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初探

2013-11-21 17:11袁铭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市民南京精神

■袁铭

今后五年,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南京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至为关键、必须争先率先的重要历史关口。南京市委市政府为适应迫切需要,2011年下半年以来,开展“新城市精神”的征集,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引领与鼓舞全市人民实现“三争一创”的新目标。据悉,以创新为重点的“新城市精神”多项表述建议文本,正在酝酿和解读中,如“创业创新创优创造,自觉自信自立自强”;“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业创新自立自强”等。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品牌和精神标识,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旗帜。

早在2001年底,南京市曾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市民精神”征集,最终推出了“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十六字市民精神。这为重塑南京市民形象,鼓舞市民士气,振兴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完成新跨越实现新目标的征程中,南京“新城市精神”,也必将成为南京人民的精神坐标,展现南京的城市生机,体现南京的发展追求,引领南京市民向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奋进。

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魂不附体”;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不鲜明,就“貌合神离”。对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应怎样建设自己的“新城市精神”?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以创新精神建设南京“新时期城市精神”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建设“新城市精神”的关键词。只有注入创新精神,城市精神才能富有时代的品格。

1.合理传承古代文明,又必须跳出传统对发展的束缚。南京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合理传承,则有彰显城市风华之功;曲解传承,则有限制城市发展之虞。在创新思维下的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做实做优做特,使之真正成为古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的软实力;没有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升华,曾令我们骄傲的古代城市文明,会不自觉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

2.注意与为广大市民熟知的市民精神相衔接,又必须突出创业创新的时代新意。建造新城市精神,要与南京市民精神的塑造相结合,真正让新时期南京城市精神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强大动力源。“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十六字四个方面,底蕴是博爱,核心是创业。

3.表述语要区别于兄弟城市,体现南京特色。如无锡城市精神中的“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突出表现了吴文化、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源地的特点,扬州城市精神中的“仁爱爱人”最具扬州特色,南京城市精神应保持“博爱博雅”的南京气质。提炼好南京城市精神表述语,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的认同感、归宿感和责任感,对于南京这座城市进一步凝神聚气、提升品位、塑造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4.新时期城市精神需要有市民的认同和践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发挥凝聚人心、彰显个性的作用。新城市精神的创建,应广泛发动市民参与,使新市民精神成为南京人自己创建、自己诚服、自己践行的新的城市建设座右铭。

二.在完善文化体制中建设南京“新时期城市精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新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意义内容。这不仅是制定一个口号,而是要具体实在地做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事情,即在“做”中构造并彰显城市精神。建设“新城市精神”,政府与文化系统各部门及广大市民都是建设者,但政府当是主导方与主力军。

1.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优化文化改革发展环境,建立工作新格局。这对推动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是制度性保证。要进一步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做到在党委领导下的政府职能切实加强,真正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文化事业和产业建设方面的引导管理服务的作用。

2.抓好重点工程,注重突破瓶颈。未来五年南京市105个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更要注重突破文化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其中特别是要注重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努力缩小城乡(江北和江南、高淳溧水和城区)文化建设的差距。一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二要做到资源共享,对乡村,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对社区,把流动人口(农民工)融入社区文化生活;三要加强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3.建设公共文化,不忘建设高雅文化。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多元文化需求,取得了明显成效。相比而言,高雅文化、精品文化的建设力度不足,城市文化品位不高,文化引领思考与实践盲区尚多,值得引起政府与社科界在“新城市精神”建设高端设计时加以关注,使得普及性大众文化和高雅精品文化建设和谐共生。

4.创作基地、演出排练剧场等文化硬件建设亟待加强。2007年起,市政府在高淳投入近千万元,创建南京文化创作基地。这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工程,因为资金缺乏,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已经停工两年。好事要办好,政府岂能把一件好事办停在半路上?南京的多家文艺团体,长期以来苦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排练演出场地,他们多是在逼仄的小排练厅进行生产创作,这种硬件状况与生产高质量的艺术精品要求极不匹配,与南京这座文化大市的文化基础建设标准要求也不相符。

5.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人才队伍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强筋固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工作提出了“四个希望”,这意味着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的时期已经到来”,我市的文化事业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也已经到来。但客观地说,我市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在生产创作环境与硬件条件、生活待遇水平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后顾之忧。这些后顾周之忧影响了生产创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与传承,也影响了出精品、抓创新和树品牌的目标,令人焦虑,令人忧心!需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抓紧研究,切实解决。

南京能够也应该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实力、独具特色魅力的人文都市。而建设南京 “新时期城市精神”,对未来五年我市暨各区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意义,也将促进文化凝聚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改革创新能力和文化队伍建设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市民南京精神
“南京不会忘记”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南京大闯关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