而挺立,荷之高洁、高雅、高傲,荷之丰韵、清韵、美韵,淋漓尽致而令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远眺,一望的旖旎风光,何等养眼!近观,一眼的曼妙多姿,又何其养心!人在观荷时,精神常恍惚,何故?荷在人间,荷非凡品,所以才有了荷花仙子之喻也!人间百花媲美,唯荷有孤芳自赏的资格和资本。
荷可以傲立,却不能独立、孤立。红花需要绿叶扶持,荷花更不例外。不一样的季节,荷会展现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地方,荷会营造不一样的气场;不一样的心境,荷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初夏的荷,生机勃勃而使人浮想联翩;盛夏的荷,美不胜收而让人流连忘返;秋后的荷,即使风吹雨打,依旧不减美感。荷生盆池之中,譬如鸟在笼中,鸟语悦耳,却只悦一人之耳;荷生大泽之中,譬如白云长空,别有天地,便别有怀抱。少年时代出游,常有女友在侧,游荷塘而眼中无荷,却喜形于色,色不在荷上,色在脸上。记得有一年盛夏,与一女友分手在莲湖边的柳荫之下,一湖的莲花,一眼的泪花,视而不见花的艳美,闻而不觉花的幽香。今夏,几度与荷邂逅,郁闷荡然,愁绪释然,心境豁然,羡慕了蜻蜓翼然飞吻,陶醉了蜂蝶翩然歌舞,恍惚回到了少年!散步终南,于幽谷之涧,见石围一摊清澈,水溶一片蓝天,点缀睡莲一簇,掩映嫣红数朵,美呀!背过脸去,下山。美属于这儿,就搁这儿,心灵的拥有长久。某一个黄昏,与数友走在田野,不知不觉走近了水,也走近了莲。日落月出倒映水中,与莲白莲红浑然一体,这就是画了。天作画,人陶醉。
荷之所以是荷,不论生在哪里,都会吸引人的眼球。如果不是荷,最好别生荷的梦想,这是荷之美赐予我的感想。
【赏析】
历代文人都曾被荷的风姿倾倒,留下了大量赞美荷的诗文佳作。荷是常见的写作题材,写荷要想推陈出新自非易事。陕西当代作家孔明的这篇《荷之美》敢于突破俗套,抒写富有个性的感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欣赏。
一、思路清楚,结构明晰
“荷美,荷为何这样美?”首段设疑,引人入胜,统领全篇;中间的三个自然段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逐层拓展,阐述荷之美;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升华主题,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文章思路清楚,结构明晰,令人一目了然。
二、托物言志,感悟深刻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运用逆向思维,评论周敦颐的著名观点。周敦颐以淤泥衬托荷之高洁,被世人赞美,作者认为其实也不尽然。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此进行了驳斥:“没有淤泥,荷花之美无从谈起”;任何美都来自于平凡,美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三、四自然段,作者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正面审视荷之美,抒写自己的感悟。在作者看来,荷之美“是孤美,是大美,是完美,是造化之美与生俱来”,它“可以傲立,却不能独立、孤立”。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言明主旨,画龙点睛。文章表面上是在谈论荷,其实是托物言志,探讨做人的道理。荷美离不开水和淤泥的滋养,做人更不应该忘本,要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荷有孤傲之美却不能孤立,犹如做人可以清高却不能脱离大众和现实生活;荷之美乃“天生丽质难自弃”,“如果不是荷,最好别生荷的梦想”,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不要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作者的感悟逐渐加深,让人读之感觉意蕴无穷、回味悠长。
三、根植于传统,古意流淌
这篇散文句式灵活,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颇有古人遗风。清新的文风、感性的语言、传统的魅力,呈现出张弛有度、特立独行的文本特色,读来让人感到一种风行水上的畅然。孔明的散文根植于传统,积淀深厚,古意流淌,让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依稀可以寻找到唐宋八大家的痕迹,感受到古人所特有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