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文
(河北省邢台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北 邢台 054009)
功能性消化不良(fri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占消化专科的20%~40%[1],系指不能以器质性疾病解释而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和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症候群[2]。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11-06—2012-06,笔者采用小陷胸汤合越鞠丸治疗FD 45例,并与西药治疗2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确诊。①持续性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慢性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易饱、嗳气、泛酸、恶心等,病程超过4周;②不存在有可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等;③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没有缓解,或消化不良的发作与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无关,即排除肠易激综合征。
1.1.2 中医诊断标准 辨证为饮食停滞型,证见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嗳腐吞酸,嗳气厌食,大便不调,苔厚腻,脉弦滑[3]。
1.2 一般资料 全部72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43.2±15.6)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2±0.5)年。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2~72 岁,平均(42.1±13.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2±0.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1 对照组 予西沙必利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45)5 mg,每日3次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175)1片,每日2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小陷胸汤合越鞠丸。药物组成:半夏10 g,黄连6 g,瓜蒌12 g,香附12 g,川芎9 g,苍术10 g,神曲12 g,栀子10 g。胃脘胀满加厚朴10 g、木香12 g;胃脘疼痛加延胡索12 g、五灵脂12 g;嗳气泛酸加海螵蛸15 g、丁香12 g;饮食减少加山楂12 g、鸡内金15 g;心情抑郁加远志10 g、合欢花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根据胀满、隐痛、早饱、嗳气、泛酸、厌食、恶心、呕吐等证候的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为1、2、3分,无症状者计0分[3]。计算2组治疗前后证侯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3]。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45例,临床痊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27例,临床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证侯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头痛、倦怠症状,但程度较轻,未影响治疗。2组治疗结束后,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FD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其主要的病理学基础,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与其发病也有密切关系,对胃肠道动力障碍起主要作用。现代医学多采用促消化道动力药和抗抑郁药治疗。西沙必利能增强胃动力,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改善情感作用,而达到消除患者顾虑,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但西药存在的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有药物依赖的缺点,并且愈后容易复发。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致病因素,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FD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影响脾胃运化,食滞中脘,脾胃气机不畅,不能运化水谷,聚湿为痰,痰湿不化,出现胃脘疼痛、嗳气、饱胀,肝气郁滞日久,郁而化热,热与脾胃湿浊互结,形成痰热,扰乱神明,出现抑郁、焦虑。《杂病源流犀烛》载:“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积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医学正传》云:“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说明肝郁气滞、痰热中阻是FD的基本病机。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涤痰。小陷胸汤合越鞠丸方中半夏燥脾湿,逐痰饮,消痞满;黄连清郁热,泻湿火,厚肠胃;瓜蒌宽胸膈,祛痰浊,化郁热;香附疏肝气,解郁结,除痞满;川芎开郁结,散寒湿,止疼痛;苍术健脾胃,解湿郁,除秽浊;神曲行气滞,理中焦,消壅结;栀子解郁火,行结气,泻湿热。诸药合用,共达疏肝解郁、清热涤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液酸度,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黄连含小檗碱,高浓度小檗碱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香附能明显降低肠蠕动幅度;川芎含川芎嗪,能显著降低胃黏膜损伤程度;苍术对胃肠运动有调整作用;神曲具有体内菌群调整以及促进损伤肠组织恢复的作用[4]。所有这些均能改善胃肠道动力障碍,解除各种应激因素,而有效解除FD患者临床症状。
FD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中、西医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理论上西药促胃肠动力药及抗焦虑药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由于症状的改善,很多患者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疾病治愈的质量差,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中药的介入可以明显弥补西药的不足。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来调节患者整体功能状态,紧紧抓住肝郁、痰热这2个主要矛盾,予以疏肝解郁、清热涤痰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解除其焦虑抑郁状态,这是治疗FD的思路和原理,也是中医治疗功能性疾病的优越性。FD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在病机上没有严格的演变规律,在辨证分型上亦存在一定差异。如何提高本病治疗的科学性、先进性,既不过分强调一方一药,又不脱离中医法则,仍需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1] 萧树东.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52.
[2] 周瑜,李保良.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72-74.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7.
[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2,202,488,569,36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