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弘,殷泽农,程 静
长期、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对提高人体体质水平,预防肥胖,降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均有显著效果。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良好促进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证实,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很多群众能够自觉地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因为自身的惰性和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指导而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城市居民多以社区的形式形成固定的居住区域,城市社区通常配有居民健身活动场地、居委会、居民居住楼的楼长,甚至有社区活动站、社区医院等配套设施。要促进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有必要探讨以社区为单位,依托居委会和社区医院或卫生保健站,调动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积极分子,在体育健身指导人员的组织下,形成一种能够长期持续的居民健身组织形式,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程度和健身效果。本研究是美国健康促进项目(MI CASA 项目)在中国应用试点的结果。MI CASA 项目是由美国公众卫生教育部门资助的(2008年),针对墨西哥裔美国妇女的一项健康促进项目。许多墨西哥裔美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方式存在许多不健康因素,导致肥胖和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增多。该项目由社区医生和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组织,通过培训志愿者实施,以社区为基础,利用健康教育课程、小组讨论、电话和网络监督等方式,通过4 个月的体力活动、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综合干预受试者,最后通过体重、身体成分、心肺机能和行为改变评价干预效果。本研究由MI CASA 项目组资助,遵照该项目的研究设计,探讨促进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以及该种组织形式的可实施性和实施效果。
1.1 社区基本情况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为试验社区,该社区共有居民15 000 人左右,配有居委会和社区医院,社区内部有三处全民健身路径,社区中央有中心花园,楼房之间有比较多的道路,这些地点均可以进行步行锻炼。
1.2 研究对象
在社区内部张贴本研究招募研究对象的通知,本次研究招募的研究对象均为中老年女性。招募条件:1)有意愿参加体育锻炼而目前没有系统锻炼的;2)居住在本社区;3)能够坚持4 个月的锻炼时间;4)愿意接受相应测试;5)BMI 指数大于28;6)没有影响步行锻炼的严重疾病和糖尿病。在1周之内招募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对象45 人。
1.3 体育锻炼方式
鉴于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以及社区内部场地条件限制,本研究采用最容易实施的健步走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使用计步器记录研究对象每天健步走的情况。发给每个研究对象1 个欧姆龙HJ-151 型计步器,该计步器可以记录7 天的数据,包括每天步行总数、中等强度(120 步/分以上)步数、能量消耗和步行总里程。要求研究对象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佩戴计步器1周,将这1周记录的数据作为该人步行的基数。在此基础上,每周适当增加步行总量和中强度步数。每7 天回收数据的同时将下一周步行目标数告知每一名研究对象。
研究周期为4 个月,最终每天步行总数控制在12 000~15 000 步,当步行总量达到总数要求时,则以提高中等强度步数为主,最终中等强度步数控制在每天4 000~6 000 步。当研究对象在试验中期即达到上述要求时,则目标数量不再增长,以维持为主。
1.4 组织形式
本研究联合社区医院负责居民健康管理的医生以及居委会分管体育工作的负责人,实行居民、医生和体育科研工作者三方联合的方式开展居民健身指导。其中,体育科研工作者负责体育锻炼的指导和体质测试,社区医生负责相应的医学检查和营养指导,居委会人员负责研究对象的联络和组织。
将45 名研究对象按照熟悉程度和居住远近分为7 组,采用自愿的原则选出7 人担任研究对象的组长,组长接受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培训后学会制定健步走计划,负责将每周的健步走计划以电话的方式通知所在组组员,并回收组员上一周健步走数据。锻炼小组的组长是居民健身重要的组织者。由体育科研人员培训组长,由组长带动组员进行体育锻炼。
1.5 体育锻炼知识普及
对于普通中老年女性,大多数人都有健身的愿望,但是非常缺乏相关的体育锻炼知识。对于学习相关知识也很迫切。因此,本研究专门开设了以体育锻炼相关知识为主的讲座,每次讲座约1 小时,每两周组织一次讲座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1)计步器的佩戴与使用;2)健步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3)运动量的自我监控方法;4)常用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方式;5)中年女性必要的力量练习方法;6)身体柔韧性练习方法;7)日常体力活动与健身;8)体重控制。
1.6 测试指标
为了监测这种居民健身组织方式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下列指标的测试:
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成分(DX-200)、腰围、臀围。
身体机能指标:最大摄氧量(功率自行车)。
健康指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
心理指标:身体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
2.1 居民体育锻炼组织方式运行情况
