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2013-11-26 10:22张玉芹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营造实训

张玉芹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系,甘肃天水 741020)

“森林营造技术”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邀请甘肃省林业技术专家、课程专家,通过林业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经反复论证后确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同时根据林业生产发展需要,在建设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学体系总体框架下,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建设原则,重组了“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结构。另外,笔者以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为重点,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2009年“森林营造技术”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一、“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建设思路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立足教学改革,突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是通过对林业行业、企业岗位(群)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归纳提炼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与课程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建设“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企业行业参与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建设成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让专职教师定期到林场、林业站、林业局等单位直接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等活动。这不仅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而且还让教师了解了行业、企业岗位(群)对高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二是让教师自主学习、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在技能上达到与中级以上岗位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相匹配的能力要求。三是聘请高职称的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课程的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该课程教学团队,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已达85%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课程改革思路,笔者突破了“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授课体系的传统框架,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笔者从林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要求入手,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工作技能主线,把中高级造林更新工岗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纳入“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将原课程体系知识点、技能点按照工作过程,面向工作任务,进行解构、重构、整合、序化,完成了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9个教学项目,在教学中开发出23个学习性工作任务[1],见图1。因此,笔者认为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更贴近生产实践,更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能提高教学质量。

图1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三)构建实训任务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营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和林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立了一套适应造林更新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实训)、核心能力训练(综合教学实习)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顶岗实习)“三层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2],见图2。每个实训层次由具体的实训目标和实训项目组成,教学中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进阶式”循环实训。通过课堂实训、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综合生产实习、技术服务、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强化学生能力,实现了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职业能力的“零距离”对接。

图2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四)编写《森林营造技术》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森林营造技术》教材建设上,一是要校企合作,针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和工作技能主线,共同开发《森林营造技术》教材;二是在教材内容上要根据现代林业发展动态,做到适时更新,体现森林营造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性;三是要从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选择、整合教学内容,同时要保证理论知识够用、实践知识注重技术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上述原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森林营造技术》教材,由于教材针对性强,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在近3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在“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笔者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根据该课程不同项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的要求,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互动式问题探讨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打破了原来的教师、教材、教室3个中心的教学法,突破了长期以来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中笔者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在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等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简洁易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六)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该课程教学中,笔者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5步骤,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完成造林更新工岗位真实(或模拟)工作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为完成生产性(或模拟)项目任务而努力探索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七)共建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和物质保障[4]。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要求,建设课程综合实训基地,在设备配备上体现先进性、实用性,使学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实际工作一致。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与相关行业、企业联手,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的教学与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在“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中,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投资6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与该课程教学相关的专用和共享的实训基地,包括专业实训室(森林培育实训室、森林调查实训室、森林土壤实训室、林业遥感实训室)、实习林场、综合实训基地。这3种实训基地集生产、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能分别完成22个实训项目,也可承担造林更新工、种苗工、营林试验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同时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先后与省内外1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实习合作协议,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网络体系,满足了该课程教学、实习的要求。

(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由技术知识、操作性的工作过程知识和任务实施项目构成。技术知识主要阐明做的原因;操作性的工作过程知识主要阐明怎么做[3];任务实施项目阐明造林更新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如造林地调查、立地类型划分、造林整地、造林作业设计等。建设后的“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愿望的产生。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启发、引导、讨论、自学、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以校园网为平台,建设了“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这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实现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

(九)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评价中,笔者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同时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2大评价体系。另外,笔者还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项目参与程度、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出勤纪律及期中、期末终结性考试等方式,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三、“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建设特色

(一)突出了“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理念

在“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结合一体化的原则,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生产实际、行业标准、岗位技术规范有机地融合。在课程教学方式上,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行业的岗位技术特点来实施教学,在实训场所、企业生产现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模式上,将基础知识、技术、实践三者融为一体,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在证书制度上,实现了“双证”融通。“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内涵)的课程,是造林更新工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途径,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造林更新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双证”融通。

(二)创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做”的融合

按照“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的课程改革思路,围绕“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5要素,建设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解决了专职教师理论教学经验丰富而实践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笔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改革,解决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教”为主、“学”为辅、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突出的问题,并构建了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因理论内容过多导致实践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同时探索了多途径引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相脱节的问题。另外,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平台,解决了课程教学中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环境不一致、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三)教材建设体现了“七突出”和“六结合”的原则

在教材建设上,体现了“七突出”和“六结合”的原则。“七突出”,即突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用性和实践性、“课证”融合、能力培养、地方特色、理论实践一体化。“六结合”,即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行业标准及规范,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按照以上原则,校企合编了体现地方特色、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以技术应用为主线,融行业标准、岗位能力、实际生产任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项目化教材。教材在吸取传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教材按章节构建课程内容的框架体系,用项目任务引领知识和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另外,每个项目任务都贴近实际工作流程,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跟踪现代林业技术发展动向,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林业生产的发展,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会不断涌现,课程组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加强与省内外相关专业教学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其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森林营造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优化师资队伍,重构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实践和理论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利用第二课堂,主动参与三农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自主检索文献资料,向农民介绍森林营造技术方面的知识,解决了当地群众在树种选择、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栽后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还积极参与当地退耕还林造林作业设计、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造林检查验收等工作,受到当地群众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好评。因此,笔者认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1]张玉芹.“森林营造技术”教学内容体系结构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6-49.

[2]张玉芹.高职森林营造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6-68.

[3]关继东,贺建伟.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0(1):41-47.

[4]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38-39.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营造实训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