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田
赋,乃古典文学体裁,其貌谓美,艳而夺目;其源也远,溯追千年;其质乃鸿,兼盖诗文:故堪称文典至尊,风及荒要。然自唐宋以下, 随诗词发展繁荣之势 ﹐ 赋体渐颓,并最终走下古典文学圣坛,直至近代,鲜闻赋辞之文采。 可 怜千年瑰宝 ﹐ 庶几沉入沙泥。眼下商市飙劲,古风虚渺。 却 俗辞时出 ﹐ 若偏爱巴人;赋律不谙,当无知白雪。 沽 一味之腥 ﹐ 钓八方之誉。嗟乎!悲哉!可见为赋者,正名於浑浊 ﹐ 濯污於淤泥,唯此唯大矣。
何谓赋者? 赋者为何?赋之为义 ﹐ 始於《诗经》六义﹕ 比 ﹐ 赋 ﹐ 兴 ﹐ 风 ﹐ 雅 ﹐ 颂。 其 二曰赋 ﹐ 其义谓艺。赋艺为铺 ﹐ 乃采讽扬文 ﹐ 体物写志﹐ 故 古人曰 ﹕ 赋 者 ﹐ 古诗之流。此一也。 古 人触景起兴 ﹐ 登 高抒情 ﹐ 不歌而诵谓之赋﹐ 此 高士大夫之雅为 ﹐ 以耻别於农夫掮贾之传谣﹐ 此二也。 赋 之孕萌 ﹐ 托 物而情 ﹐ 四 字为韵 ﹐ 也隐约可寻﹕ 泛泛扬舟 ﹐ 载沉载浮。 即 见君子 ﹐ 我心则休”“百川沸腾 ﹐ 山 冢 崒 崩 ﹐ 高 岸为谷 ﹐ 深谷为陵”“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今 我来思 ﹐ 雨雪霏霏”“ 春日迟迟 ﹐ 卉木萋萋。仓庚喈喈 ﹐ 采蘩祁祁”“ 鸢飞戾天 ﹐ 鱼跃於渊”“嵩高维岳 ﹐ 峻极於天”“ 滔滔江汉 ﹐ 南国之纪”“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凤凰鸣矣 ﹐ 於 彼高岗 ﹐ 梧 桐生矣 ﹐ 於彼朝阳” 如 此陈字按节 ﹐ 已初见四字为句; 揣 律侔色 ﹐ 又略扬辞藻之韵。 然 览阅诗篇三百 ﹐ 虽道原圣徵,经宗纬正﹐然多为采歌辑风 ﹐ 句式上古 ﹐ 且用词质朴 ﹐ 无华少彩 ﹐ 相悖於赋体 ﹐ 本文概不以赘述。
赋之为名 ﹐ 盖始于荀子《赋篇》﹐ 臣 问君答 ﹐ 喻 礼﹐知 ﹐ 云 ﹐ 蚕 ﹐ 箴於隐语。“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列星殒坠﹐ 旦暮晦盲。 幽 暗登昭 ﹐ 日月下藏。 公 正无私 ﹐ 见谓从横。志爱公利 ﹐ 重楼疏堂。 无 私罪人 ﹐ 敬革贰兵。 道 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 人绌约 ﹐ 敖暴擅强。 天 下幽险 ﹐ 恐失世英。螭龙为堰蜓,鸱枭为凤凰。 昭 昭乎其知之明也 ﹐ 郁郁乎其遇时之不详也。 拂 乎欲礼之大行也 ﹐ 暗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 ﹐ 忧无疆也。千岁必反,古之常也……”如此等等 ﹐ 其陈辞也微 ﹐ 其用韵也延 ﹐ 短句长式 ﹐ 相交互替﹐且不乏浅色淡墨 ﹐ 犹润其约简。此可谓赋初之初也。
春秋之季 ﹐ 战国之时 ﹐ 天子势微 ﹐ 周礼崩溃。五霸七雄 ﹐ 盟伯称王; 公 侯大夫 ﹐ 革政求术。诸子顺应而出道,纷传经世强国之说,故而有百家之争鸣;辨士随之以周游﹐ 竞标纵横权谋之策 ﹐ 因此有朝卑而暮尊。 如 此等等 ﹐ 已不为鲜矣。 孔 孟尚礼 ﹐ 源 仁义为本 ﹔ 老 庄悟道 ﹐ 窥宇宙之元。 公 孙韩非谋其法 ﹐ 孙吴二子谈其兵。 阴 阳於万物 ﹐ 风化於经纶 ﹐ 一舌之诡辩 ﹐ 千里而决胜。
荀子劝学曾以 “ 不登高山 ﹐ 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积 土成山 ﹐ 风雨兴焉; 积 水成渊 ﹐ 蛟龙生焉” 来 喻其为学之难 ﹐ 又以“青,取于兰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勉其功在不舍。老子悟宇宙原道而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之经训。河伯凌波北海 ﹐ 观 “ 天下之水 ﹐ 莫大于海: 万 川归之 ﹐ 不知何时此而不盈; 尾 闾泄之 ﹐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乃知河川之藐小 ﹐ 而望洋兴叹。海若喻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 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 笃于时也”而譬天地阴阳与山丘石木之别。韩非竭诚劝君:“ 与死人同病者 ﹐ 不可生也 ﹔ 与亡国同事者 ﹐ 不可存也”然孤愤不遇,悲时命舛。孟子答粱王 “ 力足以举百钧 ﹐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而不见舆薪”讽其心有不致而非力不能矣。子产病疾遗训:“ 夫火烈 ﹐ 民 望而畏之 ﹐ 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 狎而玩之 ﹐ 则多死焉”,夫子称其为政, 宽猛也善; 闻 其为贤 ﹐ 先逝也悲。”
