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斌 申群喜 连茜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050;、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840;、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050)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已过亿,在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其他县(市、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所说的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30%。这次普查在粤登记的省外流动人口就达2697 万人。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第一人口大市——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08 万人,常住的流动人口有476 万人,来自省外的有300 万人。流动人口表现为,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一半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3年以上,流动人口携配偶、子女、父母一同流动的已占66%,人口流动的家庭化趋势明显。
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伴随年龄的增长,必然面临各项生理机能的衰弱。特别是流动老人,远离常年工作和生活的熟悉环境,距离因素疏远了与单位、多数亲朋好友的联系,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对老年人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现有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研究和调查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论述了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为我们了解和正视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数据与资料,同时也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总体来说,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范围也不够广。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本课题把流动老年人口界定为离开原居住地流入到广州生活而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60岁及以上人口。以偶遇抽样方法,直接确定广州市流动人口最多的番禺区、白云区和天河区作为调查区域,在这三个区域选取小区、街道、公园、超市、菜市场等作为具体实施调查地点。调查员手持问卷先通过观察,然后搭讪确定调查对象。因采用的是偶遇抽样,并把在广州市荔湾区和越秀区收集的个别样本也纳入到统计分析,共收集有效问卷361份。多数老人属于省内跨地区流动,占62.71%,其他跨省流动老人来自广东省之外的17个省份,其中比例较多者为广东周边的三个省(自治区),分别是:湖南(11.86%)、广西(6.78%)和江西(6.10%)。调查显示,有49.07%的流动老人在广州生活了5年以上,居住了3-5年的占16.98%,约1/3(33.95%)的已经居住了1-3年时间,居住一年以内者占17.90%。
表1 广州流动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流动老人有24位,占调查总数的6.83%,他们与亲戚朋友等居住,其余绝大多数是入住子女家庭。在与子女同住的流动老年人中,我们同时询问了与其同住的子女的一些基本信息,收集了310位流动老人同住子女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流动老人投靠的儿女,职业以民营企业(27.91%)、个体工商户/私营老板(24.85%)和事业单位(23.01%)为主。在国有企业工作者占13.19%,有5.21%的属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一半以上(54.55%)集中在31-40岁年龄段,41-50岁年龄段者也超过了1/4,占27.59%,30岁以下者占13.48%,只有少数是51-60岁年龄段者,60岁以上者没有样本。
超过四成(40.63%)的子女已在广州工作6-10年,约1/3(33.68%)的已工作10年以上,工作3-5年者超过二成,占21.18%,只有4.51%的子女工作不到三年时间。
文化程度以大学为主,约占七成,其中,本科占44.51%,大专占25.08%。约1/4(25.08%)的属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硕士和博士文化程度者合计占5.33%。
儿子或女儿的月收入,45.85%的在五千到一万之间,有32.23%的收入在五千元以下,约二成者(21.93%)月收入超过万元,其中6.98%的月收入超过二万。
儿媳或女婿的月收入超过半数(52.33%)在五千元以下,34.05%的在五千到一万元之间。月收入万元以上者占13.62%,其中超过二万元者只占2.51%。
