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彩云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4)
中国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陕西省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近几年,在政策的指导下,陕西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陕西省各个城市主体产业与城乡商贸不断蓬勃兴起,物流产业快速成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物流的发展实践也同样证明了物流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还需进一步探讨,且对于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人们多是从定性角度进行一些简单的模糊认识,可操作性较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物流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定量角度出发,从反映物流增长发展阶段的角度,运用相关模型对陕西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般理论中,物流发展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水平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明显,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区域物流市场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扩大到一定规模后都会达到饱和值,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之后趋于平稳。陕西省物流产业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因此本文用Logistic生长曲线函数来分析物流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从而判断陕西物流的发展阶段,以便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全面完整的物流业统计数据和指标体系,因此模型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货运量参数代表物流发展水平,区域GDP代表区域经济总体水平。通过分析货运量与GDP的相关系数,判定两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货运量与GDP的相关模型,揭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衡量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首先给出陕西省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值(见表1),然后以货运量为横坐标、GDP为纵坐标作出陕西省2005~2011年货运量和GDP的散点图(见图1)进行统计描述,其中横坐标即自变量为货运量,纵坐标也即因变量是GDP。
从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GDP与货运量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是线性增长的,呈现S形的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因此可以采用Logistic函数模型。设其曲线方程为:
式中y为GDP,x为货运量,k、a、b为未知常数,k>0,a>0,0<b≠1。本文采用1stopt数据处理软件对陕西省货运量与GDP进行拟合,采用麦考林法,避免了估计k、a、b数值时的相互依赖性,精度大大提高。经过1stopt运行,拟合所得的Lo-gistic曲线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检验值及相关说明如下:(1)R2=0.9695,P=0.0001<0.001,回归方程统计检验达显著水平。(2)K=1/384.6>0,a=0.03857>0,0<b=0.85≠1,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该曲线符合GDP随货运量增长的规律。
表1 陕西省GDP、货运量的基础数据
本文采用经济学中边际的概念来表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前面的Logistic模型,可以得到陕西物流业对GDP的边际作用为:
由于0<b<1,ln b<0,所以d y/d x>0,这表明陕西省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于0,且区域生产总值随着陕西区域物流量的增长而增长,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将陕西2011年货运量的统计数据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即货运量每增长1亿吨,GDP就相应增长13.70百亿元。尽管从上式可以看出d y/d x>0,但由于:
令上式等于0,得到x=16.59亿吨。当x<16.59时,d2y/d x2>0,当x>16.59时,d2y/d x2<0。这说明货运量对GDP的贡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当货运量小于16.59亿吨时,物流业每增长一个单位引致的GDP增长额会随着物流规模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货运量大于16.59亿吨时,物流业每增长一个单位引致的GDP的增长额会随着物流规模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货运量等于16.59亿吨时,物流业每增长一个单位所引致的GDP增长额达到最大值,当货运量继续增长时,它对GDP的边际作用就开始下降。2011年陕西省的货运量为12.09亿吨,物流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离拐点值还很远,也就是对GDP的边际作用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表明该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空间较大,所以适度扩大陕西区域物流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强陕西省物流的协调,提高区域物流之间的协同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还将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描述一个经济变量在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1%时所带来的百分率。本文采用“弹性”这个概念表示物流业每增长1%,所拉动的区域经济的增长率。具体公式为:
上式中ξ表示物流业增长1%带来的GDP的变化率。
根据经济学原理,当ξ>1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区域物流增长速度,即区域物流需求大于物流供给;当ξ<1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小于区域物流增长速度,即区域物流需求小于物流供给;当ξ=1时,说明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能力同步增长,即区域物流供需平衡。
根据前面介绍的弹性的概念,结合2011年的统计数据,陕西省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弹性系数ξ2011为:
弹性分析表明:在上式中a>0,ln b<0,x>0,bx>0,k>0,所以ξ>0。即GDP与物流业呈现同向的变化趋势。陕西省的弹性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经济增长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够强。即陕西省物流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于陕西整体经济增长。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是陕西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基础所在,也是陕西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立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
通过量化陕西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明确陕西物流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并且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较大,在该区域经济增长中已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成为了最具普遍影响的经济运行基础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可知陕西物流业的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物流业一定程度上被动地依附于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对经济未充分发挥主动拉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应该强化物流产业发展。
陕西处于内陆西部,企业在经营方面“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服务”的传统观念较为牢固,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观念,高度重视流通、发展流通,将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实现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的互动发展,努力发挥物流业对陕西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同时,陕西物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低、成本高。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应该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通过陕西政策的引导和实施,树立协作、共赢的思想,提高物流活动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将巨大的物流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需求。
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物流发展潜力很大,但现实仍处于传统服务阶段,尤其基础设施分割严重,物流资源的相关平台建设有待改善。陕西省可以依据西安国际物流港务区的建设和发展,利用西部铁路快速发展等优势首先进行大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搭建,实现立体化的基础设施布置,再建立大规模物流基地和综合物流中心,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物流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
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物流技术的物流专业化人才。目前陕西省很多物流技术人才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泛而不专,针对性较差,实践能力缺乏;同时较大部分物流管理人员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因此一直存在知识结构不全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省应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不同程度的物流人才能够实现知识结构互补;对于管理人才,应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规划,建立完整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和教育机构应参与多形式、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扩大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及组织的合作,联合培养不同方向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
物流信息系统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物流客户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等方面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仅仅基于自身企业而言,对社会物流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要实现各种资源整合,完成充分的企业数据交换,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种平台,整合企业、铁路、公路、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等多个信息系统,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完善陕西省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武志惠,虞巧颖,等.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5-47.
[2]郭湖斌.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计量研究[J].商业时代,2010(19):34.
[3]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70.
[4]孙敬水,黄蕾.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1):59.
[5]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