召公进言 ﹐ 以“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 民者 ﹐ 宣之以言”为警诫; 仲 尼劝善 ﹐ 有 “ 鸟之将死 ﹐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 其言也善”之名言; 孙 子论战 ﹐ 得“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知 天知地 ﹐ 胜乃可全”之经典;秦惠王对苏秦以 “ 毛羽不丰满者 ﹐ 不可以高飞; 文 章不成者 ﹐ 不可以诛罚 ﹔ 政教不顺者 ﹐ 不可以烦大臣”相应其连横。
总观诸子百家之文 ﹐ 纵横权辩之术: 用 字亦少凿刻﹐列句且多铺素。 若 无心於态 韡 姿 瑰 ﹐ 而著意於体健骨棱。然旨深意微 ﹐ 泠泠乎如丛林清泉 ﹐ 幽邃迥长;脣锋舌厉,浩浩乎若海啸排浪,吞岸没陵。几字之略, 能 光射星宿﹐长虹贯日;数句之长, 可 摧枯拉朽 ﹐ 力拔城池。且语句成对 ﹐ 节奏相应。 择 词属句 ﹐ 曲 不离物 ﹔ 成 段立文 ﹐ 意不偏宗。 其 约简也精炼 ﹐ 有不雕之美; 其 神采也飞扬 ﹐ 见铺排之势。仅此已初具赋辞句式之貌,骈体偶联之势。
周世之季 ﹐ 王室益衰。 挥 剑中原 ﹐ 西秦顷天下之势;负隅荆襄 ﹐ 南楚多宫辞之歌。 屈 子离骚湘沅 ﹐ 餐风宿露。问天不应 ﹐ 为国难之忧 ﹔ 渔父叹逝 ﹐ 怀背乡之苦。愁满山泽 ﹐ 沉吟九歌 ﹕ 与女游兮九河 ﹐ 冲风起兮横波……波滔滔兮来迎 ﹐ 鱼邻邻兮媵子” 水 悠悠兮愁不尽 ﹐ 子之怨兮与谁雠。
悲荆楚之危殆 ﹐ 如人生之朝露 ﹐ 乃有“日月忽其不淹兮 ﹐ 春与秋其代序。 惟 草木之零落兮 ﹐ 恐美人之迟暮”“忽驰骛以追逐兮 ﹐ 非余心之所急 ﹔ 老冉冉其将至兮 ﹐ 恐修名之不立” 之 哀叹 ﹔ 离 乡漂泊 ﹐ 思 归无期 ﹐ 而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 余情其信 姱 以 练兮 ﹐ 长顑 颌亦何妨”“ 望北山而流涕兮 ﹐ 临流水而太息”之怨; 高 风耿介 ﹐ 奋 袂扬舟 ﹐ 故屈子咏 “ 后皇嘉树 ﹐ 桔徕服兮; 受 命不迁 ﹐ 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 ﹐ 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之颂。
宋玉抒悲秋之感 ﹐ 续九辩之鸣 ﹐ 以风而成赋 ﹐ 为子而招魂。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 ﹐ 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 ﹐ 若在远行。 登 山临水兮 ﹐ 送将归”若此秋风起兮落叶 ﹐ 凭 高 极 目 兮 送 子 。 其 沁 悲 於 萧 瑟 ﹐ 其 托 心 於 秋风 ﹐ 寥寥数句 ﹐ 已情不自禁 ﹐ 美不胜收矣。而“悲忧穷戚兮独处廊 ﹐ 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 乡离家兮徕远客 ﹐ 超逍遥兮今焉薄”, 虽 倾悯怀逐子之怨 ﹐ 却吟七言诗句之韵。
楚怀有高唐之梦 ﹐ 襄王恋神女之情。“濞汹汹其无声兮 ﹐ 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巨石溺溺之 瀺 潏兮,飞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裔……上至观侧 ﹐ 地盖底平 ﹐ 箕踵蔓衍 ﹐ 芳草罗生 ﹐ 秋兰芷蕙 ﹐ 将离载菁 ﹐ 青茎射干 ﹐ 揭车包并”﹐ 则乃入巫山之云 ﹐ 沐高唐之雨 ﹐ 临大江之波 ﹐ 揽岸陵之翠。如诗 如 画 ﹐ 如 梦 如 醉 也 。 云 梦 之 游 ﹐ 玉 梦 神 女 ﹐ 惊 其仙姿﹐ 恍惚有悟 ﹕ “其始来也 ﹐ 耀 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 其少进也 ﹐ 皎 乎 若 明 月 舒 其 光 。 须 臾 之 间 ﹐ 美 貌 横 生 ﹕ 晔 兮如华 ﹐ 温乎如莹。 五 色并驰 ﹐ 不可殚形。 详 而视之 ﹐ 度人目精。 其 盛饰也 ﹐ 则 罗纨绮绩盛文章 ﹐ 极服妙采照四方……夫何神女之姣丽兮 ﹐ 含阴阳之渥饰。 披 华藻之可好兮 ﹐ 若翡翠 之 奋 翼 。 其 象 无 数 ﹐ 其 美 无 极 ﹔ 毛 嫱鄣袂 ﹐ 不足程式﹐西施掩面 ﹐ 比之无色……动雾以徐步兮 ﹐ 拂声之姗姗。望余帷而延视兮 ﹐ 若流波之将烂。 奋 长袖以正衽兮 ﹐ 立踯躅而不安”嗟乎! 巫山神女 ﹐ 入玉之笔。 其 姿也艳 ﹐ 却端庄娴淑 ﹔ 其质也丽 ﹐ 且天然脱俗 ﹕ 从容飘逸 ﹐ 而不可亵玩焉。
夫灵均离情 ﹐ 而楚辞兴焉 ﹕ 其歌也扬 ﹐ 百禽嘤嘤 ﹔ 其语也哀 ﹐ 若 衹 戚戚。 御 螭舞鸾 ﹐ 浪 漫遐想 ﹐ 美人香草﹐抒情伤心 ﹕ 钟骚体之律而孕近诗之韵焉。 宋 玉失意 ﹐ 而赋风始焉 ﹕ 毛施失冶之 姱﹐ 长 河裂岸之怒 ﹐ 千百成峰之奇﹐ 羽 猎 云 旆 之 壮 。 袅 袅 婷 婷 ﹐ 飘 飘 洒 洒 ﹐ 夸 张磅礴 ﹐ 文飞句扬 ﹕ 振骚体之 珮 而初扬大赋之体焉。双声与叠韵联磬﹐ 比兴与排铺相佐。 且 五七错落 ﹐ 四六参差﹐重字泠泠﹐小词比比﹐ 如 此等等 ﹐ 不赋何焉?故曰屈辞耀明月之光﹐其此也奇诞 ﹔ 玉赋映彩云之烂 ﹐ 其彼也纷彩。楚辞则吟诵也随情 ﹐ 但用字也参差 ﹔ 赋篇则句式也多变 ﹐ 可格式也难寻。 然 屈子拓赋骚之宇 ﹐ 宋 玉 摛 赋骚之势﹐ 自是无可非议。 可 谓赋律辞韵 ﹐ 自此始也。
