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长亮,赵战国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在教学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而使能力、素质及专业知识得到同步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开放式教育”的主张。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放式教学模式在美国和欧洲各国被普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开放式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及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得到相互学习、提高。开放式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体现在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意在改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整教学机制,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增加课堂教学交流的开放程度,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开放。从教学效果看,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创造性,能使学生置身于“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中,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创新求异。
这种随意、轻松、自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愉悦、欢快、自由的空间中主动去学习、交流,完全把课堂当成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将这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模式引进到高校教学模式中,在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把主要注意力由所教内容转移到学习者的情感与动机的培养上。教师的责任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培养有创新、探索精神,能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新时代人才。实行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学生主体的构成不同,每位学生的志向、能力、追求目标也是因人而异,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也存在差异。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能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使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学习时的紧张,焦虑情绪。[2]
要实现开放式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真正实现课堂的开放,达到培养创新型、探索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本文就理工科专业教学如何更好的实现开放式教学,提出以下三点看法。
理工科教学以计算、实际操作、实践应用等为主,并且所学知识更新较快、应用实例较多。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如提供多本参考书,提供多种获取问题答案的渠道,提供多种与外界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放式课堂,意味着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开放了。这时教师如果仅仅熟悉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远远不够,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合作项目等方式了解世界,了解某领域的发展,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
开放式课堂,首先要开放老师自己,开放老师的思想。老师应走出以“老师”的身份压倒一切、老师所讲全都正确的误区。老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有错就虚心承认。学生提出的方法、思路,如果正确、简单、容易接受,老师就应该坦然接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则要对学生坦诚交代。[3]
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六种教学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以老师提出的主要论题进行现场讨论。还可以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公开汇报、评比。课堂讨论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协商、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些事情只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
以小组为单位,以老师给定的题目或同学们自己寻找的题目为对象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赛,既锻炼了大家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的能力,又锻炼了大家的即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针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或一些新知识的扩充,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随时向老师进行提问。这样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课本上的某一部分内容或一些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去讲解。学生由课堂的聆听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主宰者。学生讲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相声、顺口溜、表演等方式,还可以附加实物模型、图片、图像、实验数据、实验过程等。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开阔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性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某项科研成果或某项工程实例为背景,由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再经调查、分析、实验等方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性教学法,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来拓宽学习者的视野,提供选择最佳教学资源的可能,培养与别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优良意识、积极心态与善于创新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学习者,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教师的作用更趋向于合作者、教练、辅导者。[4]
现在的课程一般都能分为以理论为主的课堂理论教学和以实践为主的实践教学两类。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信息单向传递,学生仅仅获得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思想容易开小差,稍不留神,就容易遗漏一些内容,导致后面的内容听不懂,教学效果不好。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原则,有必要对课堂理论教学做出必要改进(见表1)。
现在的实践教学通常的做法是学生学习实验(或实训)操作指导书,写预习报告,老师做实验(或实训)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按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遍,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太注重该实验(或实训)项目怎么做,学生仅仅获得了这个实验(或实训)这样做的内容,有很多时候不理解,也记不住步骤,只有照着步骤一步一步做,没有学到什么内容,更不要说能提高能力和素质了。因此,有必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实验(见表2)。
表1 开放式教学课堂理论课设计
以上的课程设计,不见得是最理想的。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实施时,也许还需要做必要的改进。但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必须体现,那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独立自主地去完成学习、操作,从而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现实中,许多老师的教学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太重视自己已有知识的传授。[5]实际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远比前人获得的基础知识、经验要重要得多。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那些现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还用得着讲吗?
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培养有创新精神、有探索精神、心理健康的新时代人才。[6]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定任务,促使学生主动去预习、阅读、思考、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把教学组织成一个熔炉,能够放进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升温、融化,从而使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专业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7]如果能将开放式教学模式推广、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我国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必将层出不穷。
表2 开放式教学实验(实训)课设计
[1]田桂娥,宋利杰,王健.开放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素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7):5-7.
[2]潘蔚,丁慧,郭金红.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1(11):40-41.
[3]夏江涛.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9):163-164.
[4]滕卫平.创新学习与开放性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2003(7):11-12.
[5]徐晓放,夏春德.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58-160.
[6]武峭山.论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133-136.
[7]陈晓男.关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