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影响

2013-11-12 07:01蒋序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营业部广东广州510070
探求 2013年3期
关键词: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

□蒋序怀(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营业部,广东 广州 510070)

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简述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经受了金融危机打击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冷眼旁观的东亚各国清醒地意识到仅靠自身的力量或寄希望于IMF难以应对区域性经济危机,只有加强东亚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才能在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世界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基于各国加强合作的共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得以快速发展。

2000年5 月于泰国清迈召开的东亚“10+3”财长会议,启动了《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CMI),标志着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开始走向现实,该协议创新性地引入货币互换机制,用以及时救援出现货币危机的成员国。在2003年6月,致力于实现区域内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各成员国受到来自区域外金融市场的不利冲击的辐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的亚洲债券基金(ABF)正式启动,ABF第一期基金规模为10亿美元,在随后的2005年增加至30亿美元;同在2005年,东盟财长峰会将CMI中货币互换的双边决策机制修订为集体决策机制,将CMI开始推向多边化机制;为了推进CMI的多边化以及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升级,2007年5月,东盟成员国在日本东京召开10+3财长会议,决定建立亚洲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并就CMI 多边化问题达成一致。会议要求13个成员国最少出资800亿美元成立亚洲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其中,中、日、韩负担80%的金额,其余的20%由其他东盟成员国负担。在2009年2月的特别财长会议上,亚洲决策者们宣布将共同储备基金的规模扩大至1200美元,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减少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依赖。2010年,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CMIM)在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以及10+3财长和央行行长的见证下,正式生效。在2013年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亚洲各国领导人会议上,决策者们将讨论扩大CMIM规模至2400亿美元的建议,继续推动CMI向着CMIM迈进。

在过去十多年间,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距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亚洲货币基金(AMF)以及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主要困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东亚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去制定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汇率政策或货币政策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2)即使有适用的一般货币政策,东亚地区也缺乏一个能将其推广实施的核心国家,这是由于中日韩三国在东亚的影响都相当重大,使得该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轴心国家和结算货币的选择也非常困难;(3)当前CMI的资金池储备不足,制度化的机制缺失,致使目前进展的合作大多数仍停留在对话机制上,制度性的组织或原则尚未建立;(4)亚洲债券基金也存在资金规模偏少的问题,且仍以美元标价,对美元的依存度很高,一旦金融危机再次袭来,各国仍将遭受来自域外金融市场的冲击;(5)东亚各国大多数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因此对区域合作的兴致远不如全球化的兴致高,加之区域内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货币金融合作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各国之间的凝聚力匮乏。

若与相对成熟的欧洲货币金融合作相比,东亚的当前货币金融合作则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已。纵观欧盟一体化的实现过程,经历了从创造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的环境到汇率协调与合作、建立统一的汇率机制再到货币联盟,实行统一的结算货币这样的过程,目前东亚的CMI、ABF、CMIM仍只是在为亚洲货币基金创造环境进行铺垫。2012年12月20日,在柬埔寨举行的第21届东盟峰会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并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一举动将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向汇率合作阶段迈进带来希望与动力。

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历程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由于地缘相近,自古以来便互通有无,友好交往。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增无减,尽管三个国家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但各国仍以积极的姿态谋求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

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例。2002年底,中国领导人倡议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并就其可行性展开研究;在其后的几年里,三国研究机构针对自贸区对三国产业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显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可扩大中日韩区域内市场、消除三国间的贸易壁垒从而推动中日韩经济加速融合,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2009年10月份,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达成共识:邀请政府、产业、学术界加入对中日韩自贸区的研究;2010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研联合研究正式启动,2011年底完成有关研究,并发表联合声明;201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三国之间的经济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贸易合作,成效显著。据统计,三国间贸易额从1993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增长超过四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1]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84%,经济增长较快,2011年GDP 总产值为73184.99亿万美元,较2007年增长了1.1倍。对外贸易总额除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小幅度的下降外,其他年份一直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中日、中韩贸易近年来都平稳发展,中日贸易总额占我国贸易总额比重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中韩贸易额比重则为7%左右,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中日、中韩双边贸易有所减少,但是之后双方贸易交往迅速回升(见表一)。

