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1+1”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2013-11-20 11:28姜旭德赵百忠
关键词:顶岗毕业生学院

姜旭德 赵百忠 国 勇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1 素质教育和解决就业难题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要求

自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截至2012年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80%。就是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却100%就业,订单数量远远大于招生数量。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食品专业学生为什么受到如此青睐?这完全源于学院“造峰填谷,守正出奇”的“1+1+1”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开创美好未来”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1]。学院2009年创办食品专业,可以说已经落在了很多兄弟院校的后面。如何在这样的学校把专业办好?全院上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国内“百强”食品企业人力资源调查发现:学生素质是学生培养的关键。企业用人素质调查见图1。

2 “1+1+1”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针对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学院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学院立即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常态化教学模式,在“奇”字上下功夫,实行专业课前置[2],创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3]。即入学第一年在国家乳品中心边实训边学习,由资深的食品专家进行专业培训,第二年在学院完成专业所需的理论教学,获得专业及职业资格证书,第三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轮岗实训。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完全一致,即使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就基本具备了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毕业时已经成为了企业干部人才库储备人才。下面是2009级、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跟踪调查表(表1、表2)。

表1 2011年230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表2 2012年178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通过2009级、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发展情况发现,两届学生都能很快融入到工作环境当中,而2010级较2009级更加快速。分析原因,一是学院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务实;二是上届师兄对下届师弟们的传、帮、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还没毕业就进入领导岗位,让社会、家长震惊。笔者认为这就是对“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认同。调研18家食品企业人力主管证实,企业生产一线的人员主要由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社会务工人员组成。这三类员工当中优点最突出的就是高职学生,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差,好高骛远,流动性强;社会务工人员吃苦能力很强,但掌握技术能力不足,难有发展空间;高职学生恰恰非常适合企业需求,动手能力很强,踏实肯干。尤其“1+1+1”模式培养的学生顶岗实习期半个月就完全胜任岗位需求,为企业节约了很大的人才培养费用,深受企业青睐。

由于专业建设较晚,只有2009级一届毕业生。我们对2009级学生毕业就业开展跟踪调查(见表3)。

表3 2009级230名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表

从表3可以看出,有99.13%的学生选择了食品企业,并且选择了实习期间的企业,2名学生专升本继续深造,就业率达到100%。这一喜人的成果让社会震惊,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笔者对“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神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1)努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偏低是面试成功的绊脚石。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三大产业的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有不同侧重。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比较重视教学的质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双向选择和接受面试时,或缺乏自信,发挥失常;或过于傲慢,言过其实;或不修边幅着装随便,缺乏职业形象气质,与企业氛围不协调等。因此,“1+1+1”人才培养模式中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用高雅的素养代替简历打开企业的大门。

(2)改变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的择业观念与当前就业机制的转变不相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初步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大学生已不再是稀有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已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逐步下移。同时,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市场机制已逐步在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初步实现了“政府调控导向、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就业机制的转变必然要求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

(3)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适应性差,不适应当前企业的要求。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几个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想。好与坏、是与非也往往以自己为标准。有的人表现得自私、自我,甚至是自我封闭,在集体中也不能很好地与大家合作。而绝大部分企业都特别注重团队精神,并作为是否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能适应团队生活的人也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4)培养学生独立发展能力。独立能力不够,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子女参加招聘会,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目前有许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二十多岁仍然离不开父母,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离开父母寸步难行。尤其是让家长陪着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这样的表现,这样的能力,一个需要人才的单位怎么会录用他呢?

综上所述,“1+1+1”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瓶颈,在中国职业教育航线上点亮了导航明灯。必将为把职业教育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4]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高[2004]4号)[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职教成函[2012]3号)[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4]邱开金,邱晔.职业教育如何让人民满意[N].光明日报,2013-02-17.

猜你喜欢
顶岗毕业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院掠影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最“叛逆”的毕业生
西行学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