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敏,张志强
(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453000)
慢性丙型肝炎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将严重受损。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是消除病毒和保肝,阻止肝纤维化、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活性,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病的有效药物,但疗效不稳定,容易反复;苦参素为抗病毒中药,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2008 年3 月—2012 年3 月,笔者采用苦参素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 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 例,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1~63 岁,平均(41.15 ±2.44)岁;病程1.5~26 a,平均(12.45 ±3.78)a。对照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2~64 岁,平均(41.65 ±2.55)岁;病程2~27 a,平均(13.66 ±2.13)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标准。血清抗-HCV 阳性,或血清和肝内HCV-RNA 阳性。排除酒精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妊娠、哺乳期或过敏体质者。
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注射液(由瑞士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1055)500 万U,皮下注射,1 次/d,30 d 后再隔日1 次;利巴韦林片100 mg/片(由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507),4 片/次,3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苦参素胶囊(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628),200 mg/次,3 次/d。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两组均以18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 a。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显效: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或回缩,无压痛及叩击痛,ALT 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抗-HCV 转阴,以上指标稳定6 个月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及叩痛,ALT 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原值下降50%,以上各项指标稳定3 个月以上。无效:指标变化不明显,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复常率、病毒阴转率对比 例/%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HCV 病毒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因不能产生足够的中和性抗HCV 抗体,HCV 自然清除率较低[3],易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至肝癌,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单纯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极易复发。中医学无慢性丙型肝炎病名的记载,属“胁痛”“黄疸”范畴。中药在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不易复发。苦参素含苦豆子提取物——氧化苦参碱[4],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消除血清中病毒,调节肌体免疫功能;能稳定细胞膜,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清除氧自由基,阻止肝细胞凋亡[5];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III 型前胶原mRNA 的表达,通过抑制间质细胞,肝细胞对TGF-β1、TNF-α 分泌,使ECM 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使血清HA、PCⅢ、CIV、LN 降低,起到抗纤维化作用[6]。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双向作用的糖蛋白,是慢性丙型肝炎的常规治疗药物,临床运用中可以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减慢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变的速度。笔者采用苦参素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效果显著。本临床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酶、抗肝纤维化、抗病毒等方面具有互补和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复发率,降低了不良反应,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0.
[3]李修岭,王修齐,杨玉秀,等.干扰能治疗对急性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4):
[4]张红梅,陈晓明.苦参素的药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7,16(16):63-64.
[5]王合群,周雍军,石贵福,等.苦参素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3,43(28):67.
[6]宋健,张兴荣,朱梁,等.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值及Ⅲ型原胶原mRNA 的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