在314份子女样本中,超过六成同住子女(62.10%)购买商品房,其中近六成(57.44%)购买的是三房,17.44%的是二房。约三成(29.62%)是租房,还有8.28%的子女居住的是其他方式的住房。
流动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自己有足够的养老金,较富裕”与“自己的养老金够用,不需要子女给钱”,分别占13.88%和35.69%,即完全依靠自己可以养老的占近一半(49.57%)。另外超过一半的流动老人属于“自己有很少养老金,需要子女支持”与“自己基本没有养老金,完全依靠子女”,分别占25.5%和23.8%。
但是,不同户籍流动老年人经济状况差异显著。如表2所示,从城市到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地级以上城市的流动老年人近八成能够依靠自己的养老金养老而不需要子女的经济支持,可是有约3/4 的农村流动老年人基本没有养老金或有很少的养老金,完全依靠子女的占到46.07%。相比之下,乡镇流动老年人需要依靠子女经济供养的也比例较大,占到近2/3。
表2 广州不同户籍流动老年人经济状况比较
同住子女给父母的经济支持。流动老年人从老家来到广州绝大多数是与子女同住的,且与成家或未成家的儿子一起居住者居多,占75.49%。与成家或未成家的女儿一起居住的不到二成(17.67%)。只是个别的是投亲访友的。同住子女孝敬父母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经常买东西(27.96%)、逢年过节给钱(24.36%)、经常给钱(20.93%)和逢年过节买东西(18.70%)。
分住子女给父母的经济支持。所调查的361位流动老年人,平均有子女2.9个,其中有49位父/母是跟随独生子女来广州居住生活。而分住子女因不能经常与父母在一起,对父母的表达的方式相比同住子女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逢年过节给钱(30.86%)、逢年过节买东西(25.65%)、经常给钱(17.10%)和经常买东西(15.99%)。
同住子女多表现经常买东西和逢年过节给钱,而分住子女多是逢年过节给钱或买东西。值得注意是同住子女和分住子女中都有个别很少或基本不给父母钱物的。
流动老年人来广州的主要原因是:帮子女照看孩子(41.47%)和帮子女照料家务(17.85%),两者占近六成(59.32%)。从自身考虑来广州单纯为了与子女一起居住和单纯为了养老的,分别占14.70%和12.86%。而年老体弱需要子女照顾只占7.35%。
超过八成的(82.55%)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好,其中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的占近四成(39.34%),认为身体不好但能自理者占13.57%。
因此,从流动老人来广州投靠子女的原因和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看,流动老人基本上不是来广州让子女照顾而多是来帮助子女,帮助忙于工作的子女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
正是因为子女的忙碌,毕竟自己的身体会一天天衰弱,流动老年人表现出对未来需要照料时的担心。这种担心我们从“您是否对自己未来的养老担心?主要担心哪些方面?”得到反映,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72.36%)的老人对自己今后的养老表示担心。流动老人主要担心的是健康问题,一方面是担心生病,子女忙无人照顾;另一方面是担心医药费高,自己养老金不足,怕拖累子女。有担心“儿子对自己不够上心,女儿离自己远”,也有担心去留问题,有意于回老家但子女又不在身边。还有担心目前的身体和环境适应性以及与人相处问题。
当假设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料时,流动老人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呢?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61.49%)的流动老人愿意继续留在广州常住,由这里的子女照顾;有28.32%的选择回老家,由其他子女照顾。其余的表示自己愿意去养老院,那么,进一步追问:计划去住哪里的养老院?广州抑或是老家的?其中约四成半的老人计划在广州的养老院养老。
与老人一起居住的子女是否陪父母聊天呢?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38.57%)能经常陪父母聊天,有近六成(59.14%)的子女很少或偶尔与父母聊天,个别的基本没有。那么,不在一起居住的子女与老人联系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除了独生子女父母外,不在一起居住的子女能经常和偶尔与父母联系的各约占1/3,分别占33.04%和34.50%。近1/4的则联系很少、表现一般的占23.68%。当然,个别的子女基本与父母不联系。
在与儿媳或女婿的关系问题上,有342 位流动老人回答了这个问题,45.61%的认为“较好”,有34.80%的认为“很好”,就是说认为与儿媳或女婿相处融洽者超过了八成。16.67%的认为关系“一般”,还有10为老人认为与儿媳或女婿的关系不好,其中,有一位认为“很不好”。
从发生在流动老人一周内的行为活动上可以看出流动老人的精神慰藉情况,有约三成(30.13%)的老人一周中获得了电话问候,外出吃饭的比例也不小(25.64%),子女陪同购物和陪同游玩的分别占15.17%和9.40%,亲朋好友来看望和老人外出拜访亲朋好友的各占12.61%和7.05%。
