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星,陈 勇,吴声远,周 峰,林雅鸣,叶 宏
长期以来,对非职业网球选手如网球专业考生、网球社会指导员等进行技术水平评定一直是一个难题。以往使用的客观评估方法多采用定点击球测试,评定标准过多偏重于击球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击球力量的大小,从而造成低质量的击球比高质量的击球更容易得高分,难以反映选手的真实水平。而通过分组比赛的成绩来对技术水平进行评定,常因各地区网球水平的差别或比赛的偶然性而产生很大的偏差,而且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其技术水平。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是由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开发的针对非职业网球选手水平评定的测试方法(以下简称ITN),自2005年推出后,得到了欧美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并广为使用,在我国2011年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网球)培训中也尝试性地使用了这一方法。为了探讨ITN 对我国非职业网球选手技术水平评定的适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实测和对比研究。
1.1 测试
按文献[1]中ITN 测试的方法和相关要求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得出其评定等级。被测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的105 名网球专业学生和17 名网球专业研究生考生,年龄在1 830岁,其中男生88 人,女生34 人。被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测试对象基本情况()
表1 测试对象基本情况()
1.2 对比分析 将ITN 测试结果与被试者的运动等级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关联性及对应关系。
1.3 数理统计 运用Excel 计算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 ITN 测试体系与其他测试体系的对比
很多网球运动开展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有各自的网球级别评定标准,并有相对应级别的比赛,其共同的特点是依比赛的成绩确定级别且对相应的技术水平的评价均为描述性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不同比赛参赛选手的不同水平构成,影响了获得级别的客观性;对描述内容的不同理解,常会对技术的评定产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也很难找出个人的优势与不足,对选手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帮助不够。而ITN 测试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其测试内容和计分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比赛所需的技术能力。ITN 测试的评级分为10级,内容包括发球,正、反手底线击落地球,截击,移动。ITN 测试的计分落点和力量并重,每次击球打进的区域不同,得分不同,打到对方难以回接的区域,得分较高,但风险也大,这就要求有良好的控制球能力;更具特点的是按球弹跳后第二次落地的距离予以加一分和分数翻倍的方式计分(见图1、图2),由此可以对击球的力量做出评定。这两个方面正是打好网球的精髓所在。测试时,先在场地内标出不同的得分区域和球落地弹跳后的区域,由专人喂球,专人按得分标准判定分数并在专用计分表中登记。每人的测试时间约为10 分钟。
图1 不同深度击球得分不同
图2 不同落点击球得分不同
2.2 学生原有等级与ITN 等级的对比
从被试学生原有运动等级与ITN 测试成绩相对比,其结果基本反映出了相对应的差异。
图3 75 名男生原运动等级与ITN 的测试体系的对比
图3 是根据已有国家运动等级的学生与ITN 进行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具备一级运动等级的7 名学生,有一人达到了ITN2 级,这相当于专业的水平;其他5 人达到的是ITN3 级或ITN4 级水平应属正常,因为他们现在已不进行系统训练了;但有一人却只有ITN的7 级,这与他的一级运动等级是不相称的,这有可能是对测试的规则不熟悉,也不排除没有认真对待的可能性。
在具备二级运动等级的46 名学生中有一人,达到了ITN3 级应属特例,因为这名同学过去已系统训练12年,实际水平也较高,是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成员;在达到ITN4 级的3 名学生中,有一名也是系统训练了10年,另外2 名是高年级的网球研究生,也有较长时间的训练年限;在二级运动等级的46 人中有35 人是ITN 5~6 级,占76%,这将是今后进行考核对比的参考范围。
图4 是28 名女生的情况,从已具有一级运动等级的4 名学生的情况分析,达到目前ITN 这个级别应属正常;但在24 名已具有二级运动等级的学生中,有6人是ITN 7~8 级,水平偏低,这可能与北京体育大学每年女生通级赛参赛人数相对较少通二级相对较容易有关。
图4 28 名女生原运动等级与ITN 的测试体系的对比
2.3 学生实际水平排名与ITN 测试体系的相关
对于一个理想的测试体系,应与人们的实际水平相一致,基于这一构想,我们对所有参加测试的在校学生,根据他们当前的实际状态进行了水平排名,然后与他们所测得的ITN 实际所得分数进行了相关对比,两者在统计学上都呈高度相关。
2.4 各单项技术得分的分析
ITN 测试体系各项得分是不一样的,不同性别的得分与所获得的级别也是不一样的,这也许正是它的客观所在。正、反手底线深度击球满分是90 分;正、反手截击深度击球满分是72 分;正、反手底线精确性击球满分是84 分;发球满分是108 分;移动能力满分是76 分;总分满分是430 分。从学生不同技术所得分数的比例看,与日常的观察基本吻合。