四时迭运 ﹐ 世代更替 ﹐ 阴阳二极 ﹐ 五行位易。於是有赤帝斩蛇 ﹐ 火汉生焉。 自 江山刘氏 ﹐ 定 都长安 ﹐ 诸子书册 ﹐ 残存犹在 ﹐ 而辩士弹舌 ﹐ 无从用焉。 且 大汉泱泱 ﹐ 国力日强。 扬 天威於蛮僻 ﹐ 颂爱骚之君王。於是上至公卿大夫 ﹐ 下至文人雅士 ﹐ 纷争效楚辞之骚 ﹐ 假玉赋之体 ﹐ 御纵横之能 ﹐ 扬经诗之艺 ﹐ 歌功颂德 ﹐ 吟宫唱馆 ﹐ 汉赋由之兴焉。
七发菟园 ﹐ 传荀篇之续响 ﹔ 吊屈哀 鴞 ﹐ 绕楚辞之余音。 长 门 之 怨 ﹐ 千 金 为 赋 ﹐ 故 怨而不悲 ﹔ 召 隐 之 忧 ﹐ 春 草萋萋 ﹐ 乃忧其不归。 叔 皮北征之悲怆 ﹐ 伯喈述行以愤郁﹐ 虽间世百载 ﹐ 而骚韵一焉。 大 人凌云 ﹐ 羽猎甘泉﹐ 固之二都 ﹐ 衡之双京﹕ 览 群山之峻极 ﹐ 府 川泽之广袤 ﹐ 瞰殿宇 之 巍 峨 ﹐ 探 闱 闼 之 邃 洞。 飞 羽扬旌 ﹐ 疾 矢连罘 ﹐ 百兽千禽 ﹐ 血染狂奔。嗟乎! 此君王之临幸 ﹐ 而万里卑微﹔ 高唐之遗韵 ﹐ 而大赋壮哉矣! 至於江南洞箫 ﹐ 终 南长笛 ﹐ 穷变於声貌,不遇而长鸣。 武 仲论舞 ﹐ 俗 风雅兴 ﹐ 而不嫌其郑卫﹔ 正 平赋鹦 ﹐ 郁 闷失神 ﹐ 却偏讽其剪羽。如此等等﹐不就一一而论。
然总观汉赋之体 ﹐ 初乘风骚 ﹐ 继兴大赋 ﹐ 弘博不拘﹐赋骚相渗 ﹐ 落英缤纷 ﹐ 四百余年。 其 气势也 ﹐ 则铺张飞扬﹐ 浩荡磅礴 ﹐ 铺天盖地 ﹐ 呼风唤雨 ﹐ 洋洋洒洒 ﹐ 而不可收焉 。 其 遣 文 也 ﹐ 则 雍 容 华 贵 ﹐ 措 辞 尽 妍 ﹐ 重 音 相 联 ﹐ 复 韵互响﹐ 灿 若彩云追月 ﹐ 烂如绿叶繁花。 如 此骋词驰藻 ﹐ 孰能及焉?其句式也 ﹐ 则四六入主 ﹐ 五七衬辅 ﹐ 叁言振玉﹐八九时罄。 按 韵则多彩 ﹐ 散言也参间﹐ 且 偶对典雅 ﹐ 整齐艳丽 ﹐ 如此排句列式 ﹐ 乃扬波而荡激后世焉。
然汉赋之大 ﹐ 且排铺之广 ﹔ 精雕细刻 ﹐ 又奢夸侈张﹔绵绵无绝 ﹐ 而延宕不尽也。 若 辞藻堆砌 ﹐ 涩 字山积 ﹐ 则艰隐鲜闻 ﹐ 晦涩难识 ﹔ 若偏为君赋 ﹐ 则览者寡也 ﹔ 若为文造情 ﹐ 因章立意﹐ 咏 之则感而不切 ﹐ 思之则若有所失。若始而无觉 ﹐ 则差起毫厘 ﹔ 若终而不悟 ﹐ 则渐行渐远 ﹐ 乃至宏伟其表 ﹐ 丧精其里也。 可 谓繁华损枝 ﹐ 膏腴伤骨矣。
汉炎即息 ﹐ 大赋如斯。 曹 魏先辟 ﹐ 而 建安风起 ﹔ 两晋相继 ﹐ 则赋韵渐易。 宋 齐粱陈 ﹐ 迭代更替。南北对峙,动荡不已。 且 宗道飘渺 ﹐ 儒 学渐微 ﹐ 二 百 余 载 ﹐ 於 是 乎 情 赋盛焉。 其 遣词也多情 ﹐ 属 文且寄志 ﹐ 色 彩 斑 斓 ﹐ 万 物 入 赋﹐ 玲玲上口 ﹐ 其韵不禁。
荆襄劲秋 ﹐ 登楼四望 ﹐ 极目川原 ﹐ 久怀不觉。羁旅流寓 ﹐ 多楚奏越吟之声; 抑 郁不遇 ﹐ 畏匏瓜井渫之遗。当下随性铺叙 ﹐ 逐情比兴。於是有当阳之歌﹐ 余 音绕梁﹐千载不绝。 即 性而赋情 ﹐ 托 物以言志 ﹐ 仲 宣之流 湧 其 前﹐子建之骚凌其後。 昔 者楚怀期巫山之约 ﹐ 今者陈王有洛水之遇。“ 翩若惊鸿 ﹐ 飘 乎若神 ﹐ 凌 波微步 ﹐ 罗袜生尘。 若太阳升朝霞 ﹐ 若芙蓉出绿波 ﹐ 若轻雾之蔽月 ﹐ 若流风之回雪” 寥 寥数语 ﹐ 尽 惊艳之美 ﹔ 零 零 几 字 ﹐ 展 仙 姿 之 丰 。然“恨神人之道殊 ﹐ 怨盛年之莫当。 悼 良会之永绝 ﹐ 哀一逝而异乡。 无 微情以效爱 ﹐ 献 江南之明 璫 。 虽 潜 处 於 太 阴 ﹐ 长寄心於君王” 嗟 乎 ﹗ 天 上人间也 ﹗ 爱 而不可 ﹐ 去之不能﹐ 万般无奈 ﹐ 刻骨铭心。 若 陈王有宓妃之怀 ﹐ 此亦不为过也。
风凌建安 ﹐ 玄绕竹林。 日 月之精 ﹐ 天 地之醇 ﹐ 峻岳之梧 ﹐ 嵇康为琴。 长 赋清雅 ﹐ 宫羽飞沉。一旦顾视日影﹐ 绝响终乎广陵。 向 秀迫而出仕 ﹐ 驾 临子之故居 ﹐ 忽闻笛之慷慨 ﹐ 妙声逝而复寻。遂乃思旧而赋。 阔 铺小叙﹐漫调短引 ﹐ 悲从衷来 ﹐ 若一韵之吟。
若乃登岸临川 ﹐ 逝者如斯。 天 水西来 ﹐ 九曲东赴。连五湖以漭沆 ﹐ 彙 叁 江而肆 浡 。 喷 沫相激 ﹐ 飞瀑直落。惊涛裂石 ﹐ 盘涡转谷。 如 此浩浩荡荡 ﹐ 景 纯以之入赋 ﹐ 何 其 壮矣! 至於凌岩观海 ﹐ 万里无际。或龙鲸潜跃, 云 水腾翻﹐碧波潋滟 ﹐ 吐纳百川。 或 骇浪浮天 ﹐ 襄 陵震岸 ﹐ 山岳 隐 形﹐ 浺 瀜 渺瀚。 如 彼神思若海 ﹐ 玄 虚即兴为诵 ﹐ 又何其阔哉!临江叹赋 ﹐ 与海长啸 ﹐ 其 铺张也多情 ﹐ 其阳厉也传神﹐ 且罗列不赘 ﹐ 排比生动。 如 此大笔赋水 ﹐ 实鲜闻矣。
西晋之初 ﹐ 安仁西征 ﹐ 遇物而反思 ﹐ 践迹而追溯。述史抒怀 ﹐ 勉自强而不息 ﹔ 论典为鉴 ﹐ 感身世之忧患。於是情不自禁 ﹐ 为赋西行。 南 梁之季 ﹐ 子山北史。哭金陵之瓦解 ﹐ 悲中兴而道没。 喻 古人之奔命 ﹐ 叹思归而不能。於是恸而涕下 ﹐ 哀乎江南。 此 二赋五千余言 ﹐ 无节而不用典; 洋 洋大观 ﹐ 无句而不引文。 且 章启钟鸣 ﹐ 语末罄响。前人后者 ﹐ 无可逾也。
名门之后 ﹐ 陆才如海。 说 文论赋 ﹐ 推陈出新。且体物亮丽 ﹐ 列辞工整 ﹐ 章句对称 ﹐ 用韵扬抑。可谓“观古今於须臾 ﹐ 抚四海於一瞬 ﹐ 笼天地於形内 ﹐ 挫万物於笔端”﹐百年一人也。
昔论肥水之战 ﹐ 今有谢家之树。 梁 王置宴於雪夜﹐眄千山俱白 ﹐ 及万顷一色 ﹐ 不禁为雪而赋焉。陈王丧友以疚怀 ﹐ 望素月流光 ﹐ 而感慨动心 ﹐ 故指月而歌焉。吟雪则千姿百态 ﹐ 浩然冰心 ﹔ 咏月则银晖万物 ﹐ 警阙示盈。精雕而不失其自然 ﹐ 典雅而透其清秀。 如 此情物之章 ﹐ 交融沁心 ﹐ 孰能及也?
