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新闻报道的创新——以“清明节”新闻报道为例

2013-11-21 23:06余艳青
声屏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祭祖传统节日习俗

□余艳青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2008年1月1日,清明节与端午、中秋同被国务院定为法定假日,自此传统节日新闻报道在媒体中开始凸显其位置,由寥寥几条变为以头版、要闻版、专版的形式呈现。传统节日的周期性以及人们节日民俗活动短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和媒体追逐新鲜事实信息的本性形成对比,这增加了媒体创新传统节日新闻报道难度,以致有些媒体逢节日闹“稿荒”。①在受众对传统节日认知度较低的前提下,媒体如何报道传统节日以影响受众对节日的认知和行为选择?

本文选取清明节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的原因是:首先,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的节日和节气重合的节日。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1日始清明节被国务院定为法定假日。丰富的习俗活动是媒体新闻报道事实选择的源泉。清明节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包含了“敬祖”“寻根”“报本”“孝道”“感恩”“爱国”“牺牲”“奉献”“责任”和“继往开来”等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逐渐流失而迫切需要找回的精神品质。清明节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正逐步成为和亲睦族、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一个好载体。②其次,按公历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便于我们集中搜集研究资料。而且,2009年是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二年,便于我们把握媒体的相对稳定的节日新闻报道特点。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祭祀活动(祭普通遇难者、祭英烈、祭祖)是媒体清明节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约占报道总量的57%。其中最多的是祭祀普通人活动,占28.8%,这与近年来重大自然灾难频频发生有直接关联;祭祀英烈报道占21.5%,主要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到烈士陵园献花或网祭的纪念活动;祭祖仅占6.8%。另外,清明期间人们出行量以及与墓地有关的信息报道也占据了清明节新闻报道的较大比例(合计为21%),仅次于各种祭祀活动的比例;清明节新祭俗的报道占报道总量的7.8%,而作为清明节重要内容之一的郊游活动只占4.6%。祭祀活动本身,以及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出行量以及墓地报道构成了清明节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纵观近年来的清明节报道,其特点较为明显。首先,祭祀英烈报道重外在形式轻精神内涵。祭祀英烈报道占21.5%,但报道内容多为人们的祭祀活动本身,少见对英烈们感人事迹和优秀精神品质的强调。其次,祭祀普通逝者的报道渲染悲伤,削弱媒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媒体对普通人祭祀报道活动多聚焦在灾区民众祭祀遇难亲人的方式、活动本身,其中不乏大幅泪眼朦胧、满面伤悲的特写照片。放大的悲伤对被报道对象和阅听人都是一种心理伤害,这会削弱媒体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第三,媒体对祭祖的报道数量不足,分量不够。究其原因,是人们祭祖活动少,还是媒体人根据自己的对清明节的认知把关的结果?估计二者兼而有之。第四,媒体对除祭祀之外人们的清明习俗活动报道不足。传统意义上,扫墓、踏青、打马球、植树、插柳、冷食、蹴鞠、荡秋千是清明习俗。清明节新祭俗的报道占7.8%,踏青郊游活动只占4.6%。

根据中宣部等部门发出的关于强调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改进清明节及其他传统节日新闻报道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媒体要突出报道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在公众对清明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认知缺失的情况下,媒体需大量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节日来历、习俗;社会相关部门可组织活动,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以新的视角报道人们庆祝传统节日活动,挖掘历史英烈故事的当代涵义;发挥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故事讲解员”(story-teller),弘扬其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尚品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形成社会共识。

其次,政府部门可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仪式活动。社会科学家提出,通过仪式这种标准化、重复性的、指向神圣的活动,社会个体就能够建立并加强他们共同的联系。③仪式创造了一个超越日常互动的特殊空间,传统的维持及创新能够在其中发生。重复的行动对个体有个别化的意义,其中包括对一个外在于己的社区的从属感,以及过去和未来相关的连续感。因为这种个人的连贯性,心理的整合感出现了。④通过仪式,价值观被创造出来并被传承下去,而且让群体的成员及公民体验到神圣的非凡俗的力量,提供了一个重温这些故事并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的机会。因此政府在传统节日时应明确仪式的重要意义,发挥仪式的整合功能。

新闻媒体不但报道政府和民众清明祭祀仪式活动本身,还要报道逝者感人事迹,传播家庭美德,营造和谐家庭的理念,使信息传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清明节庆文化,使清明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第三,增加祭祖活动报道。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俗,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第四,增加祭祀之外其他清明习俗活动的报道。 寒食禁火、清明扫墓、上巳踏青,节气与节日兼融,肃穆与欢乐同行。媒体除报道人们的祭祀活动外还需强调报道其他形式的清明习俗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清明节的认知,不至于给阅听人造成清明节就是扫墓节的代名词或者“传统节日只剩下吃”的印象。

媒体对传统节日新闻报道议题的偏向关系着民众对节日的认知和移风易俗,关系着传统节日精神内涵的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才能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新闻报道,才能有助于改善受众对传统节日的整体认知,增强媒体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履行文化传承、提升民族凝聚力、社会和谐及国家统一的重要使命。

注释: ①周历历:《如何破解节假日“稿荒”?》,《青年记者》,2006(12)。

②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

③④John R. Hall and Mary Jo Neitz: 《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5年版,第89,第95 页。

猜你喜欢
祭祖传统节日习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CLOSE TOHEAVEN
洪洞祭祖
祭祖
从《诗经》祭祖诗看“周德”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