在为期4 个月的研究周期中,体育院校派出1 名教师、1 名研究生和1 名本科生组织本研究,社区医院派出1 名健康管理师和1 名护士组织相关测试,社区居委会派出1 名人员组织研究对象。本研究中只招募了45 名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研究经费问题,研究对象测试费用非常高,是本研究中主要的经费支出。在今后相关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体育锻炼效果的评定可以采用更为简便和廉价的方式,节省开支,也便于这种组织形式的推广。
在为期4 个月的研究周期中,研究对象参与热情很高,对于这种组织形式非常满意。研究对象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通过这种锻炼方式结识了新朋友,增长了很多体育锻炼常识,感觉自己更能融入到社区这个小社会中。
在以往体育锻炼对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研究设计多是研究者亲自组织实验对象进行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统一锻炼,锻炼效果一般都很好,即在实验期内,观测指标发生了实质性改善,但极少数研究对实验对象完成实验后进行长期的随访,以了解研究的长期持续效果,而且这类研究的组织形式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例如:研究秧歌与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身作用时,研究人员需要每周3 次,每次1 小时现场带领实验对象进行锻炼,参与锻炼的实验对象不可能太多。虽然这种现场指导的健身效果比较好,但是人力投入成本较高,大范围推广难度较大。与这些现场指导的研究相比较,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培训居民中的体育锻炼积极分子,再有她们指导实验对象,由实验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体育锻炼,形式更加灵活。研究人员时间、精力投入较少,可以指导更多的人群开展健身活动。
本研究中,定期对研究对象的体育锻炼知识普及讲座效果非常好,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每次讲座之前都会在社区的布告栏上登出通知,不仅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参加,还有很多社区居民来听,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由此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社区居民太缺乏体育相关知识了,普通居民很少有机会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在健身中,往往是道听途说,导致一些居民健身方法不正确,甚至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笔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推进体育专业人员进社区活动,为居民带来切切实实的体育锻炼实用知识,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性。
2.2 居民体育锻炼组织方的反馈
本研究是体育院校科研工作者首次与社区医院和居委会合作,效果相当好。社区医院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时,也在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医生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认识是将预防医学向前延伸,与体育相结合,真正起到提高人民体质,预防疾病,减轻医疗负担的作用。本次合作为社区医院的服务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使医生认识到现代体育科研的一些研究内容,加深了对体育的了解。
社区居委会承担着社区内文体、卫生、治安等常规工作,但工作人员数量少,每个人都负责多方面的工作,而且缺乏体育专门人才。虽然每年也组织居民开展一些体育比赛,但没有专门的、长期的组织。本次研究由体育院校派人在居委会的协助下组织居民进行锻炼,也帮居委会完成了一些体育锻炼知识普及工作,受到居委会的热情欢迎。
体育院校科研人员通过本研究将理论知识真正用于服务百姓,有了实践的机会,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和研究能力。
本研究的合作三方人员对合作均非常满意,真正受益的是社区居民。这种合作方式可在今后的全民健身中推广,但存在的问题是经费来源,本次研究经费来源于美国MI CASA 项目,在今后全民健身组织推广中是否可以由政府部门承担这笔费用。
2.3 研究对象体育锻炼效果检验
2.3.1 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经过4 个月的健步走锻炼,所有研究对象体重平均降低2 公斤,其中体重降低最多达5 公斤,所有研究对象中94%的人体重下降。BMI 指数平均下降0.82,体重和BMI 指数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腰围平均减少2.24 厘米。利用DX-200 身体成分测量仪测量研究对象实验前后体脂百分比,所有研究对象体脂百分比平均下降1.65%。腰围和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2 机能指标的变化
最大摄氧量反映人体耐力水平,对普通人群体力活动水平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用相对最大摄氧量指标,单位为毫升/公斤/分。所有研究对象最大摄氧量平均提高4.6 毫升/公斤/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普遍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健步走锻炼感觉精力充沛、睡眠好、不易疲劳了(见表1)。
表1 实验前后测试指标对比
2.3.3 血液指标的变化
4 个月锻炼后,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说明健步走锻炼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积极作用。但是高密度脂蛋白有所下降不太理想,高密度脂蛋白对于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内胆固醇量的相对衡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说高密度脂蛋白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好,本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运动消耗增加,蛋白质饮食补充不够,而且运动对该指标的促进作用需要至少1年的时间才能见效,本研究只有4 个月,时间较短(见表1)。
