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生 花红碧 孙宝林 余守强
对乳腺癌现多采用综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是最关键的一步。由于手术范围大,渗液多,皮瓣处理不当会引起皮下积液、感染、坏死,造成创口愈合延迟,进而影响早期化疗、放疗。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可减少皮瓣坏死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24例,均为女性。按国际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4例。导管内癌伴局部早期浸润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21例。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A组)12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4.17岁;真皮全层皮瓣(B组)1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9.3岁。两组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快速病理或外院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癌时,则距肿瘤边缘大于2.0 cm横行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应用电刀混切游离皮瓣,电刀输出功率调至40~50W,A组整个皮瓣都留一薄层皮下脂肪层,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B组紧紧贴着真皮下全层游离皮肤,皮瓣下看不到脂肪颗粒,快到皮瓣蒂缘时略微增加皮瓣厚度,可见到脂肪层。清除腋窝淋巴结时,对淋巴结无肿大者,不打开腋静脉鞘,直接在腋静脉下方分离,然后在背阔肌前缘自外下方向内上游离,以保护胸背血管及胸背神经,最后在腋窝汇合,使腋窝三角能清楚暴露。注意保护胸长神经,术中对喷血的血管予以结扎;腋下淋巴结明显肿大者,如有管样或索样组织应尽量结扎,以减少术后淋巴瘘的发生。两根引流管沿途多剪侧孔;一条引流管置于锁骨下方,沿皮瓣蒂缘弧形走行,从胸骨旁戳孔口引出;另一条引流管从腋窝沿背阔肌前缘走行,腋中线处引出。蒸馏水冲洗创面,常规缝合皮肤,用打散的纱布压迫,再用加厚棉垫适当加压包扎,术后3 d第一次换药,术后7天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双向有序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皮下积液A组5例,B组8例;切口皮缘水泡A组5例,B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B组5例;A组术后住院天数(22.83 ±6.32)天,B 组(14.58 ±2.7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坏死的发生与皮下积液及皮缘水泡相关(γs=0.472和γs=0.343,P<0.05)(表1)。
表1 皮下积液及皮缘水泡与皮瓣坏死发生的相关性/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缘水泡主要是皮瓣静脉及淋巴回流中断,尚未与肌层建立新的血供,表皮与真皮层积液所致,尤其是靠近皮瓣切缘,只要保持皮瓣下无积液,肌层毛细血管长入皮瓣时,皮缘水泡即可消失。本研究发现皮缘水泡与皮瓣坏死发生相关,皮缘水泡表明皮瓣血供差,不及时处理皮下积液可导致皮瓣坏死[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渗出多,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有可能会损伤淋巴管,如果术后引流不当或不畅、包扎过松、过早拨管和脂肪液化可导致皮瓣下积液。我们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对脉管尽量结扎,避免电凝后焦痂脱落引起淋巴液渗漏,术后采取双管引流加压包扎,两组皮下积液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相关,我们通过延长拔除引流管时间并用10 ml注射器反复穿刺抽液,皮下积液均在两周以内消失[2]。
皮瓣设计不当,张力太大[1];电刀操作不当或功率过大致局部血管凝固性血栓形成[3];包扎不当致皮瓣受压受力不均;皮瓣分离不当使皮下微血管未保存[3];术后积液、感染使局部皮肤血管网栓塞以致皮瓣坏死。赵树鹏等[4]采用横行切口可以减少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本研究两组均采用横行切口,两组皮下皮下积液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较B组皮瓣坏死发生率高,考虑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对皮瓣早期存活起到保护作用,但对肿瘤复发及转移是否有影响需要长期观察。
[1]唐一吟,陈德滇,周绍强,等.乳腺癌术后顽固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16例临床诊治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6):142.
[2]莫春连,何 沙,卢永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与防治〔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382.
[3]夏根玉,陈 斌.手术刀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6):31.
[4]赵树鹏,齐凤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切口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3):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