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13 10:04程继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抗凝肝素进展

程继东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死亡率较高,易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威胁着广大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进展性脑梗死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预后恢复时间长。本文对2008年6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43~78岁,平均61.5岁。均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经颅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应当符合如下标准:血压 (BP)<200/110mmHg(1mmHg=0.133kPa);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无异常;无活动性出血和严重的出血倾向;2周内未接受过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治疗;无严重心、肝、肾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为:口服100mg肠溶阿司匹林,1次/d,采用血塞通或灯盏花等药物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营养脑细胞等具体指标进行对症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具体方案为:在患者入院24h内取4800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2次/d,持续给药7d。

1.4 疗效判定 在治疗48h和7d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 (PT)及INR指标进行检查。并在入院时和治疗7d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18%;疾病得到控制: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低于18%;疾病控制情况不良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超过1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恶化2例,病情有效控制58例,病情有效控制率为96.7%;对照组恶化11例,病情有效控制49例,病情有效控制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及INR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及INR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telet count,PT and INR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T及INR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telet count,PT and INR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 (×1012/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60 232.5±9.8 215.3±9.5* 10.41±1.21 10.59±1.53* 0.931±0.036 0.942±0.043治疗后PT治疗前 治疗后INR治疗前*对照组 60 227.5±9.1 211.2±9.3 10.07±1.09 10.33±1.28 0.922±0.027 0.930±0.044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卒中一种典型的表现,近几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通常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发展迅速,最终伤残或死亡。医学界对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有多种说法,如内源性机制、能量耗竭机制、细胞凋亡等。而从解剖学特点可知该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要属大血管狭窄,在大动脉再闭塞而侧支循环不良或周边没有有效的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对其机制的一种合理推测如下,一开始由于血栓不足导致血管逐渐闭塞,在血栓灶持续增加和不稳定斑块脱落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狭窄区域或导致原有狭窄区域闭塞更为严重,这样就慢慢地增大缺血的区域,在临床上就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1]。对此,我们知道,为避免进展性脑梗死,首要工作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血栓的扩大。低分子肝素:(1)具有抗凝溶解血栓作用,出血不良反应小。(2)t1/2长,是普通肝素的2.4倍,抗凝效果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3)给药方便,1~2次/d可维持有效血管浓度,皮下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本组低分子肝素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治疗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1.7%,治疗前后无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即为促纤溶和增强血管内皮组织的抗血栓,其可以有效提高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进而提高抗聚集作用,达到阻止血栓扩大的目的。同时低分子肝素不干扰细胞的其他功能,不影响血小板数量及功能[2]。积极的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限制梗死灶向缺血半暗带扩张,并维护这个区域的血流而减少梗死面积[3]

总之,本组资料表明,对于进展性脑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马莉,张苏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3):190-192.

2 陈政波,吴振雄,吴振雄,等.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2):151.3

3 郭书英,杨凡,李震中,等.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6):467.

猜你喜欢
抗凝肝素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