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如何“走转改”

2013-11-21 23:06吴乐明谢茂光
声屏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走转改心声新闻记者

□吴乐明 桂 勇 谢茂光

“走转改”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是落实“三贴近”要求,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作为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这一活动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传达人民心声,服务人民,服务大局。

“走”是基础,走的是群众生活与内心

“走转改”活动之所以对新闻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其基础在于“走基层”。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了解心声,才能明白群众需要什么,才能在做新闻报道时更加客观公正,这一要求与新闻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立足点是一致的。“走基层”该如何走?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要脚踏实地的走。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眼见不一定为实。某些地方部门为了迎接检查或新闻采访,营造虚假环境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记者看到的未必是群众日常生活状态,假如以此为报道依据,则完全有失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所以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写报道不能靠听介绍,看示范点,而是必须脚踏实地,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与感受。二是要长年累月的走。新闻报道在于有新意,而新意出自变化。要把握好这种变化,就必须掌握事物的来龙去脉,所以必须树立新闻工作者的根就在基层的观念。新闻记者只有经常到基层去,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群众的生活。有了这些了解,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出变化,更生动地表达出变化,创作出更多更好更深刻的新闻作品。

“转”是根本,转的是记者观念和态度

“走转改”活动根本在“转”,也难在“转”,因为这里要转的是新闻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的是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个人品德,不是一时一地、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转作风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有的新闻记者认为只有跟领导跑名人,报道大型活动做大稿子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才能体现新闻报道的价值,而对基层群众的生活不愿意多去了解。殊不知,党和政府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做出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最佳记录者和反馈者。只有真正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新闻报道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得到群众的认可。如果没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即便下了基层,还是像井里的葫芦浮在上面。不少新闻记者到基层去,总觉得自己是上面下来的,是来帮助做宣传的,对群众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的态度让群众如何对你倾吐心声?新闻工作者只有对群众满怀深情,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用到为民造福上来。只有根植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为群众服务。

“改”是关键,改的是报道虚华与浅表

“改”是走和转的落脚点,是“走转改”活动成果的呈现和检验。没有清新的文风,“走和转”就只有耕耘,没有收获。新闻报道不同于学术论文,它们的受众大部分是群众,它们的作用也是服务于群众,所以新闻报道首先在报道语言上要生活化、朴实化。有的新闻记者写稿子喜欢“阳春白雪”,缺少“下里巴人”,让群众看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手段,只有写群众自己的语言,才能拉近新闻记者与群众的距离,才能把记者在基层的发现和感悟毫无障碍地呈现在群众眼前。其次是在报道内容上要简短化、实在化。新闻报道规模、文字长短是由内容决定的。没有内容的长,或者内容被稀释淡化的长则为“冗长”,有的新闻记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内容非要写上一段,一个问题能说清楚的非要列上三条五条,可单独成篇的非要搞系列推出。写新闻稿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出素材的精华。再次是在报道主题上要积极化、深刻化。善于发现国家的发展和身边的变化,弘扬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稳定,杜绝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恐慌,以及恶意编造虚假新闻以引起轰动效应的行为,改变在新闻报道中“就事论事”,只反映表象,不分析新闻背后的原因和事件之间更深层次联系的工作作风,提倡新闻记者在写新闻稿时要学会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发挥其引领引导、释疑解惑的功能作用,让新闻好看耐看,这样才能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给人以启示、启迪。

猜你喜欢
走转改心声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