天下之富 ﹐ 莫非扬州 ﹔ 九土之商 ﹐ 聚於广陵。然兵家之争 ﹐ 几 度 瓜 破 豆 分 。 登 城 远 目 ﹐ 不 胜 感 慨 ﹐ 遂 赋为芜城。 清 丽俊逸 ﹐ 为 歌吹沸天之盛 ﹔ 烘 托遒劲 ﹐ 哀熏歇烬灭之颓。 如 此惟悲惟美 ﹐ 鲍君不可多得矣。
江郎才尽於此 ﹐ 风流於彼。 若 乃销落 凐 没 ﹐ 春草秋风 ﹐ 为怨难盛 ﹐ 引恨吞声﹔ 至 夫沉彩日落 ﹐ 飞 光月升 ﹐ 暂游万里 ﹐ 黯然销魂。 呜 呼 ﹗ 别 为心伤 ﹐ 恨 生情缘 ﹐ 吟词隽秀 ﹐ 逐情引典 ﹐ 细腻绮丽 ﹐ 度曲自然。
十年惨淡 ﹐ 叁都无闻 ﹐ 皇甫为序 ﹐ 纸贵洛城。摛 言十千 ﹐ 浩浩乎与班衡竞势 ﹔ 锦绣一笔 ﹐ 洋洋乎与马杨 併 丽。骋其扬厉然少其堆砌 ﹐ 尽极罗列而物其属实。如此赞京颂都 ﹐ 魏晋以降几无。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 或 舒啸於东皋 ﹐ 或吟诗於清流。 其 运辞轻快 ﹐ 吐 字委婉 ﹐ 音 调和偕 ﹐ 韵似溪泉。若非申志於字里行间 ﹐ 有怀而琅琅上口 ﹐ 胡将陶公而扬传?
叙意於张铺 ﹐ 抒怀於扬厉 ﹐ 赋之易辙也;出典以层彩 ﹐ 引文以冰青 ﹐ 赋之独秀也; 排 句於连偶 ﹐ 抑扬而调韵﹐ 赋 之 旋 律也; 淡 妆 或浓 抹 ﹐ 清 新 且 自然 ﹐ 赋 之 姱 姿 也。 情 因赋而惊俗 ﹐ 赋因情而传世。 集 千载之精华 ﹐ 沁坟典之琼液。若譬东岳仰止,不可攀矣。魏晋六朝,辞赋飞扬。夺目眩彩,耀人灿光。旧代新辈,前波后浪,层出不尽 ﹐ 奔流无挡。 然 致美则难妆 ﹐ 致精则难释。肆配就偶 ﹐ 章段冗而旨晦 ﹔ 堆藻砌词 ﹐ 语句华而实虚。南朝季暮 ﹐ 叹如之何?至於唐赋及其律赋由多律而困 ﹐ 宋赋极其散赋因无律而散﹐ 将 另题别论 ﹐ 本文将不再述。
总而言之 ﹐ 文之为赋 ﹐ 有规可依 ﹐ 有律必行。类体势也 ﹐ 大赋则文必极艳 ﹐ 句必极丽 ﹐ 竭全文之藻 ﹐ 穷康典之辞, 以 磅礴之态势 ﹐ 尽排铺之扬厉;骚赋则凄吟于臆,扬歌于心,浪漫潇洒,缠绵深情,如自然之泉涌,承楚辞之风韵; 论 情赋 ﹐ 则句成工整,语出精妍,平仄扬抑,音节驰缓, 文 典互辅 ﹐ 四六偶联,咏若丝竹齐奏,思则余韵延绵。 以 之伦分 ﹐ 非此莫赋也。
论采辞也,则出句锤炼,言辞典雅,扬抑妍丽,平仄偶错,情则穷象以写物,辞则竭力而追神。始无一言之糙语 ﹐ 毕不半节之粗韵。 且 章无不用典 ﹐ 句无不引文。若遗辞平淡 ﹐ 文典无寻 ﹐ 则仅为败赋 ﹔ 若俗曲庸引 ﹐ 洒洒不绝; 粗 辞 糙 句 ﹐ 侈 缀 遂 多 ﹐ 且 节奏杂乱 ﹐ 句失工整,音容不规 ﹐ 意群无韵 ﹐ 则百般谅难忍顾。
观其句式也 ﹐ 则诗赋有别﹐ 小 词入句 ﹐ 之乎而於,此赋之特区。 已 知诗赋归宗于周诗 ﹐ 同源于楚辞,遂分溪并流 ﹐ 节奏迥异。 古 诗新律 ﹐ 以 五 ﹐ 七言成句,独具一格; 赋 体骈辞 ﹐ 以 四 ﹑ 六 字为主 ﹐ 扩及其它。以赋句入诗 ﹐ 咏若钟鼓爰居之惑;以诗句入赋,吟有轮轩黄鹤之感。 故 毛施金胄 ﹐ 贲获霓裳﹐ 诗 句缀多 ﹐ 赋之大忌也。此乃源出一泉 ﹐ 然后泾渭分明之谈。
二0一三年六月三十日
(黄田:中国当代辞赋大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专家,著名书法家,现旅居美国。)
注释
[1] 邦内 ﹕ 夏 称邦内 ﹐ 商 称邦畿 ﹐ 周 又称王畿 ﹐ 指国都周围方圆千里的区域。 此 域之外 ﹐ 五 百里为一服 ﹐ 分别为侯 ﹐ 甸 ﹐ 卫 ﹐ 要 ﹐ 荒等服。
要服 ﹕ 指卫侯以外五百里偏远地区的蛮夷少数民族。天子以“要”﹐ 即 盟约来束缚 ﹐ 使其服事天子 。
荒服 ﹕ 少数民族地处偏远荒野 ﹐ 名义上臣服於天子﹐因政教荒忽 ﹐ 以其治宜 ﹐ 旷期进见天子 ﹐ 故称荒服 ﹐ 如戎狄等。
[2] 《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原为战国荆楚一带的歌曲。《下里》﹐《巴人》音沉且艺术性不高 ﹐ 易于流行俗唱。《阳春》﹐《白雪》艺术较高且难於演唱﹐故和者盖寡。(语源﹕《战国策·宋玉对楚王问》)本文借《下里》﹐《巴人》指那些尚未真正了解古典文学的特点规律而为迎合世俗的低劣作品。而假《阳春》﹐《白雪》﹐相反见义。
[3] 此句意为赋正名 ﹐ 使 赋之好者及读者赋为何物 ﹐ 并进而区分赋之真伪。(语源﹕宋周敦颐《爱莲说》)
[4] 《毛诗·序》“ 故诗有六义焉 ﹕ 一 曰风 ﹐ 二 曰赋﹐叁曰比 ﹐ 四曰兴 ﹐ 五曰雅 ﹐ 六曰颂……”此处的赋与比兴并列 ﹐ 作为写作修辞方式 ﹐ 其 艺 谓 排 铺 叙 事 而 已 ﹐ 呈 誇 张扬厉之势 ﹐ 与本文後面所述体裁之赋相关但并非同一概念。
[5] 语源﹕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 赋体物而浏亮”﹐ 意 为写诗要由情而感发 ﹐ 且 抒情要细腻艳丽 ﹔ 作赋则要描写事物 ﹐ 叙述过程 ﹐ 用笔排铺张扬。
[6] 班固在《两都赋序》 开 篇即称 ﹕ “赋者 ﹐ 古诗之流也。” 此 处之诗 ﹐ 是指《诗经》以及发展演变。《诗经》三百 ﹐ 基本为四言句式 ﹐ 这影响到後来赋的句式。
[7] 《汉书·艺文志》有言﹕“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鄘风·定之方中》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8] 见《诗经。小雅。彤弓》
[9] 见《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10] 见《诗经。小雅。采薇》
[11] 见《诗经。小雅。出车》
[12] 见《诗经。小雅。旱麓》
[13] 见《诗经。大雅。崧高》
[14] 见《诗经。小雅。四月》
[15] 见《诗经。小雅。小旻》
[16] 见《诗经。大雅。卷阿》
[17] 据刘勰《文心雕龙》提出 “ 圣因文而明道 ﹐ 道因圣以垂文”﹐称“原道” 为 天地宇宙之本 ﹐ “徵圣”为学圣人如何垂文 ﹐ 《宗经》 为 宗法经书以明道 ﹐ 《正纬》为取纬书之其奇伟以增文章之彩。
