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胜道:集群对接合作育人

2013-11-13 01:54赵远远李士伟高慧英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集团化嘉兴职教

赵远远 李士伟 高慧英

单胜道

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理事长、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兼任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同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欧低碳经济推广合作中心副理事长、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采访单胜道并不容易,不只是因为他一贯的低调作风,作为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理事长、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同时又是循环经济与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他的忙碌是显而易见的。

当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接受记者采访,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他便直奔采访主题——而今,身为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理事长的他,正卯足了劲去突破传统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的困局。在他看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产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产学研合作,是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根本出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地地道道的温州人,44岁的单胜道虽然为人低调,但是骨子里却透着温州人敢闯敢干的实业精神。因此,自2011年5月25日就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以来,他一直苦苦探索学院的品牌创新之路。

2011年7月,上任两个月后,单胜道当选为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新一届理事长。该职教集团是在浙江省教育厅、嘉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于2010年1月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区域内兄弟院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87家单位组建而成。作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其使命是促进区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此,单胜道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在强校如林的浙江高职界打响自己的品牌,必须找到发展的利器,以寻求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而职教集团,无疑为学院实现新一轮腾飞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随即,他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国约7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大多职教集团以合同或契约形式组建而成,在实际运行中偏松散,且体制僵化、运行随意性大,效率偏低,真正陷入了“集而不团”的困局。

对于年轻的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当初嘉兴市政府为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专门组建了由分管文教的副市长任主任,分管副秘书长、教育局长为副主任,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经济局等15个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组建的集团指导委员会。对此,单胜道一再告诫自己和同事们,一定不能重蹈“集而不团”困局,从长远来看,只有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才是职教集团的根本出路。

为此,他积极与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特别是各产业管理部门领导进行汇报沟通,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听取、了解学院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的情况,加深了上级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与认识,促成了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

2011年8月,嘉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嘉兴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嘉政办发[2011]67号)和配套的《嘉兴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细则》(嘉教职成[2011]236号),为集团建设运行与集团化办学提供持续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受此鼓舞,单胜道一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加大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及时制定实施了《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分会(合作委员会)年度考核奖励办法》,将集团年度工作要点与建设发展目标的有关内容,层层分解为定性或定量的考核指标,建立针对各合作委员会的考核指标体系;制订实施《集团产学合作先进单位、产学合作先进个人、校企合作优秀项目、职业教育功勋奖评比奖励办法》,对优秀合作项目与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按照集团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集团换届考核,实施成员单位退出机制,从而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管理激励制度,从制度上规避了“集而不团”的运行风险。

为了促进集团内外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单胜道倡议建立了集团定期会议制度,还通过建设与运行集团网站、编印《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简报》,为成员单位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信息服务,使集团成员单位能及时了解集团运行的情况。同时,协办全国集团化办学专题网站,积极参加各类集团化办学交流活动,承办第五届集团化办学交流会,广泛组织开展职教集团建设与集团化办学的考察交流,通过学习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为集团自身健康发展与学院集团化办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发展,人们欣喜地看到,欣禾职教集团成员队伍不断壮大,区域辐射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搭建了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了集团常态化运作,为区域职业教育校际、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单胜道办公室,记者拿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欣禾职教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42家,其中地方高职院校2所,本地中职9所,中西部地区中职1所,区域行业协会12家,科研机构、继续教育机构、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各2家,区域内骨干企业113家。同时,一批企业学院等办学共同体,如碧云学院、创正学院、正原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建设中,“校中场”——澳杰商业联盟实践教学平台也于新学期开始启动。

集群对接实现“抱团取暖”

嘉兴科技城拥有软件、通信、芯片等园区,是嘉兴市本级电子信息产业最大、具最好成长性的区域,对信息电子类人才的需求量大。科技城入驻有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有闻泰集团、德景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积聚了大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此,单胜道给予了重点关注。他敏锐地意识到,由于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企业,随着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同一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由此,职业院校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必将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嘉兴科技城集聚了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对人才需求具有产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必将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他看来,如果将职教集团各单位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整合成群,并与嘉兴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接搭建产学合作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加强与集团成员院校及科技城信息企业的联系,而且可以进一步落实各方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外包)培训、技能鉴定、人才招聘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将集团内部专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呢?对此,单胜道在集团内部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经与集团指导委员会沟通协商后,决定组建集团化办学促进中心,推进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建设。

