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斌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形态”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形状或表现。”[1]音乐形态一般指音乐作品在旋律、节奏、调式、曲式、织体、风格等方面的形式或表现。在西方,“形态学”(morphology)最早源于生物学领域,意指对一个有机体或机械结构的形态、形式或结构的研究。1790年,德国作家歌德(Goethe)第一次跨越了生物学研究的边界,将“形态学”概念应用于语言、诗歌、艺术、哲学领域。此后,音乐领域产生了关注非欧音乐的音乐人类学背景的近代音乐形态学和以音乐“理论”(theory)为基本概念的音乐形态研究。一般而言,“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可称为音乐形态学(musical morphology)。”[2]民歌既属于文学作品,又属于音乐作品,它的歌词体现出的是文学性的艺术形态,而曲调体现出的是音乐性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讲,民歌的音乐形态主要指民歌的曲调在旋律、节奏、调式、结构、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形式或表现。通过形态学的视角,可以较为客观、准确的描述民歌的音乐性,探索民歌发展演变的轨迹,揭示民歌与民族、人群、社会的关系。
2004年以来,为贯彻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海南省对黎族传统民歌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收集,于2008年整理出版了《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3](以下简称《三千首》)。《三千首》虽不能代表所有的黎族民歌,但却是目前涵盖范围最广、收录数量最多的一本黎族民歌集。本文以《三千首》为基础,对黎族传统民歌的音乐形态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归纳。
《三千首》共计收录黎族传统民歌近3000首(笔者统计的是2972首,若再加88首歌调,共计3060),其中,有曲谱的475首,各方言流行的唱调88首。具体分布如下(表1)。
表1 《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曲谱数量统计表
黎族民歌的曲调俗称“唱调”或“歌调”,主要以衬词、内容、流行地域、曲调长度等来命名。其中,以衬词命名的有:罗尼调、喂加罗调、思亲调、诶诶调、少中娃调、滚龙调、杜杜利调、啊哟咳调、嗯呃调等;以地域命名的有:红毛调、水满调、三平调、番阳调、抱由调、千家调、什运调、雅星调等;以内容命名的有:砍山调、哭丧调、求神调等①各类唱调的基本特征详见张巨斌:《黎族传统民歌的分类特征》,《琼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50-58页。
海南黎族在形成的漫长历史中,或许由于有着不同的来源,或许因人口迁徙流动,加上地域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黎族内部形成了五大方言,分别以哈、杞、润、赛、美孚相称,每个方言区都流行着数量不等的唱调,每个唱调基本是一个曲调,不同的唱调有不同的音乐色彩,实际演唱中,歌手还可以根据演唱的内容、场合、形式、对象、情绪、目的而选用唱调。据不完全统计,黎族流行的不同唱调和变种有上百种,《三千首》收录的唱调中,哈方言有21首;杞方言有33首;润方言有15首;赛方言有12首;美孚方言有7首。具体名称如下(表2)。
表2 《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收录唱调统计表
续表2
海南黎族五个方言中哈(过去称作“侾”)方言人口最多,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4]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乐东、陵水、昌江、白沙、三亚、东方等市县。内部又有多种自称,主要有罗活、抱怀、哈应三种称呼。哈方言民歌多数用哈方言演唱,大多具有曲调悠扬的特点。《三千首》收录的哈方言流行唱调21首,名称和基本音乐形态如下(表3)。从表3的分析统计看,哈方言唱调在调式方面,徵调式12个,宫调式5个,商调式2个,羽调式2个,角调式没有出现;在音阶方面,五声的10个,六声的5个,四声的4个,七声的2个;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二、三、四句的一段体。
表3 哈方言流行歌调音乐形态分析统计
续表3
杞(原作“岐”)方言,人口仅次于哈方言,约占黎族总人口的24%;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等市县。杞方言民歌用杞方言演唱,大多具有高亢、雄劲的风格,少数具有柔和、甜润的特点。《三千首》收录的哈方言流行歌调33首,名称和特征如下(表4)。从表4的分析统计看,杞方言唱调在调式方面,徵调式有15个,宫调式有8个,羽调式有7个,商调式有3个,角调式没有出现;在音阶方面,五声的18个,六声的4个,四声的6个,七声的4个,三声的1个;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二、三、四句的一段体。
表4 杞方言流行歌调音乐形态分析统计
续表4
