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玲,王会霞,王 军,顾文华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工科教育的主体是工程教育[1]。工程教育是学校和用人机构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创造性专业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为满足社会需要而从事科学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是创造“人工制品”的活动和结果[2]。现代工程教育更加强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因而也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3]。“专业综合实验”是针对工科专业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工程教育的背景,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融合,能够体现工程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近20年来,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一些大学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理念,开始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改革的重点从注重科学和工程基础教育转向工程实践[4]。实践性是工程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工程教育的实践性需要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逐次分解、具体体现,最终落实在教学环节设置上[5]。“专业综合实验”是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专业课程学完之后,为期2周。整个环节是以某一典型产品为对象,在实验室完成其生产过程,其内容和结构如图1所示。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实验过程,出发点是通过实验过程展现生产过程,所以是以产品生产为主线进行的,体现了工程背景。其次是实验内容,它是以产品生产为手段,涉及了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体现了工程教育的综合性。第三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图1 “专业综合实验”内容和结构图
工程是创造“人工制品”的活动,即人造物的过程[2],所以以制造产品的过程为实验主线,是工程背景的最好体现。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实验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验阶段和分析阶段。准备阶段需要学生根据已学的专业课程知识,针对给定产品进行工艺设计、生产工艺的编制、原材料的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等;实施阶段是制造产品的主体阶段,以制造出产品为目标,将准备工作逐一进行落实,即在此阶段要制造出产品;检验阶段是对制造出的产品进行检验,给出性能检验结果,并对产品质量作出判断;分析阶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验条件,对产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合格的制品给出肯定的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综合性是工程教育的又一特征。工程里任何一个东西都综合了很多要素在里面,必须在一个主体学科的前提下,有着综合的思维、综合的能力[6]。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综合是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当然综合性应体现在工程教育这个大系统的各个层面,就本教学环节中,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内容的综合、涉及知识的综合以及实验操作的综合上。
由于本实验是以生产为背景,所以实验内容不是只涉及某课程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知识点,也不是简单的演示和验证,而是涉及了多门专业课的实验内容,并且将这些实验内容进行良好的融合与衔接。既然实验内容涉及了多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也同样是多门课程,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利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准备并进行实际操作。产品生产的实施过程和检验阶段,对学生来讲虽然主要是动手,但是涉及到前序多门课程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阶段,更需要将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可见,实验内容和教学过程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为目的,充分体现了本环节的综合性特征。
工程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所以工程教育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7];工程教育的素质理念内涵是更应注重能力的训练和品德的养成[6,8]。所以工程教育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本环节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将任务布置以后,所有工作由学生自行完成。具体任务为:5~7人一组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指导教师仅起指导和监督作用,对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等可以进行建议和引导,但不过多干涉。在实验的几个阶段中,准备阶段最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除给定任务和实验条件外,没有其他任何限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具体工艺、材料、设备等,每个小组的方案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在本教学环节中刻意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留下足够的空间。
另外,此阶段还包含了工程设计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除准备阶段,其他3个阶段在教学过程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实施阶段和检验阶段主要是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分析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升华。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程素质。
下面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铸造模块为例,介绍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铸造模块选定的产品是哑铃,6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给定一个牌号(铸钢或铸铁)并下发一个哑铃实物。
首先,每组对哑铃进行测绘,然后对哑铃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绘制铸造工艺简图,指导教师审定后,外协加工模样。在此期间,学生进行配料计算,制定熔炼工艺、孕育工艺、浇注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同时准备炉料、造型材料等各种原材料,准备工装,并对中频炉和浇包进行检查、修筑。
每组学生分工合作,按照上个阶段设计的工艺,进行配料、熔炼、配砂、造型、孕育、浇注、清理、热处理(铸钢件)等工序的具体实施,完成哑铃的铸造过程。
哑铃铸件清理后,首先对外观尺寸和质量进行检验,然后将哑铃纵向剖开,检查内部质量,再从哑铃上取若干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测试力学性能。
根据哑铃铸件外观质量、内在质量、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等检验结果,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改进方案。
四个阶段的实验后,学生对铸造生产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锻炼了设计、操作、检测等各种工程能力,还将理论知识有的放矢的应用于实践,关键之处还在于,本次综合实验的过程完全是开放的,除了完成哑铃的铸造过程,没有任何的限制和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业综合实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依据大纲的要求,设计并实施的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符合工程教育综合性和创新性等要求,可以在工科院校中进行推广。
[1]李正熙.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3):60-62.
[2]雷广大.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3]毕凤琴,张旭昀,郭光伟,等.适应现代工程教育需要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2005(1):85-87.
[4]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8-23.
[5]董元篪.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实践的工程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28-29.
[6]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3):4-6.
[7]韩立强,张鸣放,黄金林.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定位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4-35.
[8]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