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辉,潘 娟,刘占民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3)
脂肪营养作为节约蛋白质、促进鱼类生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地被饲料加工企业所采用,结果是高能量、高脂肪饲料的应用导致鱼类脂肪肝现象越来越严重,鱼类重度脂肪肝会导致生长缓慢、饵料系数上升,免疫力下降、发疾率上升,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制约了渔业生产。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药制剂肝胆利康散,观察对草鱼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与L-肉毒碱和胆汁酸2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添加剂进行比较,为鱼类脂肪肝的防治寻求选药依据。
1.1 药物 肝胆利康散,组方:茵陈30、大黄30、郁金25、连翘15、柴胡15、栀子15、白芍15、牡丹皮15、藿香15、葡萄糖125,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第一兽药厂生产,批号(2005)030289200,市购;L-肉毒碱(含量98%),湖北华阳生化有限公司生产,CAS#541-15-1批号20100812,市购;胆汁酸(25%),山东龙昌生化公司生产,批号20100525,市购。
1.2 基础饲料(饵料) 由天津宝坻饲料厂提供的草鱼鱼种专用饲料的未经制粒粉料,饲料组成(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的组成及营养成分
1.3 试验用添加药物饵料 按照试验目的,制成添加中药肝胆利康散(A组)、L-肉毒碱(B组)、胆汁酸(C组)的3组添加药物料和未添加药物基础料作空白对照(D组)(见表2)。加入药物的基础料和空白基础料搅拌均匀,用小型平模制粒机制成1.5mm的颗粒饵料。
1.4 给药方法与时间 每组设3个重复,投喂3次/d,8:30、13:30、17:00各投1次,投饵率为鱼体重的3%,投饵30min后纪录采食情况,尽量使其饱食。试验时间21d。
1.5 试验草鱼与分组 疑似患脂肪肝的库养一龄草鱼鱼种,平均体重42g。活鱼观察腹部略膨大,体色较浅,解剖后肠系膜脂肪大量蓄积,肝脏脂肪浸润、颜色黄白,有油腻感,胆囊颜色茶褐色,呈典型脂肪肝病变,初步确诊为脂肪肝鱼。选用外观症状明显的初步确诊病鱼120尾,分为A、B、C、D 4组,每组30尾(见表3),分别饲养在120cm×45cm×60 cm的试验用水族箱中;自来水经过曝气和自然晾晒24h后使用,试验期水温控制在24℃~26℃,每天吸污,添加新水10~15cm。试验鱼在水族箱内驯养5d,开始正式试验。
表2 各试验组药物添加种类及添加量
表3 试验动物分组
1.6 采样与处理 试验期间,每7d为1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从各试验组随机抽取3尾鱼,3个重复共9条鱼,解剖后剥离肝胰脏,称重,-20℃冰箱保存。
1.7 样品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集中进行测定,测量指标包括鱼种肝胰体比(肝胰脏和身体总重的比值)、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粗脂肪采用GB6432-86索氏抽提法测量。
2.1 试验结果 见表4。
表4 肝胆利康散、L-肉毒碱、胆汁酸对草鱼肝胰体重比、体脂含量、肝脂含量的影响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各用药组组内不同用药时间的结果与比较A、B、C各组在7、14、21d进行肝胰体比、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3项指标测定,经比较,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3)。
A组肝胰体比(肝胰脏重和体重比值)14d较7 d降低3.15%,21d较14d下降12.7%;体脂含量14d较7d降低2.1%,21d较14d下降12.7;肝脂含量14d较7d降低5.1%,21d较14d下降4.1%;差异均极显著(P<0.01)。B组肝胰体比14 d较7d降低9.1%,21d较14d降低了11.2%,体脂含量14d比7d降低了2.1%,21d比14d降低了13.3%;肝脂含量14d较7d降低6.0%,21d较14d降低7.9%,差异均极显著(P<0.01)。C组肝胰体比14d较7d降低5.9%,21d较14d下降10.8%;体脂含量14d较7d降低2.2%,21d较14d下降9.21%;肝脂含量14d较7d降低4.6%,21d较14d降低6.3%;差异均极显著(P<0.01)。
对照组(D组)肝胰体比、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2.2.2 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对3项指标的影响效果 在7、14、21d3个用药阶段,和对照组比较肝胰体比、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变化,结果为,用药7d时,A组、B组、C组肝胰体比分别下降2.31%、4.48%、4.37%;体脂含量分别下降0.73%、3.67%、1.14%;肝脂含量分别下降1.91%、5.09%、3.82%。用药14d时,A 组、B组、C组肝胰体比分别下降5.58%、14.06%、10.48%;体脂含量分别下降4.37%、7.29%、4.37%;肝脂含量分别下降8.17%、11.94%、9.43%;用药21d时,A组、B组、C组肝胰体比分别下降18.87%、24.81%、21.01%;体脂含量分别下降 13.47%、21.98%、15.06%;肝脂含量分别下降 12.50%、19.34%、15.62%。L-肉碱组对3项指标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胆汁酸、肝胆利康不及L-肉毒碱效果显著。
