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013-11-16 08:48
艺术评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认真学习作曲家民族音乐

金 湘

金 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不知其出自何处,多年流传。在此我想谈一下我对这句话的认识。

就事物本体认识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对了一半。因为就物质而言,是民族的,当然就是世界的(民族之物体必定自然地存在于世界之一隅),这自不必多说!但就精神层面来说,“越是”民族的,绝不会自动地摇身一变成为“越是”世界的。我们知道,音乐虽无国界,但由于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心理素养、语音体系等等的不同,人们对包含各种迥然不同的音乐元素的音乐的总体欣赏与接受的程度显然是不同的。对于异域音乐,会因其完全陌生而格格不入,它可以被作为古玩来欣赏,而不会自动成为心灵自然流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经过对本民族音乐发掘、向其他民族音乐认真学习、在实践中相互比较融合,才会创造出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共同接受的音乐。远的不说,如在我国汉族地区流行的大量雅俗共赏的新疆各少数民族的歌曲,如果没有经过像以王洛宾这样的作曲家从歌词编译到音调调整入细入微的再创作,那就仅仅只能以其色彩绚丽的原汁原味放在那里供人欣赏,而无法真正沁人心脾、深入人心!因此,从“越是”民族的,到“越是”世界的,这其间如跨越了这一必不可少的阶段,其后果势必会将这种带着“越是”的民族音乐搬到世界上作为出土文物展览一下,而绝不会自动地变为“越是”世界的音乐。

应该说,“这一必不可少的阶段”是一个极为艰巨的阶段,它需要花去我们毕生的精力:认真学习本民族音乐的传统,掌握其精髓;同样认真地学习西方音乐的传统,借鉴其手法,不断试验、创造,使其在更高、更精的远端更好地结合,这才能真正从“越是民族的”这一端,走向“越是世界的”那一端。当然,从“这一端”到“那一端”是个漫长的过程,无法截然分断;“民族的”与“世界的”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不必细究。它与那种取消了人们为发展民族音乐与世界交融所要付出极为艰巨劳动的整个阶段,而直接从“越是民族的”跳入“越是世界的”是完全不同的。老实说,如果对这种简单的“搬运工”做法认同并提倡,我看各个音乐专业院校可以关门大吉了!

猜你喜欢
认真学习作曲家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大可当作曲家
上课了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萌”照指南
猫咪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