表一 中国与日、韩贸易情况[2] 单位:百万美元

日本近年来经济复苏依旧乏力,2008至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2%,除2007年和2010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2%及4.4%外,其余年份经济增长缓慢,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日本经济倒退了5.5%。中国和韩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合作伙伴,特别是中国,2011年中日双贸易总额达到3461.0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了1089.82亿美元,增幅达46%,自2009年以来,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20%以上,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韩日双边贸易同样发展迅速,除受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他年间日韩贸易均以较快速度增长,日韩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维持在6%左右(见表二)。

表二 日本与中、韩贸易情况[2] 单位:百万美元

韩国近五年来GDP平均增长率为3.52%,同样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在2009年表现不佳,经济仅增长0.3%。日本和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与韩国的贸易额占韩国总贸易额的30%左右,中国更是占有20%,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三国间贸易量有所减少外,其余时间韩中、韩日的双边贸易额一直是稳步上升(见表三)。

表三 韩国与中、日贸易情况[4] 单位:百万美元

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后,各国经济增长都将从中获益。据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能拉动中日韩三国GDP的增长,其中中国GDP将增长1.1%—2.9%,日本GDP将被提高0.1%—0.5%,韩国GDP拉动2.5%—3.1%的增长。除此之外,由于中日韩三国在东亚地区至关重要的地位,中日韩三国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和贸易额占东亚地区的比例均在70%以上,也使得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成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走向成功之关键环节的重要意义(见表四)。

表四 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地位(2010年)[5]

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促进

(一)为实现固定汇率机制创造坏境

欧盟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成功的典范。欧盟在经济和货币合作的成功,最为关键的是其“蛇洞体制”汇率合作的成功。其主要规则是,加入货币合作机制的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汇率可以在中心汇率15%的幅度内波动。在这一体制下,每个成员国仍拥有决定自己经济政策的权利,而无需将自己的货币政策权交给欧洲中央银行,因此,各国间的相互投资和跨国贸易取得了更大的活力,也为欧元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一直以来以欧盟为模板,然而东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决定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道路有别于欧盟,欧洲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宗教、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合作的政治意愿强烈,而东亚合作机制建立要艰难得多。在借鉴欧盟蛇洞体制的同时,东亚地区应当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一汇率机制东亚化。中日韩三国贸易关系紧密,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东盟更是在东南亚十国各自惺惺相惜下成立的,区域趋同性更强,东亚贸易往来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东亚汇率机制构建提供了基础,东亚汇率机制的统一可以欧盟蛇洞体制的形式,分两个较小规模联盟分别展开。东北亚中日韩三国以及东南亚十国之间先确定固定汇率机制,两区域之间各国的汇率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最终实现两大区域之间的汇率固定,从而实现东亚汇率机制的一体化目标。因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亚地区实现统一的汇率机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不仅会扩大区域内的贸易市场、消除三国间的贸易壁垒,推动中日韩经济加速融合,中日韩三国还将在工业、能源、信息通信、交通、高科技、文化、卫生、农业、渔业、旅游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中日韩三国全方位的融合入,为推进东北亚区域率先实现汇率统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汇率统一机制形成后,东亚单一货币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推动亚洲外汇储备基金走向集中管理,增强各国抗风险能力

东亚各国在推进货币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除了积极签订各国之间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外,还专门成立了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旨在监测和分析东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动清迈倡议进一步多边化的发展。AMRO成立后,一方面减少东亚各国对IMF、世界银行的依赖,使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IMF援助条款制约危机救援和经济发展成为历史;另一方面挤压美元在东盟结算、投资市场上的份额,实现东盟国家当家做主。

具体来说,AMRO有两大任务在身:一是监控成员宏观经济,研究东亚储备资金的使用机制,二是推动由自我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第一任AMRO主任魏本华曾明确表示:“目前,在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下区域外汇储备基金有一个明显缺陷,那就是各方承诺资金仍由自己管理,当有成员提出借款请求时,再根据各自的承若份额向其提供资金。”[6]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救援机制工作效率低,足以延误最佳救援时间。究其原因,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不高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但是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为这一问题带来解决的希望。在东亚外汇储备基金现有的1200亿美元的资金储备中,中国、日本各自出资384 亿美元,韩国出资192 亿美元,分别占储备库总额的32%、32%和16%,总计达80%,而东盟十国出资总额才占20%。所以中日韩三国能否就统一管理外汇储备资金达成一致,成为东亚实现外汇储备基金从自身管理向集中管理的关键。中日韩之间目前虽然仍存在诸多矛盾与争端,但是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三国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与相互合作,势必有利于加强政治上和战略上的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近而推动解决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就外汇储备资金的管理达成一致,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形成“真正的储备体系”,即:把各国资金集中到一个账户上,需要时直接划拨即可。这将为东亚各国对抗金融风险提供便捷快速的救援后盾,也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稳步进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必须考量的外部因素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无疑将成为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一股强大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将对东盟的区内贸易及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造成一定影响,因而东盟和美国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姿态不容小觑,中日韩三国尤其是中国需要及时研究,采取相应对策减缓东盟和美国制约措施。

