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
听说院里要排新戏《花蕊》,十分兴奋。一者多年来由于岗位调动,未能参与京剧院的几部新剧目创作工作,二来该剧的编剧及主创人员多为各路名家大腕,再者,将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绝色女诗人的传奇人生用京剧演绎,这些都不得不使我对该剧的创排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因此当该剧繁华落尽后,我仍常常回味其中。
《花蕊》一剧中对花蕊夫人的许多展现多基于众所周知的《十国春秋慧妃徐氏传》中对蜀中青城人徐氏(亦称费氏),即被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封为费贵妃、后又被宋太祖赵匡胤强占,并被其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觊觎的别号花蕊夫人的历史故事叙述,而对其“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的描写,加之花蕊夫人最后的归宿之谜,都使得这段亘古奇情、旷世之谜为舞台呈现的戏剧性增加了丰富的色彩与想象空间。
该剧由作为被戏剧界称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的郭启宏先生编写,加之多位全国著名舞台创作名家及我院几位青年优秀演员的加盟,更是使该剧具备了极佳的舞台创作基础。
第一场大幕拉开,简单却厚重的布景色调将人们带入到内宫深庭,凝重的氛围中。大殿上,当赵匡胤责令军士打碎堪称国宝的溺器时,被挟持至此却处变不惊的花蕊被其“一击万钧震华夷”的气魄震撼而心生 “顿教人心折生敬意”的敬重之情。但在赵匡胤向其真情袒露“平西蜀半为苍生半为你”并欲亲近她时,却傲气凛然、严辞相向,表现出花蕊刚毅决绝的骨气。但当赵匡胤慨叹自己一条军棍打天下,戎马半生却蹉跎了爱情,青春不再,夕阳西下几时回却难得知音时,花蕊又对其心生怜悯并显露出女性的柔情一面且流露出“孤鸾别鹤欲何依”的身不由己的无奈、惆怅之情和“又不忍西蜀客寂寞孤凄”的矛盾心理。也为之后的接纳赵匡胤的感情做了陈设。
风流倜傥的赵光义似曾在花蕊的心头掠过一道转瞬即逝波澜。但在面对赵光义“俺只道花柳姿秉风雷性,孰料你转投兄皇怀抱中!”的诘问时,花蕊一句“除了年岁,你还有什么本钱可以傲视他?”充满哲理的鞭挞将其智慧与自尊展示给观众。而在赵光义陷于险境时却以过人的胆略与智慧,极为沉着地帮其和自己化险为夷。这同样也表现在她的那幅杜撰名为“送子张仙”实为孟昶的肖像画上。
在对孟昶这个男人的情感描述上,花蕊则充满了怜爱、怀念,她爱其文采,叹其迂腐,也充满了幽怨。这表现在她独居深宫时的那段内心独白,即那蕴含了蜀汉小调缠绵悱恻的大段优美唱段中。而其对亡国的切肤之痛,更表现在那段流传于世的词句中: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也是对整个蜀国的男人的鞭挞!
第三场中,恰是遭人诟病的耍髯口一戏,我却以为恰是导演匠心所在。是赵匡胤嗟叹“赵光义鹰扬廊庙因年少,青丝盈把气自豪”而自己则“晨钟才过暮鼓敲”,“红灯照影伤怀抱”的内心独白的外化表演。而第五场赵匡胤与花蕊的围猎一场中,一段高亢的【高拨子】尽显了二人琴瑟相谐,鸾凤和鸣的融融情致并将戏引向高潮,也为随后的悲剧发生做了必要的铺垫。最终该剧在赵光义对花蕊的狭隘情感发展到“一腔爱变一腔恨”并最终“满引强弓向娉婷”射杀了花蕊时,剧情达到了高潮。随之在花蕊如诉如泣的大段【反二黄】唱段“青城山小女子名叫花蕊,不亢不卑、亦拙亦慧,人间走一回。留几首小诗,流几滴泪,还累及三几个七尺须眉。……如斯结局大欣慰,遑论功罪与是非……”中悲凉收官。
该剧通过花蕊与三个男性的情感纠葛,在不同的几个虚实情境中描绘出复杂的人性风貌,从而审视人性的美与丑并展示出一个在精神上驾驭了三个君主的弱女子的奇异风采。而非将其浮于俗风之中,以一场吃醋争风、俗不可耐的多角恋爱来吸引眼球。仅通过演员对剧中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复杂情感的演绎来揭示人性的多样性,以程式化的京剧形式体现颇有难度。但在该剧中,导演和演员做到了。花蕊其人聪颖过人,内心坚韧,卓尔不群的性格和不乏女性阴柔之美的一面,在导演徐春兰的恰当勾画与主演李洁独具个性的表演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而该剧中采用的京白与韵白共举的手法,也让观众更加贴近人物,让人物走向生活。
该剧中,全国著名舞美设计大师刘杏林老师将对传统京剧一桌二椅的借鉴引申到深宫内廷的舞美布局上,将五张木椅时而演化为龙椅、卧榻,时而成为胯下坐骑,不仅大大拓展了表演的空间,也使画面更加洗练、简洁和不俗。另外,著名作曲家吴小平先生在全剧音乐情绪上的把握与独到的处理,使观众耳目一新,时而沉浸在曼妙的画意中,时而又落入悲悯的心绪里,给该剧增色颇多。
我认为,该剧是成功的。她成功在让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尝试,成功在不苟同与世俗的独到见解。但毕竟囿于舞台剧的空间条件,一些细节的表述尚难达理想境地,却也是在所难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