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3-11-12 05:59莫楠傅义强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

莫楠 傅义强

摘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政治参与方式,大学生积极、主动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但目前政府公信力现状相对缺失,导致政府公信力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尚未能有效契合、彰显作用,继而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导向、传递、约束作用的发挥。对此,政府要在舆论导向、利益需求、道德基础三大方面全力推进,充分提升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65-03

根据《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概念,“政治参与”是指“参与制订、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为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与政策的形成过程”。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电讯技术迅速兴起与发展,政治参与的形式已由现实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公民能够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进一步展现现实中的政治现象以及政治过程,影响政府机构及其决策。自2008年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前夕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反映出作为个体的领导人及作为集体的政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视。然而,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的出现,既是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也是新问题,更是新挑战。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价值意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作为政治参与的形式之一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现代公共政治生活的真正优势,对提升政府公信力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传达民众舆情,是凝聚民意的聚水塔

网络政治参与的时效性使大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网络交流形式即时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民生小事的各种意见,彰显自己对公共事件的关注,表达自己对政治权利的诉求。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的开放性,有利于政府节省人力物力,以较低的行政成本收集有关民意以及公共政策的信息,听取民众对政策问题、处置方式的看法及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尽量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分子,其在网络政治中参与意识高涨、发声建言踊跃,既凸显了个人、个体性对于公共权力的实践和公民自由的追求,又整合了群体、社会性对于政府公信力提升和政府权利分配公平的期许。可以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凝聚民情、民声、民意的聚水塔,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地方领导干部,纷纷通过网络媒介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构建官民互动,是促进和谐的润滑剂

长期以来,大学生习惯政府主导民意的局面,政治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较低,因为传统政治参与形式主要是政府党委宣传部门或各种主流媒体自上而下地将主旋律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大学生,政府党委宣传部门以及各种主流媒体具有对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官民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传受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往往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借口,不及时听取民意或不能按照严格程序听取民意,制定公共决策。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则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借助网络信息内容的海量性及影响力广泛传播民意,自下而上地进行信息反馈,促使政府关注民意,修正民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形式,交互沟通及时反馈,使传受角色界限变得不再明显,官民之间充分体现出一种地位平等、交流融洽的特征,它是促进官民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敦促政府行动,是监督行政的助推器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全新、有力的舆论监督方式。网络舆论不仅仅吸引众多网民的“跟帖”、“围观”,还带动传媒乃至政府部门的报道、跟踪,促进问题的直接解决。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受到各种外部约束或内部规范导致行动迟缓或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要求和诉愿在客观上形成集体效应,使政府机构明确民众的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敦促政府采取政治行动、监督政府的行政或公共决策。近年来,随着微博用户的提速增长,即时的微博发布更是成为披露身边事件原委,集结媒体介入并进行深入报道的重要平台。由此,大学生网民作为事件的旁观者、第三方,使事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得以增强,于是众口交传,紧接着媒体相互合力对事件进行报道、评论,将事件的影响力迅速放大,一方面凝聚民意,另一方面引起政府的重视,助推问题的解决。

二、政府公信力缺失现状及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的现实困惑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活动,包括依法行政、信守承诺、提高服务种种来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然而,目前政府对民众缺乏良好的信用,以至于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一)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性,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国家政府部门,尤其是党委宣传部门,掌控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上具有绝对优势。而网络政治参与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政府的信息优势。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特点,使公众能通过网络媒介轻松转换身份,运用论坛、博客、微博等新兴形式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极具新闻价值的材料,使得公民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得以直接实现。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与虚拟性特点,增加了公众参与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由度,公众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发表一些与主流媒体不一致的舆论,这些舆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公众基于现实的心声及诉求。然而,公众自身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有限,加之网络营销行业的兴起,造成虚假失真信息泛滥,公众怀疑政府公信力,具体体现在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真实性产生非议甚至质疑。比如在“深圳5·26跑车肇事案”中,网民先是传言一度外逃后来自首的肇事跑车司机侯某并非真正的肇事者,盛传真正的肇事者很有背景;网民接着质疑深圳警方公布的“头顶佛光”视频为后期制作……沸沸扬扬的“口水战”一方面是由于网络营销公司为了吸引眼球,达到市场推广效益而主动引起的舆论聒噪,造成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舆论质疑。另一方面,面对质疑,政府机构的核心证据、权威信息来得过于迟缓也是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受众,又是网络信息传播者,因受高等教育而对权利意识的要求更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更强,对发表言论的自由度要求也更苛刻。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指向或导向,必然造成众多缺乏理性的“网络喷子”产生。