2.3.4 心理指标的变化
本研究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试,这两个量表测量结果均为得分越高,幸福感和身体自尊越高。结果显示研究前后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和身体自尊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说明这种锻炼方式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见表1)。
通过身体形态指标、机能指标、血液指标和心理指标实验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对象经过4 个月的健步走锻炼,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说明这种在研究人员和社区医生指导下,居民志愿者组织,研究对象自己锻炼的方式对于提高参与者的健康水平是有效的。这种组织方式充分发挥了研究人员和社区医生及居民中积极分子的作用,而又不需要研究人员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组织,该种组织方式可以在更大规模的群众健身中应用。
2.4 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跟踪调查
本研究实施时间2008年3月20日~7月28日,在7月28日全部测试完成后,开了一次全体组织者和研究对象的总结会,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研究对象今后持续锻炼作出了要求,但没有告诉研究对象今后会再次回访她们健步走的坚持情况。至此,全部研究工作结束。
研究所用计步器已赠送给研究对象,她们可以利用计步器进行日常锻炼的监控。2009年1月6日-14日,利用电话联络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随访,电话随访主要内容有:1)是否继续坚持原有运动量健步走;2)体重是否有反弹。
随访结果令人遗憾,只有1 名研究对象能够完全按照原有运动量坚持进行健步走锻炼,16 名研究对象还能够每天坚持一定量步行,但步行数量和强度达不到原有水平。其余研究对象基本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没有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只有2 人体重比研究结束时有所下降,绝大多数研究对象体重出现反弹。
随访时,多数研究对象迫切地询问何时还有类似的项目或活动,她们认为有人监督,需要定期反馈锻炼情况时,比较容易坚持锻炼。
随访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即使是体重超重的成年女性,在有强烈减肥意愿情况下,缺少外力的推动,缺少伙伴的陪同,很难坚持长期、有效的健身活动。这些成年人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只是出于某种短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健身很难独立持续下去,要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应极力倡导、教育、要求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饮食习惯。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人们不再是“坚持体育锻炼”,而是主动排除一切困难,也要进行体育锻炼。正像那些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一定能找到时间玩游戏,喜欢打麻将的人总能找到时间和玩伴一样。2)必要的组织和引导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身程度的重要保障。现代人们大多数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只是自己不能长期坚持。除了没有养成习惯外,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带动确实是一个不利因素。如果在城市社区中,设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带动体育锻炼积极分子,长期持续地组织居民开展各种各样的健身活动,并由社区、街道和区县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和交流活动,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锻炼效果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指标,将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居委会或街道领导的考核要求之一,都将会极大地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在这个服务过程中,体育院校的研究人员和体育教师真正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场所和机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也有了广阔的就业需求。经过长期的良性循环,城市居民的肥胖、超重人数比例一定会明显下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有望降低,这会大大节约社会的医疗成本,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1 通过体育院校、社区医院和社区居委会的三方合作,培养社区健身积极分子,从而带动居民参加健身的组织方式是可行的,效果是显著的。
3.2 对社区居民开展体育锻炼知识普及性教育非常必要。
3.3 离开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有力的监督,没有锻炼习惯的居民很难坚持持续的体育锻炼,因此,对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进行长期、持续的组织和引导是保证居民健身效果的重要途径。
[1]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3):336-33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6.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7-140.
[4]张铁明,谭延敏.秧歌与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身作用的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