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贵 上海杨思医院内科 上海 20012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发病率高,5 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制剂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 年3 月—2011 年8 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8~82 岁,平均67.5 岁;病程2~8 年,平均4.8 年;其中冠心病18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 例,原发性心肌病4 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 例;心功能(NYHA 分级)Ⅲ级15 例,Ⅳ级20 例。对照组31 例,男17 例,女14例;年龄49~83 岁,平均66.6 岁;病程2~7 年,平均4.5 年;其中冠心病17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 例,原发性心肌病4 例,肺源性心脏病2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 例;心功能(NYHA 分级)Ⅲ级14 例,Ⅳ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吸氧,根据病情常规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病情严重者酌情静脉应用西地兰等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1 天1 次,连续用药2 周。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率(HR)变化、心功能分级;使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 水平(正常值为0~100pg/mL);血液流变学指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 级,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1 级,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5 例中显效23 例(65.71%),有效10 例(28.57%),无效2 例(5.71%),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31 例中显效10 例(32.26%),有效13 例(41.94%),无效8 例(25.81%),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两组血浆BNP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BN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3.5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现已基本明确心衰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是心肌重构,而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可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1]。脑钠肽(BNP)是一个含32 个氨基酸的多肽,是在心室容积扩张和室壁压力过度时,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近年发现,血浆BNP 水平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其对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且有利于对预后的预测及药物疗效的评价[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 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灵枢·经脉》曾指出:“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证论》则进一步阐明“血积既久,其水乃成”、“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也”。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一步引起水停心下,从而引发了喘咳、水肿、心悸等一系列症状。近年研究认为病以心之阳气虚衰为本,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参芪扶正注射液由中药党参和黄芪组成,两药合用具有益气补阳,利尿消肿的功效。药理研究证明[3],党参、黄芪具有抗心肌缺血、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同时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患者心率、SV、CO、EF、血浆BNP 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表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
[2]陈怀生,陈玉成,曾智.血浆BNP 水平与心衰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4,3:172.
[3]张廷模,邓家刚,周祯祥,等.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