图7 是在校男生各单项技术的平均得分占各单项满分的百分比分数。从分数上来看各单项技术都达到了50%以上,也就是可以获得一半以上的分数,既215分以上,按级别划分达到了6 级以上。从单项对比上看,底线深度击球分数最低,移动能力得分相对是最高的。
图7 77 名男生各单项技术与满分的百分比
图8 是在校女生各单项技术的平均得分占各单项满分的百分比分数。虽然她们的总体得分偏低,但所获级别与男生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女生获得172 分以上就是6 级水平了。女生得分最低的是截击。女生最高的得分是正、反手底线深度击球,这与得分手段有关,女生可能更多地是依赖于底线制胜。
图8 28 名女生各单项技术与满分的百分比
2.5 ITN 不同级别之间各单项技术得分的关系
从ITN 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级别的选手在技术上的差异有一定的规律。
从表2 可以看出,男生在不同的级别之间差距是不同的,如果想要提升级别,可以参考你的同级和你的上一级各单项技术的得分百分比。从ITN 5 级上升到ITN 4 级,主要需提高的应是截击深度击球,一般认为从ITN 5 级到ITN 4 级是从中级到高级的一个临界点。从ITN 8 级上升到ITN 7 级,主要需提高的应是底线深度击球,一般认为从ITN 8 级到ITN 7 级是从初级到中级的一个临界点。
表2 77 名男生ITN 不同级别与各单项技术满分的百分比
从表3 可以看出,女生获得3 级的2 人也是底线深度击球和发球得分较突出。从ITN 5 级上升到ITN 4 级,主要需提高的应是发球;从ITN 8 级要想上升到ITN 7 级和ITN 6 级主要需提高的是移动能力。
表3 28 名女生ITN 不同级别与各单项技术满分的百分比
2.6 ITN 级别与训练年限的相关
表4 显示,ITN 级别越高的,训练年限越长。男、女生从中级的ITN 5 级到高级的ITN 4 级相差4年,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制订上,应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从我们所测的学生中,大多数可以达到ITN 6 级标准,但所用时间也要3年以上,这与我们大学专项课的时间是一致的。
表4 ITN 级别与训练年限的对比()
表4 ITN 级别与训练年限的对比()
从研究的结果看,ITN 能够全面客观地定位被试者的实际水平,准确性很高;其相对量化的评价能够反映出被试者的优势与不足。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解决以往网球技术评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为网球教学及网球工作所需的人员选拔和定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3.1 结论
3.1.1 ITN 测试体系解决了长期不能客观评价技术水平的难题,使对击球的质量进行评估成为可能。
3.1.2 ITN 测试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定位被试者的实际水平,准确性很高。
3.1.3 通过测试可以定位个人的水平并发现个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准确、具体地把握其提升的空间。
3.2 建议
3.2.1 在网球教学中,推广ITN 测试体系的使用,通过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2.2 进一步扩大测试样本人群,如普通高校的学生,中、小学生;业余爱好者等,使ITN 测试体系更加全面、准确。
3.2.3 可考虑将ITN 测试体系引入到网球专业招生考试,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等多个领域,使其评价机制更加客观。
[1]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Testing Procedure[OL].http://www.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com,2004.
[2]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What is the ITN?[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3.
[3]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How the ITN works[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6.
[4]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TN comparison chart[J].Coaching & Sport Science Review,2003,29(4):7.
[5]Brenden Sharp.Tennis is a Sport for All-ITN[J].Coaching& Sport Science Review,2007,42(4):8.
[6]赵赟,陶志翔.对中国网球技术水平分析测评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140-142.
[7]周东.浅谈网球中的交叉优势[J].山东体育科技,2010,33(3):18-20.
[8]黄剑,马勇.反应时对普通高校学生网球技能发展的预测效度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9(1):66-68.
[9]王海明.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学报,2008,42(11):54-57.
[10]杨传高,刘大明.高校网球选项课技术教学运用“合作探究法”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