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嘉,王录才
(《铸造工设备与工艺》编辑部,山西太原 030024)
《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编、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贝彦良先生于2013年7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78岁。惊悉贝彦良教授不幸逝世,我们万分悲痛。
贝彦良教授是我国铸造设备方面教学、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的领军人物和元老之一。
三十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三十几所高等学校铸造设备的老师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铸造设备教学研究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铸造设备教学研讨会,组织编写多种专业教材,为高校铸造专业铸造设备教材短缺、门类不全、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解决了燃眉之急,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贝彦良教授正是教学研究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了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为了更好的反映铸造机械研究理论,铸造设备教学和铸造技术方面的状况,贝彦良教授和委员会其他成员共同发起,并于1979年创刊《铸造设备研究》(《铸造设备与工艺》的前身)杂志,这为铸造设备教师和铸造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阵地、提供了交流技术、创新、心得和信息的平台。
创办一份刊物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不仅有稿源、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征订等诸多问题,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办刊经费的来源。贝彦良教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开拓思路,艰难前行,付出了众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创刊初期,先后请多所高校和多家铸造企业负责组稿、编辑、出资印刷、出版和发行。同时,编辑部成立了“无锡技术咨询部”,聚集国内铸造设备方面的专家,广泛开展了对铸造企业的服务,为铸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发挥了杂志服务社会的作用,也起到了为杂志筹措资金、促进杂志发展的作用。后来又成立了“太原市技术咨询部”,更加广泛地为铸造企业服务。
贝彦良教授带领编辑部艰苦奋斗和多方努力,杂志于1987年取得了正式的期刊出刊证(山西省期刊证号152号),1989年取得全国统一刊号—CN 14—1111,1991年办理了广告许可证,开展了广告业务。同一时期,还办理了全国邮局发行手续,使杂志可以通过邮局在全国征订、发行,成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从此杂志走上了正规行列。在编辑部的努力下,杂志紧跟形势的发展,大胆创新,现在已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主流专业媒体之一,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期刊工作委员会及中国铸造协会期刊联盟成员。杂志有今天可喜的成就,是贝彦良教授艰苦创业,不懈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我们会永远记住贝彦良教授的丰功伟绩。
贝彦良教授是《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为人热情勤奋,谦逊谨慎,思想开放,敢于创新,勇于奋斗,不计名利,关心他人,他的为人和学识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贝彦良教授的遗志,努力奋斗,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为铸造事业的辉煌,为杂志的创新、发展和振兴而努力奋斗!
贝彦良教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良师益友和创新奋斗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贝彦良老师!
安息吧!我们尊敬的贝彦良教授!
孟宪嘉,沈阳理工大学教授,《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王录才,太原科技大学教授,《铸造设备与工艺》杂志主编磨室设置3 m×4 m进风口一个,此进风口同时也作为铸件物料和操作人员的进出口,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对此门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关(但必须确保不能关死),以控制室体内的风流速度,确保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员工的舒适性。
2)每个室体内设置地面底抽式长形抽风带4条,每两条抽风带共用一个地下式抽风管路,两条抽风管路汇总后进入该室体的除尘器进行除尘过滤,确保员工在室体内自由活动。室体抽风带布置见图1.
图1 室体抽风带布置示意图
3)按照中型喷漆或除尘室控制的风速应该在0.75m/s左右,每个室体设置风量为19000m3/h~25000m3/h;阻力:1400 P a~1100 P a左右的风机,首先确保室体内具有足够的风量和室体内微负压,选择低风阻可以有效节约能耗。
4)根据此区域粉尘水分含量小的特点,每个室体单配滤筒式除尘器1台,确保了排放效果并易于更换。
5)各室体过滤后汇总出风至厂房外高空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图2 小件人工打磨室现场图片
工程在实施完毕后投入使用。从结果来看,只要是地摊式操作,由于出风口距离粉尘很近,粉尘烟尘基本消除,由于是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设置风向,风流方向为从上向下,员工呼吸系统始终处于上风口,操作舒适度大幅提高。员工现场还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实时调整进风口的大小以改变室体内的风流速度,适应了多种气候下的舒适作业。
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除尘效果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但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一次性投入较大:由于采用分隔式打磨室和地下式抽风,产生了一定的打磨室制造费用和土建风沟制作费用。
2)产生了部分噪音:由于采用分隔式打磨室,打磨噪音在室体内产生部分反射与叠加,可在后期的设计中设计吸音室壁以降低噪音。
从效果验证来看,完全可行,设计方案简单可靠,在优化其部分不足后可在铸造非标小件人工清理打磨区大范围进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章九清.水冷冲天炉消烟除尘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应用[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7(4):50-53.
[2]李培军,陈付远,徐根收.高架筛分除尘系统[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99(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