[18] 见《荀子。赋篇》。所摘之句文已有赋文句式的特点及韵味。
[19] 见《荀子。劝学篇》
[20] 见《老子。道德经一章》
[21] 见《庄子。秋水》
[22] 见《韩非。孤愤》
[23] 见《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七章》
[24] 见《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论宽猛》
[25] 见《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26] 见《论语。卫灵公篇三十二章》
[27] 见《孙子。地形第十》
[28] 见《战国策。秦策》
[29] 战国楚大夫屈原经历威王 ﹐ 怀 王 ﹐ 顷 王三代 ﹐ 极力上谏联齐抗秦 ﹐ 曾两次流放于汉北 ﹐ 江南 ﹐ 以 及沅 ﹐ 湘二水之间 ﹐ 愤激悲壮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卜居》《渔父》 等 优秀辞篇 ﹐ 以 倾诉自己报国无门 ﹐ 怀才不遇的苦闷。 其 丰富的神幻奇想象与浪漫主义风格 ﹐ 成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重要的源泉 ﹔ 其小词间句 ﹐ 首子间节 ﹐ 又开了骚赋之先河。其 “ ……与女游兮九河 ﹐ 冲风起兮横波…… 波滔滔兮来迎 ﹐ 鱼邻邻兮媵子……”引自《楚辞·九歌·河伯》。
[30] 见《楚辞。离骚》。
[31] 见《楚辞。离骚》。顑颔(kanhan): 因饥饿以至面黄肌瘦
[32] 见《楚辞。九章。抽思》
[33] 见《楚辞。九章。橘颂》
[34] 此处不讨论《九辩》﹐《招魂》是否确为宋玉所作。“悲哉! 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 ﹐ 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 ﹐ 若在远行。 登 山临水兮 ﹐ 送将归”见《楚辞。九辩。一》
[35] 见《楚辞。九辩。二》
[36] 见宋玉《高唐赋》。瀺潏﹕ 水 流急湧
[37] 见宋玉《神女赋》
[38] 屈原在《离骚》等楚辞里经常以香草譬喻品德高尚 ﹐ 用美人比若君子行操。
[39] 钟即黄钟 ﹐ 为古代乐律之一。中国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 ﹐ 以管的长短确定音调的高度。共十二调 ﹐ 从低音管起 ﹐ 成奇数的六管为律 ﹕ 黄钟 ﹐ 大簇 ﹐ 姑洗 ﹐ 蕤宾 ﹐ 夷则 ﹐ 无射 ﹔ 成 偶数的六管为吕 ﹕ 大吕 ﹐ 夹钟﹐ 仲吕 ﹐ 林钟 ﹐ 南吕 ﹐ 应钟。其中黄钟为基调(类似于西洋乐律的C大调)﹐其它律调以此而定。故曰黄钟为定调之基律。本文的“钟骚赋之律”意为屈原楚辞创作为骚体赋予了特定神韵 ﹐ 开拓了先河。
[40] 毛施即古越美女毛嫱与西施。此处形容巫山女神之美丽为毛嫱西施所不及。
[41] 振 珮 ﹐ 古 代公卿大夫腰间悬玉 珮 ﹐ 行 步时玉 珮 相撞而发出悦耳节奏之罄。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 ﹐ 右徵角 ﹐ 左宫羽”。 玉 质不同与地位相应 ﹐ 凭玉罄即可得知佩玉者的身份。本文借用“振珮”来强调宋玉在骚体的创作中﹐尤其是在《高唐赋》《神女赋》中﹐成句趋于工整 ﹐ 写物极尽词 彙 之 美 ﹐ 犹 如为赋悬 珮 ﹐ 振之罄远。
[42] 双声叠韵 ﹐ 指两字联用 ﹐ 多 用于形容词 ﹐ 副词或动词等。 双 声指其声母相同﹐如“仿彿”其声母部分都为“F”﹐“澎湃”其声母部分都为“P”等等。叠韵则指其韵母相近 ﹐ 如“徘徊”其韵母部分都为“ai”﹐“ 荡漾”其韵母部分都为“ang”等等。辞赋中经常双声叠韵这类表现手法。比兴﹐也是辞赋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比是比喻﹐多以 “ 如 ﹐ 若 ﹐ 似 ﹐ 犹 ” 来 描 绘 ﹐ 此 为 明 喻 ﹐ 如 “ 江 山 如画”﹐“月辉似雪”等。 另 外还有暗喻 ﹐ 隐喻等修辞手法从略。 兴 指托物起兴 ﹐ 是《诗经》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常常先引出为兴之物 ﹐ 而被兴起之物紧随其後。如《诗经》开篇之句 “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窈 窕淑女 ﹐ 君子好逑。”以雎鸠挚情来托其淑女的执著情感。
[43] 屈原的楚辞句式中 ﹐ 由 四言 ﹐ 五言 ﹐ 六言 ﹐ 七言参差间错 ﹐ 有时甚至八言九言 ﹐ 而宋玉之赋句四六 ﹐ 五七居多 ﹐ 而且更趋于对称工整 ﹐ 更具有赋题句式的特徵。
[44] 重字 ﹐ 是 指两个相同的字联用 ﹐ 如《高唐赋》里的“汹汹”“ 淡淡”“ 洋洋”“ 磕磕”等等。小词﹐是指“之 ﹐ 乎 ﹐ 其 ﹐ 於 ﹐ 而 ﹐ 若” 等 在句中大量应用 ﹐ 此乃赋句与诗句最重要的区别之 一。
[45] “屈子拓赋骚之宇” 是 指屈原开了楚辞之先河﹐赋骚体以神韵 (参见註释39)﹔“宋玉 摛 赋骚之势” 是指宋玉继之工妍骚辞之句 ﹐ 扬采骚辞之体 ﹐ 使其雏汉初骚赋之形。
[46] 中国古代王朝常与五行相联。 大 汉属火 ﹐ 故与五行中的火相关。
[47] 汉初枚乘曾作《七发》﹐《梁王菟园赋》等﹐其赋句间有散文 ﹐ 故曰“传荀篇之续响”﹔而贾宜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等 ﹐ 则以兮间句 ﹐ 且首字孤节引句﹐乃继楚辞之骚。“余音绕梁” 是 说秦国薛谭拜师秦青学歌﹐不时自以为得法欲去 ﹐ 秦青设宴引歌送行 ﹐ 并讲述韩娥去齐 ﹐ 困於粮尽以歌乞食於城西雍门 ﹐ 其音美而动人 ﹐ 绕梁叁日不散。本引自《列子·汤问》。
