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近些时日,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青岛港的先进事迹。聚焦青岛港口的工人群体,细心的人士不难发现,其中就有一些近年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在一线,他们的工作表现相当不错,众多大学生及其家长们,或许更应从中受到深刻启示。
笔者不由得想起前两年的两则消息:一则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12名大学生采煤工的先进事迹,该大学生采煤班成立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在调试、安装、运转和维修我国首套国产化综合采煤设备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则是在号称“中国紧固件之都”的河北永年县,五千螺丝蓝领,技术精湛的标准件维修技师,年薪胜过白领。
实际上,大学生当工人有着独特优势,他们的经历为当今众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理工科毕业生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下基层,上企业一线,当工人同样大有可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系统升级进步神速,相应地,企业一线班组迫切需要具备一定文化和理论修养的高技能人才,不管是生产工、检修工还是辅助工,都是如此,而鉴于种种原因,以往众多企业相当数量的工人,多半与企业的高标准要求不相匹配。
显然,中国制造要升格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基本前提是得配备一支规模庞大、技术过硬的一线职工队伍,提升高技能人才在整体工人队伍中的比重(一般不应低于25%)。毕竟,再好再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也需要有人来科学合理地使用、维护、检修、改造,不断修补缺陷,着力提升装备的潜力。当然,国内在校大学生群体也应有投身一线岗位的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规划预期和实际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