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下的广播电视格局探讨(上)

2013-11-22 02:26刘志飞
声屏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有线广电广播电视

□刘志飞

广播电视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演变中,技术的进步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广播电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双向化转变。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IPTV等新的传播方式和业务形态不断涌现,这给我国广播电视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的同时也将打破广播电视原来的版图和利益格局。

利益背后的博弈既是技术层面的博弈也是政策层面的博弈,既包括各业态的运营方之间的博弈,也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甚至包括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将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产生重要影响,积极稳妥地处理各业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互为补充、全面覆盖、结构优化、适度竞争、可管可控、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综合传输覆盖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主要业态的发展现状

地面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地面电视是我国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手段,是最早出现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的广播电视业态。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层次合理、覆盖广泛的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体系,为城乡群众提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

尽管地面模拟电视存在节目数量少、收视质量较差等缺点,但它现阶段依旧在为超过2.5亿的家庭用户提供刚性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地面电视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我国于2006年正式颁布实施强制性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在此之前,部分省市曾采用DVB-T等国外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广播,主要是进行城市的车载电视和移动公交电视试验,也有部分城市对信号加密进行了小范围的商业运营,发展固定接收的家庭用户。国标颁布后,财政部拨付25亿专项基金启动了地面数字电视建设,由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承担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的工程建设及项目管理。目前,已经在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高标清节目信号(注:广东珠海、青海玉树两地区因频率或地震重建等原因暂未开通),海南金鸡岭、新疆石河子以及江西赣州十县市等试点县市也已经同步开通。其中地级及以下城市采用1个频道播出了1套高清(中一)和3套标清节目(中七、省一、市一);省会、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采用2个频道播出,除上述节目外还增加了中央新闻频道、本省高清、省二标清和市二标清;另外南昌、兰州、长春等五城市第二频道采用了AVS视频压缩编码国家标准进行试点播出。除无线电台管理局主导的国家层面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外,国家发改委和广电总局也批复建设了新疆、宁夏、四川、山东、河北、江苏以及深圳市等地的全省或全市性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另外,一些未经广电总局批准而由地方广电主导的地面数字电视运营项目也在悄然进行。这些项目一部分是针对城市的公交电视和车载用户,一部分是针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固定接收用户。目前,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由地方广电非法运营发展的加密用户超过400万。

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快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在2020年前逐步完成全国城乡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任务,在确保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分区域、分节目、分阶段逐步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到2020年,地面模拟信号停止播出,地面电视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

有线电视。我国有线电视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由楼宇共用天线系统逐步演变发展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取得了长足发展,影响与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其覆盖范围和用户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有线电视用户2.14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为66.82%。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三网融合发展的需要,广电总局加大了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的力度。但这两项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因为这涉及到两个关键的问题——钱和利益格局。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是由地方广电自行投资、自下而上建设的,各地网络互相独立,且采用的技术体系和建设标准不同,网络性能也参差不齐。要对这个网络进行数字化、双向化和网络化升级改造,在物理上实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无疑需要一笔巨额的费用。这笔费用怎么解决?由谁来承担?尽管许多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解决了网络升级改造的费用问题,并因此诞生了“青岛模式”“佛山模式”“重庆模式”等许多经典的改造案例。然而这些模式所引入的各种投资主体,使得有线网络原本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更加扑朔迷离。更何况,这些经济发达城市的模式在一些落后县市是否适用还是一个未知数。要在2015年如期完成广电总局“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全面实现数字化,80%基本实现双向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网络的整合更是困难重重。我国的有线网络条块分割、互相独立、各自为政,利益主体众多,全国的有线网络运营商曾一度超过3000家。网络整合引发的监管格局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导致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等利益主体间持续博弈,使得有线网络的整合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按照广电总局《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须在2010年底前完成本省的省网整合,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而据融合网DWRH.net数据显示,截止 2013年 1月 1日,仅有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基本完成了全省的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经过三年多时间,尽管目标时限一拖再拖,仍有多个省市未能完成省网整合,全国一省一网格局何时能够形成,形势不容乐观!

