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娱乐化的伦理性反思

2013-11-21 21:03范文静
电影评介 2013年9期
关键词:娱乐纪录片受众

范文静

一、美国探索频道发展现状及内容分析

1.探索频道发展现状

《电影艺术词典》中对纪录片的阐释“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本身的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1]从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那努克》开始,人们就在思考着纪录片真实性问题,无论是格里尔逊还是詹宁斯,他们看重的是纪录片带给观众的伦理性思考。詹宁斯认为,纪录片所给予人类的是普遍主义伦理观的升华,是对非常时期的人类给予历史的、任性的、超越意识形态的关注,启示观众才是纪录片之精髓。就中国而言,像杨天乙的《老头》、张同道的《小人国》等,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

美国探索频道即“Discovery”,是1985年由美国DCI公司创建经营的多媒体公司,1988年探索频道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有线电视网络之一。旗下拥有130多家全球性电视网,包括Discovery探索频道、动物星球频道、Discovery科学频道和Discovery高清视界频道等。除了定期打造的大型特级节目之外,探索频道已形成的系列节目有《灾难鉴识》、《生活科技大解密》、《武器大百科》、《建筑奇观》、《流言终结者》、《渔人的搏斗》、《鬼影森森》、《美式重型机车》、《怪兽档案》、《荒野求生秘籍》、《现代鲁滨逊》等二十余种[2],以多种语言面向世界210多个国家,吸引超过15亿人口。这样成功例证被世界各地的媒体效仿学习。

2.探索频道纪录片选题与内容设置

在选题上探索频道把原来的7个经典节目扩增到了现在的二十多个,这些节目涵盖了历史、科学、地理、人文、犯罪等等各方面的学科以及文化,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各种受众。例如《鬼影森森》系列节目是通过当事人的口述以及演员扮演对灵异事件的回放。这类灵异性质题材被定性为纪录片却让人匪夷所思,不得不说,这类片子从一开始就在打着纪录片的擦边球,至于影片的内容就有种“至于你信不信,我不管,我只负责做我的电视”这类的疑问。而《荒野求生》节目是通过全程跟拍主人公在野外求生过程,还原真实自然而闻名。节目观众不会在乎电视里真正讲述的是什么,只是被那种命悬一线、死里逃生的气氛给拉拢了过来。从例证中可以认为探索频道是以娱乐性为目的的电视栏目,这比说它是记录频道更为精准。

因为探索频道的盈利目的,他终究不能像杨天乙的《老头》一样,一个半小时内一直对着主要人物拍摄,缺少景别变化。这样的画面无法吸引住电视机前的观众。那么这么多的娱乐性内容如何把调动起观众兴趣发挥到极致,这一点探索频道在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典的悬念设置模式。探索频道的节目按时间通常被分为30分钟、60分钟以及120分钟,节目以60分钟的居多。[3]故事在前两分钟内设置足够多的悬念以吸引观众,剩下的部分则以6-10分钟重复的小段落组合,这样一部60分钟的片子,可能存在类似的6-7个小段。[4]而每个小段都是一个封闭式的完整段落。这种小段落叙事无疑是与广告搭配的紧密结合,整体故事也是模仿好莱坞经典叙事以及商业化运营手段。

二、探索频道节目现状伦理化思考

1.节目内容娱乐化

探索频道的纪录片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十分不同,首先因为其盈利性的目的,确定了其作品内容的导向性。传统纪录片可能只是艺术上以及伦理上的升华,但是没有考虑到受众问题,许多经典纪录片只是以教科书式的形式被专业人员触及,并且在内容上,我们不得不看到探索频道的全球化,注定它要“百搭”,这样才能适合各样的受众,而“百搭”的口味必然降低其地方特色,使其成为娱乐的噱头。选题及其节目的设置,都可以看出其内容娱乐化。作为纪录片它已经不再是为了客观的记录真实,而只是用画面记录下事件从而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是“纪实娱乐”,而非纪录片。

2.节目形式机械复制

悬念设置模式是被大量运用到探索频道自己的记录片上,如同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内的观点,其纪录片正是遵循了同一个模式,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纪录片在顺应电视媒体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种复制品被机械生产出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选好引人入胜的话题,然后把故事拍摄下来,再根据已有的悬念设置模型塑造出来,大量复制形成产业链,那么打着一个个探索频道标志的电视就出现了。[5]一旦电视作品像书本一样变为固有化模式时,其观赏性以及艺术价值恐怕就要大打折扣,艺术性的巅峰和商业性的巅峰似乎永远相当于鱼与熊掌般不可兼得。

3.对受众的伦理性影响

探索频道并非像其宣传的光鲜亮丽,近年来新衍生出来的探索频道的系列节目,都是固定模式下换汤不换药所诞生出来的娱乐品,消费品。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换言之,娱乐就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商业性导致探索频道几十个节目如出一辙,猜都能猜到后面会如何发展,但是观众能看下去并消费下去的原因在于其选题的猎奇性,观众的好奇心总是想让他知道同样的背景下还有那些不同的故事。特别是像《鬼影森森》、《怪兽档案》这类节目,把节目内容就建立在了虚构的事实上,更是体现了内容的愚民性。但这也正是探索频道的厉害之处,明知其千篇一律,明知娱乐,却依旧引人入胜。

传统意义的纪录片一味的在探索艺术价值上的制高点而忽略了受众,探索频道则是要去迎合大众,这变成了纪录片中的快餐频道。快餐因其快捷方便能被广大受众喜爱,但也因为其快捷方便逐渐能被消费者意识到是垃圾食品。探索频道的纪录片对观众的影响现在还处于潜伏期,受众因其娱乐性而充满了观看欲望,但是这种复制的娱乐性也终究会被新的纪录片革命所推翻。不过它还是对这一时间受众伦理化思考起到了停滞作用。也就是当大量娱乐化信息涌入受众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它对其它信息内容的接受量的减少。

结语

展望全球化纪录片的发展,美国的国家地理,日本的NHK,英国的BBC,都在纪录片与电视融合的这条主线上寻求着自己的发展。而娱乐化的纪录片模式肯定是通往商业成功的捷径,也是最有利之选。让我们担忧的是,探索频道的经营模式被一度放大,成为各级电视台效仿的佳作,但这样的机械复制缺乏的是对伦理的思考,更多的是以噱头以及娱乐来取悦观众的传播。虽然探索频道是商业成功的案例,但是纪录片娱乐化发展却令人担忧。对于中国来说,地方电视台也有效仿的趋势,在这个信息文化大爆发的时代,一时间的效仿可以理解,但是除了考虑经济上的盈利外,我们又应如何发展艺术性价值更高的纪录片也是我们要思考的。[6]现在探索频道也在定期做着特别节目,像2006年播出的《列国图志》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其已经看到了自己商业性上的瓶颈,在努力从艺术性上提高,这就对于还处于纪录片电视发展的我们来说,更要把眼光放远,不能只局限于拷贝其成功之道,要看到其发展的瓶颈,只有艺术性与商业性共生才是长远之计。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美国探索频道.探索频道栏目内容[DB/OL].http://discovery.baidu.com.2012 -1 -20.

[3]朱丽丽,印蕾.美国探索频道叙事结构分析[J].新闻传播,2008(2).

[4]张婷.探索发现栏目娱乐化下的悬念设置[J].科教文汇,2008(3).

[5]傅岩山,谢明.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发展之路[J].传媒:出版广角,2002(8).

[6]刘笑溦.论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娱乐化风格——兼论娱乐化元素在中国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J].海外传媒,2011(2).

猜你喜欢
娱乐纪录片受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娱乐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