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予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这个平台,才能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认识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探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办法,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52-02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作用
1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只有以服务为宗旨,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率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才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职业院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不论是高职还是中职,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都是非常必要的。树立“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理念,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是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必然要求,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则是落实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具体举措。
2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由于自身实训条件有限,都在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对学生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学生实习,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生产安全等因素,还担心如果某一工序出现问题,会连带影响其他工序的正常运行,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更多地采用“简单用工、少量培训”的消极合作方式,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达不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生产操作技能的任务是无法在技能教室和校外企业中完成的。技能教室和模拟软件是以学习为主的,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流程和环境,不能感受真实的职业氛围;校外企业毕竟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出于多种考虑,也不可能让学生放手操作,所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唯一有效方法。校内实训基地听命于学校,与教学挂钩,是学校教学的有机环节,只有在这里才能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没有在校内实训基地的锻炼,就不能完全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3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懂不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我们要构建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必须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在实习实训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包括技能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三个阶段。技能学习在技能教室进行,以教为主,边教边学。要求学生通过本阶段学习,使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同时掌握要领,规范动作。校内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以学生操作为主,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规程和作业要求去做,学生在已经完成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依次完成各工序的具体工作,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通过团队配合,以最终交出的“产品”作为评分依据。这个阶段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从一个没有职业体验的学生,逐步成长为操作相对熟练的技术人员。没有校内实训基地,这个阶段的实训是不可能完成的。顶岗实习在企业进行。学校和实习单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制订本阶段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顶岗实习阶段不要求必须轮岗,但要求企业把学生安排在技术岗位。教师会经常深入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由于这时学生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企业也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员工,因此,对这种实习是比较配合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实习主要是进一步熟悉操作,同时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
总之,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才能真正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和实训、生产的互动;才能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4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近年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引入我国。“双元制”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两个办学主体:学校和企业,一元为职业学校学习,一元为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双元制”模式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同步进行,认为动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人既是学校的学员,又是企业的学徒。学校的职责是负责学生学习与职业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企业的职责是负责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企业内有实训教师,他们既是企业的雇员,也是掌握教育理论的专家,负责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动承担培训学生实践技能的任务。
5 与德国“双元制”模式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单薄,仍然以学校培养为主。虽然许多地方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环境,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学校是唯一的办学主体,学生属于学校,而不是企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很少有与企业和真实岗位接触的机会,这使得学习没有真实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理论学习和实践是职业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尚不明确、企业投身教育热情不高的情况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十分必要。学校既要提供学习场所,又要提供培训场所。对尚未组建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来讲,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方法
1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这都是吸引企业与之合作的基础。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培养的印刷专业学生既有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印刷行业用人数量大、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高的背景下,印刷企业非常希望在人力资源方面获得学校的支持。因此,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以保证为企业优先提供学生资源为吸引力,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模式,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吸引企业在学校建厂或提供必要的和闲置的设备,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使企业在享受学生资源的同时,学校共享企业的设备资源,从而实现双方实质性资源共享,为校内实训基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一般认为,只有配置先进的设备,才能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人。但就印刷专业而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设备越先进,价格越高,操作越简便,但这种简便的操作反而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一定非要购置最先进的设备,而是应该保证所购设备的工艺具有先进性且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以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标准。
3 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实训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如果每个学校都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投资费用高,而且各个学校仅靠自己的力量不易达到较高水准。最好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或协调,可以在龙头专业所在学校组建区域性专业实训中心,也可在不同院校组建不同专业的区域性实训中心,供专业相同的院校共同使用,学生在实训中心完成实训获得的学分各校互认。这样,不仅使接受实训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基地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减少实训基地的空转费用,降低管理运行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实训中心这个纽带,进一步加强专业相同或相近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baike.baidu.com/2010-10-21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EB/OL],baike.baidu.com/2009-12-23
[3]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37-40
[4]胡重庆,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6):233-236
[5]王应海,等,关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162-163
[6]崔炳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86-98
[7]康东波,浅谈职业学校如何提高顶岗实习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