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调查

2013-11-13 01:54武立博王学志魏继华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职业道德

武立博 王学志 魏继华

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就对广大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更要求其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此,笔者对用人单位、高职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共选取了550个用人单位和1000名高职学生来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主要靠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其中针对高职学生素质内容设计了“实干精神”“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个选项。调查发现,尽管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已经在综合素质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瓶颈”。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来予以开展实施,在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上则以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作为主要手段,很难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职业道德规范有效转化为个人素质和能力。

调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550家用人单位中有307家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实干精神,持此种观点的用人单位占总单位数的55.8%;有273家用人单位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综合素质,占总单位数的49.7%;认为当今高职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用人单位有115家,占总单位数的20.9%。

以上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有不满情绪,虽然较之“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比例相对较低,但是高达20.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急缺职业道德,这也就在一个层面上说明用人单位呼吁高职院校加大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缺乏的认识并不与用人单位一致,在对100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中,认为自身最为欠缺的是综合素质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0.7%,而认为缺乏实干精神的占12.5%,认为缺乏职业道德的仅占10.5%,这一数据说明,高职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欠缺的事实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令人担忧。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在择业观上,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尚未步入职场,在具体择业时就抱有根深蒂固的功利色彩,不切实际地片面追求岗位的高工资、工作地点的好区位,丝毫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调查中我们通过了解发现,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均把眼光聚焦于大城市和待遇优厚的工作。

在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没有较强的奉献意识。谈及工作中的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绝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奉献与索取应该成完全的正比例关系,将二者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些学生的视野中,奉献带有极为强烈的功利色彩。高职学生普遍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与追求,但是不具备成就事业所需的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刚步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没多长时间的高职学生,对待自己首份工作的态度往往是将其视为未来工作的“跳板”或“垫脚石”,一旦公司出现待遇不好或效益不佳的情况时,就会将现有工作弃之如敝屣。

与此同时,笔者对某职业技术学院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从中发现高职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

在这9个就业失败案例中,有4个案例是因为对所从事工作的工资、待遇不满意而离职,占就业失败案例的44.4%;有3个案例是因为所从事条件过于艰苦而离职,占就业失败案例的33.3%,其中有一案例因为不能接受公司派遣其去外地工作而拒绝了所从事的工作;有2个案例是因为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不遵守工作纪律而遭到公司的辞退,占就业失败案例的22.3%。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在所有的就业失败案例中,没有一个案例是因为所从事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在能力和业务水平方面存在问题而遭到辞退的情况。虽然说这些案例不能对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作出全面地反映,但是以上数据至少透露出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品格。

在团队协作方面,高职毕业生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独在高职毕业生身上存在,在所有的大学毕业生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约束也相对较小,因此常常表现出个性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使得这些孩子在步入工作之后往往表现出傲慢自负、恃才傲物的毛病,在与人相处中不能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缺乏从事工作所需的互帮互助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与其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诚信方面,高职毕业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制作个人求职简历的时候,不是从自己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采用造假的方式填写根本不存在的职务、对自己的成绩单进行涂改、单方面的违约事件等。这些事情都使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乃至整个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诚信认可度大大降低。

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对策

对以上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笔者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不太重视;二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三是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方法简单、流于形式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要实现高职学生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讲,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也就在所有课程中位居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就业指导课,高职院校着力做好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培养,同时引导其具有更加灵活的择业观,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同时,就业指导课程还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应聘技巧,院校自身还会为促进学生有效就业打造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这些都对毕业生更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自身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因此对就业指导课抱有很大兴趣。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其择业就业技巧的同时使其懂得所从事职业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对工作产生敬畏感,并且努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其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寓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之中,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与职业道德品质。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得以形成。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大比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升;其次,要做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进下去。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严把学生职业准入关,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进而培养其责任感和危机感。

此外,职业院校要努力开展各类校外活动。各种类型的校外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类校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本身就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活动中,学生的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均能得到锻炼与提升,这些品质均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职业道德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