“只有把产权改革作为解决职教集团纵深发展瓶颈的战略突破口,赋予职教集团独立的法人资格,才能从实质上提高集团内部各方主体的运行效率,从而转变目前联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粗放运行模式”,单胜道告诉记者,探索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载体建设举措,着力构建专业(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融合的体制机制,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途径。

在此情况下,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集团内部积极探索尝试产权联结灵活、公益互利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建设,号召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共同投入一定的注册资本成立从事非盈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各主体所占股份根据注册资本的数额,通过章程和契约的形式予以约定,一举突破了非法人性质所带来的制约,真正促进了集团内成员企业、学校用人机制的互补与配合。

与此同时,他号召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共同组建集团内的产学合作共同体,“只有形成校企利益相关的产学合作共同体,才能使各方真正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联合,并通过优选合作单位、实施统一管理、拓展合作领域、完善育人机制等最大程度地满足合作方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政府以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集团运行,主要起政策指导、组织协调以及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等作用”。

在他的积极推动之下,欣禾职教集团通过加强内部专业群产学合作委员会的建设与经常性活动,强化了校企之间群体对口交流互动,体现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带动了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多方合作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逐步推进了职业院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的对接合作关系。

2012年4月25日下午,在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号楼内,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嘉兴科技城信息产业集群工作站正式签约揭牌成立,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研讨对接会同时召开,两家正式“联姻”标志着由政校企开启的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的合作逐步走向深入。自此,嘉兴职业学院与整个产业园区企业开始了深度合作。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依托学校的专业基础和企业的实践教育平台,全力孕育优秀的电子信息类实用型人才。

事实证明,专业集群对接合作关系的建立,有效突破了传统校企之间“一对一”合作的局限性,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校企之间在教学建设、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合作成效逐步显现。

记者采访时获悉,自集团化运作以来,成员单位互信互助,合作内涵日趋丰富,使嘉兴职业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全面改革和实施,集团化办学成效初步显现——学院先后与30余家企业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与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成人“双元制”学历提高班,进一步扩大了“3+2”中高职衔接、专科自考衔接,人才合作培养渠道大为拓宽;与会员单位合作建设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真实性教学场境与条件明显改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院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合作开展员工培训与技能鉴定、技术推广与指导、科技项目合作申报与攻关等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成效初步显现……集团化办学既为职业教育赢得了优良的外部资源,也加速了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融合互动,更是有力促进了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

在单胜道看来,这是对他和集团所有成员单位一年来艰苦探索的最好褒奖,从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发展理念——强化地方政府及产业管理部门对区域职业教育办学工作的指导,畅通各方供求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沟通协商,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各类优质资源,从而创新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

2013年4月,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型模式,嘉兴职业学院专业群与产业群“集群对接”模式被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进行了重点报道。

通过集群对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产学合作良性机制与现代职教体系的有效构建,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单胜道看来,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抱团取暖”。

让“走出去”文化成为时尚

2013年年初,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科研项目——一项使“屠宰废水”变废为宝的课题,凭借其环保低耗、增利增税的广阔市场前景,获得了2012年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立项,使嘉兴职业学院国家级立项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

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如此重大课题竟源于该院教师走进基层和一线企业实践时的灵感所得。而像这样的应用性科研成果,在嘉职院还有很多。仅仅2013年上半年,该院教师获得授权专利高达109项。

在单胜道看来,之所以出现科研成果井喷之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能“走出去”,在企业真刀实枪的锤炼中接触到真正的问题,从而使科研方向有了灵感和问题意识。

而这一切,与他对科研的“情有独钟”是分不开的。凭借多年的高校科研经历,他深刻体会到,“科研强则教学强、教学强必须科研强”。而学院要想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让教师们具备在科研领域勇往直前的冲锋精神,“有信心、下决心去冲击高层次的科研项目”。

为了培养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敢拼敢闯”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单胜道以“双素质、双结构”为标准,在嘉职院积极推进“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校中厂、厂中校”的“双导师、双场所”人才共培互用机制,同时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托嘉兴市委、市政府“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和相关政策,完善学院配套政策,增强吸引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师资结构。

猜你喜欢
集团化嘉兴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嘉兴融沪记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