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 蔡春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的危重症之一,其导致此类新生儿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其治疗极为重要。而护理作为对患儿干预最为密集且对治疗辅助效果极为突出的一类临床干预措施,其模式的选择对患儿的预后影响极大[1]。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意义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胎龄<28周4例,28~37周15例,>37周6例;出生体重:<1500 g者5例,1500~2500 g者17例,>2500 g者3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胎龄<28周4例,28~37周16例,>37周5例;出生体重:<1500 g者5例,1500~2500 g者17例,>2500 g者3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与体重分段构成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主要为给予患儿固尔苏及呼吸机等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根据患儿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并给予新生儿密切监测,避免感染等。观察组则以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即整合分析国内外的权威医学资料,尤其注重相关的成功护理案例的经验总结,然后针对每例患儿的实际情况,从相关经验中提炼出对患儿有针对性处理效果的护理程序与细节,然后在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将其融入其中,使患儿所接受的护理更为科学化的同时,也更为人性化,即使患儿接受到最为有效且高效的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起到辅助治疗效果的目的。然后将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以患儿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稳定及好转为治疗有效。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于治疗护理完毕后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中包括三个选项,三个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率为前两项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率比较 例(%)
2.2 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比较 治疗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SaO2、P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护理干预后12 h观察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氧合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O2(%)PaO2(mm Hg)PaCO2(mm Hg)对照组(n=25)干预前 80.15±3.59 52.64±3.36 65.35±3.84干预后 92.54±4.27 78.52±3.93 50.41±3.17观察组(n=25)干预前 80.18±3.57 52.65±3.33 65.37±3.83干预后 98.02±1.73*82.13±4.27*43.57±2.8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死亡率较高,早期有效的诊断治疗是必要的前提,而临床中对于此类新生儿的干预措施中除治疗方案对其预后影响较大外,护理也是对其影响较大且干预范围较广的一类干预干预[2-3],其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因此,对其临床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鉴于此点,笔者在进行护理模式的选取方面引起重视,既考虑到其对患儿的照顾效果[4-6],又满足促进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的目的[7-8]。
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更为适用于此类患儿,其更为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与家长满意率,且更大程度地控制了患儿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其干预下的患儿的氧合指标改善幅度也更大,从而肯定了其在辅助治疗效果改善中的作用,而这也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进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
[1]赵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34):77-78.
[2]钱敏,刘艳林,张玲.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68-1969.
[3]吕改玲,吕爱红.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1):1769-1770.
[4]杨丽清,江英,刘红霞.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1-1913.
[5]夏颖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55.
[6]赵晓燕.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960-961.
[7]董丽.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120-121.
[8]丁学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整体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204.
[9]吕改玲,吕爱红.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1):1769-1770.
[10]于丽瑞,张毅,葛利,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暂停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