(二)利益调整的不公平性,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传递作用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来面临诸多新旧体制性、机制性的摩擦与矛盾,二来缺少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完备的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公正的信用评估制度等等的有效支撑,深化改革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日益形成,新的弱势群体利益的需求与旧的强势群体利益的维护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比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瓮安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四川大竹、重庆万州、安徽池州、云南孟连以及甘肃陇南等群体性事件,多是经济利益调整结构性失衡积淀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深因征地、拆迁、移民、企业改制、工资福利等利益协调不均衡产生的民事纠纷,无疑也是弱势群体在改革过程中遭受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而积蓄的不满情绪的爆发导致。社会矛盾尤其是不同利益诉求引发的利益冲突的出现,对民众的信念、动机、期望等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也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传递作用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政府只有协调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营造出民主、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在网络言论上自觉地认同政府的规划,信任政府的举措,在实际行动上无形地将个人奋斗目标与政府的愿景统一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三)道德资源的短缺性,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约束作用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和价值操守,这首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本质所决定的。诚实守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诚实守信既是每个政府机构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守则,它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古代由于受到“农本工末”和“重义轻利”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商人与商业活动有一定的鄙视观念,故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加之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经济容易诱发人的趋利性,诚信教育的缺席和某些政府官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精神信仰失范,抵挡不了各种诱惑,因而滥用职权、以公谋私,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的问题普遍存在。2012年9月23日,一则内容为“四川乐山用水枪制造领导冒雨视察工作场景”的微博引发网友拍砖。事件中的涉事方四川省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应称,当时并非领导“视察”,而是由工作人员假冒领导雨中视察场景,配合招商引资需要拍摄制作宣传片,其创意来自拍摄机构。早在2011年,四川会理县在政府网站上发布了一张领导视察工作的图片,领导如同“悬浮”在地面上,PS效果明显,被网友们调侃为“悬浮工作照”。后来,会理县政府也证实照片确实被“拼接、修改”,并公开向公众致歉。正常的政府宣传无可厚非,然而不管是伪造“领导冒雨视察”事件还是“领导悬浮工作照”,都没有保证新闻素材、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而网友的拍砖、吐槽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政府的公信早已打了折扣。政府公信力缺失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课程设置或科普讲座等硬性规范政府党员干部的行为,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欠缺课程或讲座营造出来的教育氛围软性规范行为,导致政府党员干部对自身行为规范的评价能力急需提升。政府有效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约束政府官员行为,另一方面也规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其重拾对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认可。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视域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既影响到社会公共职能的正常实施,也影响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我们要直面政府公信力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提升路径,将政府公信力与发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功效实现最大值。

(一)推行政府信息公平、公开、公正,推进正确舆论导向

网络政治参与时代的到来,公众对自身权利维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政府推进政府信息公平、公开、公正,建设“阳光型、服务型政府”。而现在的政府机构在面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时,经常对公众的舆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公众的诉求处理迟缓、处置引争议。政府对信息处理权威性的缺失及信息处理的滞后性,使得公众未能及时得到正面信息的反馈,久而久之,造成对政府产生质疑。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政府在行使政府职能时能切实考虑公众的利益,用真实、权威、体贴的信息去消除公众的疑虑。其次,在信息引导上要充分发挥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在网络信息处理上树立公正、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榜样。

(二)利益分配多向弱势群体倾斜,照顾到其现实利益需求

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分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当公民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失望、愤懑情绪充斥着社会,这决定着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分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加大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帮扶,照顾其现实利益需求。现在的高校大学生相对来说既是城市流动人群的一部分,又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自身既无任何稳定的经济保障,又面临着成家立业、孝敬父母,养育子女的责任。一方面自身专业与职业存在不适应,另一方面外在生活压力稳步增长,在本身责任过大和自我各方面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难免缺乏积极、正面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追求。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应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要本着以解决现实困难和满足基本利益需求的原则,充分照顾到各方的利益诉求,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化解民怨。

(三)加强诚信教育,夯实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基础

市场经济不仅是商品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通过商品及信用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连接起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政府和社会其它组织在平等基础上达成了一种契约关系,要求双方履行相应的承诺和责任。从经济的角度看,商品是维护政府运作的最小单位;从伦理的角度看,诚信则是维护政府运作的最小单位,因为诚信是政府运作管理的基本道德规范,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政府公信力的本质就是为经济发展“铺路搭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网络不诚信问题从虚拟空间继而影响到现实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情感和对政府公信力的认同,继而动摇人民基础。因此,政府必须站在道德资源的角度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为建立市场经济夯实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608-60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1-15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1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B/OL],2001-09-20

猜你喜欢
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对策剖析
政治信任的缺失:对城管“妖魔化”现状的一种解读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评价实证研究
网络舆情视域下政府公信力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