润(又称“本地”)方言,过去称“本地黎”,意思是“土著的黎族”,自称“赛”。“润”是其他方言的黎族对其所称,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6%;主要分布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东部、鹦哥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润方言民歌用润方言演唱,具有质朴、清纯,很少装饰的特点。《三千首》收录的润方言唱调15首,名称和特征如下(表5)。从表5的分析统计看,润方言唱调在调式方面,徵调式5个,宫调式9个,羽调式1个,商调式和角调式没有出现;在音阶方面,五声的7个,六声的1个,四声的6个,三声的1个,七声的没有;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不规整的一段体。
表5 润方言流行歌调音乐形态分析统计
续表5
赛方言,过去称“德透黎”、“加茂黎”,自称“赛”。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7%;主要分布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三亚市交界的地区。赛方言民歌用赛方言演唱,曲调跳跃、活泼。《三千首》收录的润方言唱调12首,名称和特征如下(表6)。从表6的分析统计看,赛方言唱调在调式方面,徵调式有8个,宫调式有4个,羽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没有出现;在音阶方面,五声的10个,六声的2个;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二、四句的一段体,只有《长调》是变奏性的十二句。
表6 赛方言流行歌调音乐形态分析统计
“美孚”意为“下方客人”或“住在下路的客人”,是迟来者的意思。美孚方言黎族自认为非黎族,系从大陆过来的汉人。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4%;主要分布在昌江中下游两岸。美孚方言民歌用美孚方言演唱,曲调较平缓、以级进为主、大跳很少。《三千首》收录的润方言唱调7首,名称和特征如下(表7)。从表7的分析统计看,美孚方言唱调在调式方面,徵调式3个,宫调式2个,商调式1个,角调式1个,羽调式没有出现;在音阶方面,五声的3个,四声的3个,三声的1个;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二、四句的一段体。
表7 美孚方言流行歌调音乐形态分析统计
从上面的分析看,在调式方面,黎族民歌主要是徵调式和宫调式,其次是羽调式和商调式,角调式极少。分析统计中,徵调式43个,占歌调总数的48.8%;宫调式28个,占歌调总数的31.8%;羽调式10个,占歌调总数的11.3%,商调式6个,占歌调总数的6.8%;角调式1个,占歌调总数的1.1%。
在音阶方面,黎族民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分析统计中,五声的48个,占总数的54.5%;四声的19个,占21.5%;六声的12 个,占13.6%;七声的 6 个,占6.8%;三声的3 个,占3.4%。
在曲式结构方面,黎族民歌显得较为多样、灵活、自由,从一句体到七句体都有,大多为不规整的结构,许多唱调显得尚未成熟、尚未具规范的结构、属于吟诵诉说性质的音调。
在旋律进行方面,黎族民歌的“曲调旋律大体有三种形态:一是以同度音级和二度音级进行,旋律起伏不大,接近于讲话语调,在故事长歌、儿歌中最为常见;二是以12365骨干音为核心,作弧线级进行,由低向上,进入高潮后下行,落入主音,即稳定音的长音;有时乐句不变或稍作变化,多次反复,常见于爱情、时政方面的生活歌;三是旋律以512或562为骨架音,自高音作波浪式跳进(三至八度),或循环式上下跳跃进行,起伏对比强烈,常见于劳动歌。”[3]26
要归纳一个地区或民族民歌的音乐特征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一是民歌的基本属性就是历史悠久、众人传播、千变万化;二是所谓“特”者,一般指与同类相比“我有他无、我强他弱”的突出点才能称之为“特点”。在以《三千首》为基础的案头分析中,我们发现黎族民歌在音乐形态方面,并没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民歌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上面的分析和描述基本是对黎族传统民歌音乐形态客观的描述与分析。
在田野调查和聆听收集来的各类民间歌手的演唱录音时,我们发现,就黎族传统民歌的总体风格而言,曲调主要呈现出情凄声婉的风格特征,旋律进行以四、五度上行后七、八度或四、五度回转,紧接一个下行二度的感叹式音调(2 2 5∣6 5.)为其代表,特别是句末的二度下行似乎成为黎族传统民歌曲调的典型特征,这种情凄声婉的曲调广泛出现于情爱歌中,也同时存在于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和故事歌中。为什么黎族传统民歌具有情凄声婉的风格特征?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黎族的社会历史,挖掘黎族人心灵深处的文化遗存,才能得知。此问题将在下一篇拙文《黎族传统民歌的文化特征》中进一步阐述。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3版.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10.
[2]谢嘉幸,李西安.音乐形态学[M]//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5.
[3]符桂花.黎族传统民歌三千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4]林日举,黄玉琴,李琼兴.海南民族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