[48] 陈皇后持骄失宠 ﹐ 以百金凭相如为赋《长门》﹐然相如鸿儒嘉冠 ﹐ 又不谙深宫积怨 ﹐ 既受 僱 於 重金 ﹐ 便勉而为之 ﹐ 故《长门赋》 诉 怨侈多 ﹐ 而 恸悲虚渺 ﹐ 犹 如 僱 人哭丧 ﹐ 焉能悲也?而淮南小山之《招隐士》 不 直叙情 ﹐ 但笔 落 危 处 ﹐ 墨 泚 险 情 ﹐ 若 呼 还 隐 者 于 空 谷 ﹐ 读 之 令 人 心颤。
[49] 《北征赋》 写 於汉王莽之乱 ﹐ 世 遭颠覆 ﹐ 班彪离长安北上 ﹐ 沿途所见 ﹐ 叙其政见 ﹐ 抒其悲凉。《述行赋》写於东汉末年恒帝延熹二年 ﹐ 权宦迫蔡邕由陈留赴东都鼓琴﹐蔡邕至偃师称病而返。 归 途中所见官宦大兴宫苑 ﹐ 而难民饥寒陈尸道野 ﹐ 感朝纲已乱极 ﹐ 遂 积 鬱 发愤而赋。此二赋相间约百二十年 ﹐ 社会政治背景相似 ﹐ 赋之所叙关连﹐同悲而慨 ﹐ 且托韵情於骚体。
[50] 此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子虚赋》﹐《上林赋》等。汉武帝读《子虚赋》兴起﹐相如遂作《大人赋》﹐ 《上林赋》﹐ 武 帝吟诵犹若天马行空 ﹐ 飘 飘凌云 ﹐ 故称其为“凌云赋”。《羽猎赋》与《甘泉赋》为杨雄所作。这些都是汉代大赋的代表作品。
[51]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被称为铺写汉代京都大赋的代表作品。
[52] 语源﹕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 ﹐ 然後知众山之逦迤也 ﹔ 奉至尊者 ﹐ 然後知百里之卑微也。”
[53] 宋玉在《高唐赋》 中 对山 嶽 江 河之扬厉铺叙 ﹐ 对禽兽花木之激情描述 ﹐ 对王侯狩猎之 誇 张渲染 ﹐ 都对汉代大赋的发展兴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54] 王褒的《洞箫赋》 是 最早音乐赋篇之一 ﹐ 既是一篇描述洞箫之音的精美赋文 ﹐ 又是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文献。马融的《长笛赋》继承了《洞箫赋》 创 作手法 ﹐ 大赋间有骚句 ﹐ 然四言繁华 ﹐ 句式骈丽。 或极声尽貌 ﹐ 或托志寄情 ﹐ 一箫一笛 ﹐ 飞沉扬抑。
[55] “郑卫之音” 本 指春秋郑卫两地的一些歌谣 ﹐ 其曲若淫 ﹐ 其调细靡 ﹐ 转引为亡国之音。见《左传·襄公廿九年。季札观周乐》“……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 ﹐ 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又见《论语·阳货》 “恶郑卫声之乱雅也。”《礼记·乐记》也有“郑音好滥淫志” 之评语。傅毅作《舞赋》﹐ 假 楚王云梦 ﹐ 宋 玉高唐之事 ﹐ 排铺而细 緻 地描述了神姿仙态的民族歌舞 ﹐ 视郑卫为民俗﹐但并不以“雅颂之曲”排斥“郑卫之音”﹐而是称其殊韵异宜 ﹐ 雅俗共赏。
[56] 《鹦鹉赋》 为 江夏太守黄祖长子射 ﹐ 迫祢衡为西域鹦鹉作赋於宴。 祢 衡一挥而就 ﹐ 借鹦鹉翦羽自喻身困不遇 ﹐ 比兴铺排 ﹐ 抒情感人。
[57] 重音﹐复韵即是双声叠韵。见[42]
[58] 赋的句式基本以四言六言为主 ﹐ 五 ﹐ 七言句大量运用 ﹐ 同时三 ﹐ 八 ﹐ 九 言若组句得当 ﹐ 则能为赋辞锦上添花。
[59] “按韵则多彩”﹐ 指 汉赋用韵丰彩 ﹐ 如 四句韵﹐六句韵 ﹐ 八 句韵 ﹐ 甚 至整段同韵 ﹔ “散言也参间” 是指赋句里有时会间介散句。
[60] 此处是说汉赋修辞艳丽 ﹐ 用韵丰彩 ﹐ 句式整齐﹐排列偶对等 ﹐ 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正是继承了汉代大赋的这些特点而兴起的。
[61] “为文造情 ﹐ 因章立意”﹐ 顾 名思义即指 ﹕ 本乏感触 ﹐ 而偏作文抒情 ﹔ 原无意向 ﹐ 而先编章寻旨 。
[62] “ 繁华损枝 ﹐ 膏腴伤骨矣”引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第八》﹐ 枝 与骨是指赋文的情志 ﹐ 华与膏则指辞彩。汉代大赋特徵之一即是辞藻堆砌之极 ﹐ 而抒情抱志不足。
[63] “建安风起”是指东汉末年献帝建安年代以曹氏三人以及建安七子为核心的文学创作风格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将其特徵概括为 “ 观其时文 ﹐ 雅 好慷慨 ﹐ 良由世积乱离 ﹐ 风衰俗怨 ﹐ 并志深而笔长 ﹐ 故梗概而多气也”﹐意为建安文学能真实反映世代的动荡离乱 ﹐ 抒发个人情志 ﹐ 风格悲凉慷慨。在“建安风起” 的 影响下 ﹐ 魏晋时期的辞赋创作风格从汉代大赋辞藻堆砌有过 ﹐ 而抒情抱志不足中脱出 ﹐ 逐渐形成了因情而起 ﹐ 惟 志 泚 墨 ﹐ 辞 句雅妍﹐句式对称的抒情小赋。
[64] 此处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登楼赋》中“楚奏”的典故本引自《左传·成公九年》。 据 记载 ﹐ 春秋时郑国将楚国琴师钟仪为战俘献於晋国。晋国君在俘虏队伍中发现钟仪戴楚冠 ﹐ 询问後命其鼓琴 ﹐ 钟仪遂奏了一曲楚乐。“越吟”引自《史记。张仪列传》。 据载战国越人庄舄在楚国身居高位 ﹐ 有疾 ﹐ 楚 王欲窥其心思 ﹐ 遣 人往探 ﹐ 闻其越语吟歌。《登楼赋》用“楚奏越吟” 来 比喻顺逆穷达﹐其游子思乡之情是一样的。
[65] 《登楼赋》用典“匏瓜井渫”。“匏瓜”引自《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用?”意为不可像匏瓜之悬可观而无用。“井洩”引自《周易·井卦》“井渫不食 ﹐ 为我心恻” 意 为井淘水净而无人汲饮 ﹐ 我为之伤心。王粲在《登楼赋》用此典来譬喻怀才不遇而为之忧心。
[66] 《登楼赋》为王粲羁旅荆州期间登麦城城楼时所作 ﹐ 此楼即今湖北的当阳楼。
[67] “余音绕梁,千载不绝”见注释[47]“韩娥去齐……其音美而动人 ﹐ 绕梁三日不散”
[68] 此处指魏文帝黄初叁年 ﹐ 曹植至京都洛阳述职还封地 ﹐ 将济洛川 ﹐ 临水触景 ﹐ 发巫山神女之感 ﹐ 以洛水神女为题 ﹐ 挥毫而谓《洛神赋》。
