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耀明
能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苛刻,这个作家便不简单。
我敬佩大师卡夫卡。因为他的作品有震撼力,还因为他对自己要求的苛刻。我在许多资料上看到卡夫卡是怎样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苛刻的。这位奥地利作家生前发表的作品不多,因为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总是怀疑它们的价值,甚至留下遗嘱,要烧毁他的全部作品。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呀!这种勇气应该令那些重复自己的所谓“多产作家”们汗颜吧?
我以为,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正是因为他有了那样一种勇气,有了那样一种苛刻。
苛刻是作家对自己发出的一种挑战。只有勇于面对这种挑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卡夫卡写出了《审判》、《变形记》这样的名篇自不必说,就是《往事一页》这样只有千余字的小小说,也具有极大的震撼力,非大师不能。
过分谦逊可能会使人丧失机会,但作家不同,谦逊绝对是作家的一种美德。
我想起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这位具有世界声誉的拉丁美洲作家表现出来的谦逊就像一面镜子,立在我们面前。
1983年8月30日,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授勋仪式在著名学府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大学举行,获奖者是博尔赫斯。当记者问到博尔赫斯为什么年逾八旬、双目失明还不顾旅途劳顿,出国长途跋涉旅行时,作家风趣地说:“我还要学习,还要创作。人老了,但比起地球来,我还算年轻。”
博尔赫斯的话仅仅是风趣么?
心静如水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尤其对作家来说,更是如此。浮躁是创作的大敌。心不静,就无法创作,更谈不上写出好作品。当荣誉和掌声接踵而来的时候,看你能不能守住心中的“神”。
美国作家福克纳创作了《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等优秀作品,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一代大师。获奖后,美国总统肯尼迪想宴请他和历届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福克纳拒绝了。他说:“我老了,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跟一帮陌生人吃饭。”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塞林格因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声誉与日俱增。但他却隐退到乡村,深居简出,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出版商要弄到他的一张照片都十分困难,因此还闹出了笑话:法国某报纸在介绍塞林格时,竟错把与作家同姓的白宫新闻秘书的照片登了上去。
面对创作之外的种种诱惑,大师们平静如水的心态使他们选择了拒绝。那是普通人很难做出的一种选择。这大概就是大师与普通人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