统计结果表明,有22.73%的流动老人能经常与老家的亲朋好友相互打电话问候,有超过六成(63.64%)只是偶尔与老家联系,甚至13.64%的老人与老家断绝了音信,不再联系。
表3所示,不管是来自城市或是农村,流动老人最主要的问题是割舍不了的思乡之情。“想老家”占比例最大,与“挂念其他子女家庭”合计,平均超过四成。其次是医疗问题,主要表现在流动老人在广州看病报销难或根本无法报销的问题和广州医疗费用高,害怕生病难以承担医药费以及怕拖累子女。“感到孤独寂寞”是城乡流动老人的共同表现,但是,在环境适应方面,农村老人表现了更多的不适应,是地级以上城市老人的三倍多,有些流动老人认为广州车多、人多、嘈杂等表现出对广州环境的不适应。担心生病没人照顾主要是指因为子女工作太忙,用一位老人的话就是生病会出现“有子女而无人照料”的情况,还有或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等导致的流动老人很少外出,或与住所附近老人没有往来导致的没人聊天,这些在广州遇到的问题也是流动老人不愿在广州久留的主要因素。
表3 广州不同户籍流动老人遇到的主要问题 单位:%
超过3/4的(76.04%)老人与居住的小区或住在附近的老人有来往,其他的二成多的老人则与他人没有来往。具体与本地老年人的交往如何?有哪些问题?出现什么障碍?有46.46%的流动老人表示“与本地老人常在一起,很能合得来”,但是,由于广州特有的方言习俗使得超过1/4的(26.91%)流动老人感到与本地老人“语言不通、无法沟通”和“差异大,说不到一块”。也有两成多的(22.10%)的流动老人坦言自己很少有机会与本地老人在一起,另外,个别流动老人也表示“对方不愿与我们外地人相处”。
当问到流动老人在广州是否遇到过自己被歧视的事时,多数流动老人回答没有感到自己被歧视,但是,有12.33%的老人表示在日常生活或外出时遇到过自己受到歧视,比如外出问路遭到拒绝、“买东西,人家觉得我没钱买不起”等。
在问到“在遇到急需帮助的情况下,您能否在所居住的小区或附近找到机构或人员来帮助您呢?”,有超过一半(54.22%)的认为容易或较容易找到帮助者。但是,有近1/4的(24.49%)认为此事不易,还有5.25%的认为很难,其他的认为说不清。
流动老人对在广州的养老生活有一半(50.44%)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43.36%的感到“一般”,但是,还有6.19%的感到“不满意”。有超过六成(61.49%)的流动老人愿意继续留在广州常住;超过1/3的(36.21%)计划回老家,其余的做了其他的选择。
对于流动老人,不管是同住子女或是分住子女,绝大多数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表现不同的是,同住子女多经常给父母买东西而分住子女多逢年过节给父母钱。这些流动老人来广州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帮助料理家务,只有较少的老人是跟随子女享受“天伦之乐”和让子女照顾的,所以说,流动老人不是生活的“被照顾者”而是“扮演”照料者的角色。但是,面对子女生活工作的忙碌,流动老人暗自担心自己生病没人照顾。虽说子女,特别是同住子女能不同程度给父母以精神慰藉,可是流动老人却难以排解对故乡的思恋,部分老人表现出孤独寂寞之感,且流动老人社区参与程度较低,农村籍老人表现得尤甚。面对流动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流动人口的“去或留”问题,即未来的养老问题,子女的流动导致一边是父母的“空巢”问题,另一边是父母跟随流动子女被迫流动、离开熟悉的环境面临新的社会适应问题。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及其他一些人事管理制度,离开原籍和原单位的流动老人会面临更多的难题:其一是异地看病无法报销或报销难的问题;其二是无法享受单位的退休福利问题,更有甚者是有的单位让流动老人每年都要回原单位“按手印”以证明退休老人的是否“存在”。同样是由于户籍制度,流入地政府不愿或没有动力把流动老年人口纳入到属地化管理。而研究结果恰恰表明有相当部分流动老人愿意继续留下来养老。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到来,作为流入地的城市,需要及早为这些老人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准备[4]。一方面需要对全国养老保障进行“顶层设计”,特别是要破除流动老年人口的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流入地政府对流动老年人口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把流动老年人口纳入到属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1]Canlan G.Support Syster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M].New York:Basic Book,1974.
[2]House.J.W.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M].Realing MA:Addison Wesley,1981.
[3]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0,(6):25—31.
[4]段成荣,杨舸,张斐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J].人口研究,2008,(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