[69] “翩若惊鸿 ﹐ 飘乎若神 ﹐ 凌波微步 ﹐ 罗袜生尘……虽潜处於太阴 ﹐ 长寄心於君王……”见《洛神赋》。
[70] 此句谓宓妃之疑。 传 说宓妃为伏羲氏之女 ﹐ 溺于洛河 ﹐ 化为洛神。 而 曹丕之妃名曰甄宓 ﹐ 莊 重 美丽 ﹐ 脱俗大度 ﹐ 曹植极为倾慕 ﹐ 叔嫂关 係 一直很好 ﹐ 曹丕为之嫉恨﹐称帝後最终赐死甄宓。曹植为之伤心之极。 当 济洛河﹐触景生情 ﹐ 假洛神宓妃以怀念甄宓 ﹐ 于情于理 ﹐ 都不为过。
[71] “玄绕竹林”是指自魏正始年间开始形成崇尚老庄玄学的思潮 ﹐ 在魏曹司马的激烈政权争斗中 ﹐ 原曹氏集团中的一些文人大夫不满司马氏专权 ﹐ 而采取了 迴 避退隐 。 嵇 康 ﹐ 阮 籍 ﹐ 山 涛 ﹐ 刘 伶 ﹐ 阮 咸 ﹐ 向 秀 ﹐ 王 戎 等 ﹐ 经常会集竹间林下 ﹐ 谈经论道 ﹐ 放浪不羁。时称“竹林七贤”。
[72] 《琴赋》是嵇康的辞赋中的代表作。以琴质忧声美自喻 ﹐ 抚之则能感天地泣鬼神。《琴赋》虽驰大赋排铺的手法 ﹐ 然自始至终都沁馨了嵇康不屈强权 ﹐ 洁身清远的情志。“宫羽飞沉”﹕《国语·周语》说 “ 大不逾宫 ﹐ 细不逾羽”。据黄侃《札记》载﹕“宫商为浊 ﹐ 徵羽为清”。这是说在宫商角徵羽五音中 ﹐ 宫商发音低沉浑厚 ﹐ 徵羽发音高亢细扬。
[73] 据《晋书·嵇康传》载﹐嵇康终被司马昭杀害。临刑 ﹐ 叁千太学生挺险刑场拜师 ﹐ 嵇康从容不迫 ﹐ 向家兄索取五弦琴 ﹐ 回首一顾日影 ﹐ 弹了一曲《广陵散》﹐叹惜此曲“於今绝矣!”
[74] “竹林七贤” 中 ﹐ 嵇 康 ﹐ 吕 安被司马氏杀害 ﹐ 向秀被迫赴都为仕 ﹐ 返程路过嵇吕故居 ﹐ 感慨不禁 ﹐ 忽闻传笛 ﹐ 更 是 ﹐ 悲 愤 不 已 ﹐ 遂 写 下 《 思 旧 赋 》 这 篇 抒 情 小 赋 。
[75] 此指西晋郭璞的《江赋》。
[76] 此指西晋木华的《海赋》。
[77] 此指西晋潘岳的《西征赋》。
[78] 梁武帝太清二年发生“侯景攻陷金陵致乱”。 梁元帝承盛三年庾信从江陵出史西魏 ﹐ 而同年年底西魏攻陷江陵 ﹐ 庾信被迫留在西魏 ﹐ 有去无还。
[79] 庾信在此历史背景下写了著名的《哀江南赋》与潘岳的《西征赋》 一 样 ﹐ 大 量用典 ﹐ 引 古喻时 ﹐ 同样被称为“抒情赋史”﹐这在辞赋史中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哀江南赋》 还 尤其注重四六句 ﹐ 将骈体偶联之美推向更高境界。
[80] “章启钟鸣 ﹐ 语末罄响”古代奏乐以击编钟为始﹐以敲玉磬为终。 编 钟玉磬都能发出最为优美高雅声音﹐表达了一曲始终完美乐曲。这里借此比喻潘庾的章句始终优美难匹。引自《孟子》“ 金声者也 ﹐ 始 之条理 ﹔ 玉振者也﹐终之条理”以赞赏孔子思想深邃博大有始有终。
[81] 西晋陆机为名门之后 ﹐ 其 祖陆逊 ﹐ 父陆抗皆东吴将相 ﹐ 族中十多人封侯 ﹐ 拜将。“陆才如海”引自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此处陆是指陆机 ﹐ 潘是潘岳。
[82] 陆机作赋约三十篇 ﹐ 其主要作品有《文赋》﹐《豪士赋》等。此指陆机的《文赋》。“ 观古今于须臾 ﹐ 抚四海於一瞬” 意 为作文时即能瞬间贯通古今 ﹐ 联想万物。“笼天地於形内 ﹐ 挫万物于笔端”是指将所有有用的素材汇集起来 ﹐ 经过整理 ﹐ 充实于文章构架 ﹐ 这样就能将任何想论证或描述的事物写出来。
[83] 此指东晋谢安 ﹐ 谢 玄 ﹐ 谢石以八万精兵击溃前秦苻坚号称百万强敌于肥水。 谢 家为晋世族 ﹐ 文学才子辈出 ﹐ 其中 以 谢灵运 ﹐ 谢 惠 莲 ﹐ 谢 朓 ﹐ 谢 庄等最为著 名。“谢家之树”引自王勃《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 ﹐ 接孟氏之芳邻”句。
[84] 此指谢惠莲的《雪赋》。赋中假西汉梁孝武王乘时昏暮雪摆宴于菟园 ﹐ 与名士以雪而赋。
[85] 此指谢庄的《月赋》。《月赋》以陈王曹植为因染瘟疫病逝的“建安七子” 应 玚 ﹐ 刘 桢伤怀忧 鬱 。夜深月明 ﹐ 与王粲咏月抒情。
[86] 此指月圆即亏 ﹐ 物极必反 ﹐ 以此来警示人们不得自满忘乎所以。
[87] 芜城是指南朝宋时的广陵(扬州)﹐昔时繁华天下﹐ 因为几经战乱 ﹐ 城败人亡 ﹐ 鲍照登此城楼 ﹐ 兴亡之感﹐身世悲怨 ﹐ 顿 时 湧 来 ﹐ 遂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芜城赋》。
[88] 南朝江淹 ﹐ 历 仕宋 ﹐ 齐 ﹐ 梁叁朝。早年家贫不得志 ﹐ 贬任建安吴兴县等地为令 ﹐ 然江淹之文, 穷而後工﹐脍炙人口的《恨赋》与《别赋》就是仕途沉晦时期的由衷之情 ﹐ 故曰彼时文采风流。 当 时来运转 ﹐ 官 运亨通後 ﹐ 江淹再无佳作 ﹐ 故有“江郎才尽”之讽。
[89] 语源﹕江淹《恨赋》﹕“……含酸茹叹 ﹐ 销落湮沉……春草暮兮秋风惊 ﹐ 秋风罢兮春草生…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90] 语源﹕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矣……日下壁而沉彩 ﹐ 月上轩而飞光……暂游万里 ﹐ 少别千年……”
[91] 据《晋书。左思传》 载 ﹐ 左 思妹左芬入宫 ﹐ 左思随迁洛阳 ﹐ 创作《三都赋》﹐ 惨 淡十余年 ﹐ 备受嘲讽。当黄甫谧 ﹐ 张载等文坛泰斗为之作注写序 ﹐ 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 ﹐ 洛阳为之纸贵”。
[92] 与汉代大赋铺叙事物相比 ﹐ 左思更注重考查地誌﹐稽验地图 ﹐ 禽兽草木皆入核徵之列。
[93] 此指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94] 语源﹕《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临清泉而赋诗。”
[95] 陶潜的诗赋都朴质自然 ﹐ 音韵随和 ﹐ 情感真切﹐清新上口。