2.2.3 用药组组间效果比较 A组和C组比较,对体脂的影响效果差异不显著;A组和C组比较,A组和B组比较,B组和C组比较,其他各项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表明,L-肉毒碱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效果最好;胆汁酸对肝胰体比和肝脂的影响不及L-肉毒碱,优于肝胆利康散;肝胆利康散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效果不及L-肉碱和胆汁酸(见表3)。
中药制剂肝胆利康散、L-肉毒碱、胆汁酸可降低患脂肪肝草鱼的肝胰体比、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能够有效的防治草鱼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常用首选药物使用;L-肉毒碱、胆汁酸降低肝胰体比、体脂含量和肝脂含量的效果优于中药制剂肝胆利康散,中药制剂的无公害和长效优势还应值得注意。
草鱼体脂含量增加,肝脏脂肪蓄积和胆汁颜色发生变化(肝胆综合征)可显著降低草鱼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造成草鱼疫病多发,死亡率高,对草鱼的养殖威胁很大。L-肉毒碱、胆汁酸和中药散剂肝胆利康散能够促进鱼的生长,降低体脂和肝胰脏脂肪含量。肝胆利康散是中药散剂,具有保肝、利胆、泻下、利尿作用。目前,中药制剂对鱼类体脂、肝脂含量影响的文献资料较少,程玉冰(2008)[1]等有三黄粉和多维联合使用防治草鱼肝胆综合征的报道,张盈娇(2010)[2]有类似报道。试验表明,肝胆利康散具有明显的降低体脂、肝脂和降低肝胰体比的作用,但和L-肉毒碱和胆汁酸相比效果略差,统计结果差异显著,说明中药制剂效果和化学制剂相比作用缓慢。L-肉毒碱又称肉毒碱,学名β-羟基-γ-三甲基丁酸,参与长链脂肪酸的转运和β-氧化,对鱼类的生长的脂肪代谢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外学者已有L-肉毒碱对鱼类肉质品质具有显著改善的报道。Santulli(1986)[3]研究报道,L-肉毒碱能够显著降低海鲈鱼肝脏和肌肉里的脂肪的含量;张东鸣(2002)[4]在饲料中200mg/kg L-肉毒碱,鲤鱼的体脂含量显著下降,和本试验的结果大致相同。本试验中L-肉毒碱对体脂下降的速度和对照组相比在14d差异显著,说明L-肉毒碱对脂肪的利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短时间内(通常意义的治疗疾病的1个疗程5 d)难以显效。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能够乳化脂肪,扩大脂肪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的消化吸收。刘建强[5]等研究表明,胆汁酸还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周书耘[6]2010年研究在军曹鱼的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鱼的生长、饲料系数和肝脂含量有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与此一致,只是在降低肝脂肪比方面和L-肉毒碱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和资料表明,中药制剂肝胆利康散等和L-肉毒碱均能降低肝胰体比、肝脂含量和体脂含量,对防治鱼类脂肪肝有较好效果,应进一步在联合用药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程玉冰,潘庭双,侯冠军.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草鱼生长及肝胆综合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46.
[2] 张盈娇,谢青,曾晓丹,等.饲料中添加“健肝散”对丁鱼岁鱼脂肪肝的作用 [J].水生态学杂志,2010,3(3):94-97.
[3] Santulli.A Effect of supplemental dietary carnitine on growth and lipid metabolish of hatchery-reared sea bass[J].Aquaculture,1986,59:177-186.
[4] 张东鸣,黄权,周景祥.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L-肉碱对鲤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82-87.
[5] 刘建强,张志坚,王雯.胆汁酸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3):231-233.
[6] 周书耘,刘永坚,梁海鸥,等.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军曹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J].南方水产,2010,4(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