而广电总局近年来一直在奔走争取的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一波三折,进展并不顺利。尽管2012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函184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由财政部出资、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这与广电期望的800亿元启动资金相距甚远,而且由于各方博弈,国网组建方案也数度变更,至今未能落定。区区45亿元,如何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和整合,并作为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与身躯庞大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同台竞争,对广电是一个重大考验。而如今,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两大部委合并,使得国网的组建方案更是充满变数。

未来几年,有线电视的升级改造和网络整合将继续推进,并最终形成全程全网、互联互通的高性能双向数字宽带传输网络,不过有线电视的未来也将面临着来自其他业态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直播卫星电视。由于传统的卫星传播技术不够安全等原因,1993年,出于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的考虑,国务院出台了禁止个人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129号令——《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这一条令使得我国的直播卫星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至2006年,我国采用专用技术体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有效保障收视安全的卫星信号传输标准ABS-S的推出,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2006年10月,我国发射了鑫诺2号直播卫星,但由于技术故障无法使用,使得我国的直播卫星计划再一次受到挫折。2008年6月,原本作为备用星的中星9号发射并成功定位于地球同步轨道 92.2°E轨位,系统运转良好。中星9号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的卫星直播时代。中星9号升空后,采用4个36MHz的转发器免费传送了47套标清电视及47套广播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这一工程使得直播卫星得到了快速应用,但因为未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在规定的区域和人群使用,使得“山寨锅”泛滥,严重地冲击了现有的广电业态,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广电总局对直播卫星系统进行了升级加密,并对“山寨锅”的非法生产销售企业加强了打击和监管,同时中央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过程中采取了新的政策和标准,规定直播卫星只针对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不向有线覆盖区域发展。技术上要求在机顶盒内加入LBS定位功能,使得只有正规授权用户在规定的服务区之内才可以接受卫星直播业务。同时也对接收的节目进行相应调整,由原来可以全部免费接收47套电视及47套广播节目调整为可免费接收25套电视和17套广播。2011年4月开始,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在宁夏、河北、内蒙古的部分乡村牧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年10月,广电总局新组建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负责全国卫星直播业务的管理和用户推广。至此,我国的广播电视卫星直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利用直播卫星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项涉及到农村基层的惠民工程,也是广播电视覆盖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完善。这对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全覆盖、均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年来,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截至2013年2月25日,直播卫星户户通累计发展用户839万户。宁夏、甘肃率先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全覆盖。尽管这与广电总局的发展规划有些差距,但其发展势头和后劲令人瞩目。据广电行业权威咨询机构——络达咨询预测,预计2013年,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将达到8750万户;201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10万户;到2015年,用户数将达到16590万户,并逐步实现全覆盖、做到户户通。

IPTV。IPTV也叫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通过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及信息服务等多种交互式服务的系统,采用的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模拟有线电视,也不同于经典数字电视的全新技术体系。IPTV可以提供直播、点播、回看、个人节目录制以及在线游戏等众多功能。

1999年,英国 Video Networks公司推出全球第一个IPTV业务,此后,国外许多运营商先后进入IPTV市场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我国的IPTV起步于2004年,但其市场发展却并不顺利,主要是因为我国电信和广电两大阵营在IPTV这种跨界的新业态的监管权和主导权方面一直处于相互角力态势。实际上,单就IPTV本身来说,作为媒介融合的集大成者,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现时在我国的发展困境主要还在于政策层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IPTV、手机电视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按照《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向广电总局申请取得相应的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电系借助这一政策牢牢地把控着节目内容,对IPTV的发展实行牌照控制,电信企业只有与获得IPTV牌照的机构合作,才可以推出IPTV业务,如此IPTV的发展就很大程度受制于广电。

不过,随着三网融合的迅速推进,这种政策层面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而IPTV牌照的持有者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杭州华数、江苏电视台和北京华夏安业科技等七家运营商获得了IPTV牌照。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广电总局为北京华夏安业科技这一广电体系之外的民营企业也颁发了IPTV牌照。据络达咨询发布的《中国IPTV市场发展状况及竞争分析报告(2012年版)》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 IPTV用户仅为 45.6万户,2010年这一数据为600万户,2011年达到1350万户。截止至2012年三季度,我国IPTV用户数量达到2830万户。可以说IPTV经过了前几年的曲折发展,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目前在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开展IPTV业务全部合法化,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政策障碍,未来几年IPTV势必得到快速发展。据预测2013年,我国IPTV用户数量将达到5630万户,2015年,我国IPTV用户数量将突破一亿,达到10250万户。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IPTV的高速发展势必会极大地分流传统收视用户市场。(未完待续)(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猜你喜欢
有线广电广播电视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东方有线点播排行榜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