[96] 短小而抒情是魏晋南北朝辞赋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也 有不少赋文 儘 管 篇幅较长 ﹐ 但 都抒意怀志 ﹐ 情感充沛 ﹐ 这已经不同与汉代大赋了。
[97] 与汉代大赋了相比 ﹐ 魏晋南北朝辞赋第一用典不仅更多 ﹐ 涉及更广 ﹐ 而且技巧更娴熟 ﹔ 第二引语不仅量大﹐而且往往比语源更优美 ﹐ 这在抒情辞赋中尤为突出。
[98] 与汉代大赋了相比 ﹐ 魏 晋南北朝辞赋联词对偶﹐特别四六排句更工整 ﹐ 处理音律扬抑更为协调。
[99] 与汉代大赋了相比 ﹐ 魏晋南北朝辞赋不管是小赋﹐还是长文 ﹐ 阅读起来总能使人感到抒情清新 ﹐ 自然优美。
[100] 限于篇幅 ﹐ 本文仅列举的辞赋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十分有限 ﹐ 实际上还有更多辞赋作家与优秀作品 ﹐ 无法一一列出。
[101] 引语﹕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意为魏晋南北朝情赋是辞赋美 学与艺术的顶峰 ﹐ 同时也逐渐默然在否定自身。
[102] 赋在修辞上讲究配对成双 ﹐ 不管是遣词还是排局 ﹐ 用典还是引文 ﹐ 都要对称联偶 ﹐ 相应工整。少则两句﹐ 多则四句 ﹐ 六句 ﹐ 八句 ﹐ 甚至更多。这就容易造成为一味追求工整对称 ﹐ 而极力寻词觅典 ﹐ 形成辞藻浮华而失其丽 ﹐ 语句齐整而乏其实。 此乃南北朝暮季骚人为赋之风.
[103] “唐赋多律而困 ﹐ 宋赋无律而散”随著唐诗兴盛 ﹐ 赋已经过了繁荣 ﹐ 凋零落叶。不过赋同诗一道仍然是唐时科举必试课目。因此赋又演变为一种应试的“律赋”。由考官命赋题 ﹐ 以八个韵字为限 ﹐ 再规定八个韵脚 ﹐ 对於平仄对仗更为严格 ﹐ 甚至类似于近体诗律 ﹐ 相当窒息形像思维与创作激情。 与 此相反的另一端是晚唐始兴 ﹐ 宋代光大的散文赋。 散 文赋基本无律可依 ﹐ 其特点是在散文的章断里时列排偶 ﹐ 参间赋句 ﹐ 一般都因情而发 ﹐ 为志而赋。当文中赋句较多时 ﹐ 句音协调时 ﹐ 读之尚有赋韵 ﹐ 如苏轼《前赤壁赋》的前半部。 当 文中赋句不多 ﹐ 且 音韵不齐 ﹐ 读之与散文大体无异 ﹐ 如苏轼《后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104] “全文”﹐其全名为《全上古叁代秦汉叁国六朝文》﹐ 简称《全文》﹐ 由 清嘉庆五年举人严可均 彙 编 ﹐主要取材明梅鼎祚的《文纪》及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共收唐代以前作者3400多人,其内容覆盖了别集、总集、史书、类书以及金石拓片等,规模博采宏大。全书以“文”为编选对象,其中唐以前历代辞赋(包括残篇)儘收彙编。 对 於研究辞赋理论或创作 ﹐ 阅读和掌握《全文》是必须的。此外这里提到的《全文》在广义上讲还应包括由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召集当时名士编集的《昭明文选》(收集从先秦到南朝梁时得共七百篇优秀诗赋)﹐由唐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 全书约百余万言 ﹐ 分类按目编次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的诗文歌赋等珍贵文学作品,其中许多篇章早已失传)等。这是辞赋学习者必读之文典。又据恒谭《新论。道赋第十二》载 “ 余素好文 ﹐ 见 子云工为赋 ﹐ 欲从学之。子云曰 ﹕ ‘能读千首赋 ﹐ 乃能为之’”。“康典”是指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 ﹐ 陈廷敬等卅多位名儒奉旨编选的字典 ﹐ 收录了四万七千个汉字 ﹐ 命名《康熙字典》﹐为汉字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因 为创作辞赋的基本修养之一是词 彙 量丰富 ﹐ 故以穷“康典”之辞以形容之。
[105] 辞赋与诗词一样 ﹐ 要求用词锤炼 ﹐ 出句精美﹐自始至终 ﹐ 决不能出现任何一处陋字俗语 ﹐ 否则将损害赋文的整体观感。
[106] 赋与诗都源于诗经楚辞 ﹐ 其共同特徵是抒情怀志 ﹐ 工辞尽美 ﹐ 但是二者的句式以及节奏是 完全不同的。
[107] “之”“ 乎”“ 於”“ 若”“ 如”“ 似” 在四字以上的句式中全面运用 ﹐ 这是辞赋区别于诗句的重要特点之一。
[108] 见注释[105] 。
[109] 诗歌的发展规律使诗句的字数最终落在了奇数﹐特别是五言七言上。 而 赋句则以四言六言为主 ﹐ 同时也经常用在五言 ﹐ 七言 ﹐ 有 时八 ﹐ 九言上。然而即使诗赋都用五言七言上 ﹐ 彼此句式节奏是不一样的。笔者曾在“文菀竞芳 ﹐ 孰谓魁乎”中已详细论述。
[110] 爰居乃一种大海鸟。据《国语。鲁语》载﹐某日有爰居者避海风歇於鲁国东门外 ﹐ 三日不去。大夫臧文仲以鲁宫乐队为其鼓之 ﹐ 使鲁都人祭祀之。祭祀乃国之大典大事。 祭 之鼓之 ﹐ 但 爰居不明其意 ﹐ 而惶惶不安。其意为赋句不可入诗。
[111] 又据《左传。闵公二年》载﹐春秋卫国国君卫懿公喜好黄鹤 ﹐ 并为其加官进爵 ﹐ 出入随懿公同乘一轩﹐显贵已极。 但 是黄鹤因丧失自由而 鬱 鬱不乐。此处引据二典 ﹐ 在於说明双方再好 ﹐ 如果搭配不当 ﹐ 则适得其反。其意为诗句不可入赋。
[112] 与上同理。 毛 嫱西施美丽已极 ﹐ 金质甲胄也是极品 ﹐ 但二者不可结合 ﹔ 孟贲是卫国大力士 ﹐ 乌获是秦国大力士 ﹐ 皆能徒手搏熊 ﹐ 如果披著美丽的锦绣丝纱 ﹐ 会令人啼笑皆非。
[113] 泾河清 ﹐ 渭河浑。 当 泾河流入渭水 ﹐ 延绵数里﹐ 清浊不混。 此 处是说 ﹐ 赋 诗发展虽是同源 ﹐ 但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体裁与特徵 ﹐ 彼此分明 ﹐ 一定不可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