(一)东盟“战略平衡”因素

东盟是由东南亚地区十个国家的政府组成的一般性区域组织。近年来,东盟一方面以构建东盟经济共同体为目标,努力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多个“10+1”自贸区的形式努力推进东亚货币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在推进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进程中,东盟始终以“大国均衡”战略为指导方针,“大国均衡”战略具体是指:东盟始终坚持平衡美国、日本、中国等丢弃大国在北区中力量对比的基本原则,避免任何一个大国或集团把持、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局势,并借此提高东盟在亚太地区和国际实务中的政治声望和影响力。[7]在该战略的指导下,东盟已经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了五个“10+1”自由贸易协定,建设起了以东盟为轴心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东盟希望通过以“10+1”自贸区为纽带的“东亚轨道”模式实现整个东亚区域的货币金融合作一体化,这种模式下,东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以及竞争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但中日韩自贸区开启谈判之门后,东盟的幻想极有可能陷入破灭之境。当自贸区的谈判取得成功后,中日韩三国将在各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当条件成熟时,三国可以联合成立东北亚同盟。与东盟相比,东北亚同盟在绝大多数方面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在推进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一体化的进程中,可以迅速取代东盟成为核心地位。

一旦东北亚同盟真的成立,东盟之前的努力及幻想就将化为乌有,这与东盟最初的目的显然是相悖的,因此东盟在面对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问题上会有所顾虑,甚至会有所阻挠。

在战略上,东盟将更加频繁地使用“大国均衡”战略,充分利用中日韩之间的矛盾,制造危机,挑拨三国之见的关系,或者拒绝与东北亚同盟合作阻碍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以期望中日韩三国间的合作暂停或终止;另一方面,东盟会加紧与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的联系,或者是冒险加入其自身力量难以控制的自贸区,创造大国(大集团)之间相互牵制的局面,使东亚地区本就复杂的关系变得更加混乱,以使自己渔翁得利。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利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怎么样能在顺利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合作的同时让东盟不感受到威胁,还有待三国决策者进一步的思考。

(二)美国“重返亚太”因素

近年来,东亚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这让刚从反恐战斗抽身的美国迅速警惕起来,200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访泰期间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随后便快速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于2010年3月开始谈判。但是短期内,由于TPP本身的不完善,以及美国国内对加入TPP兴致不高,TPP很难真正有效地帮助美国进入东亚地区,以至于美国至今仍徘徊在东亚门外。

如今,中日韩自贸区开启谈判大门,“东盟+3”方案成为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首选模式,届时,东亚各国将会出现一致的东亚身份认同,而美国则会被边缘化,出现贸易转移效应等福利损失在所难免,更不用说实现美国现在积极主导和支持的亚太区域合作。此外,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币甚至有可能成为东盟“10+3”官方结算货币,这对一直以来就警惕中国崛起的美国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出于战略安全与经济利益考虑,美国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进程中,势必会扮演抗衡者角色。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可能会直接出面,也可能会借助中日、日韩之间的领土争端或贸易摩擦来破坏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美国也会继续通过TPP或者APEC的倡议,积极游说或倡导东亚各国加入,推动跨区域的亚太区域合作,并通过亚太区域合作以获得合法身份参与东亚区域事务,届时,美国将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和治理能力,迅速取得亚太合区域合作中的轴心地位。而到那时,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东亚地区仍脱离不了美元的操作,自然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的威胁了。在进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时,中日韩的决策者们一定要将美国因素纳入其中,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成功推进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顺利进行。

[1]沈铭辉.东亚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为例”[J].太平洋报,2010,(6):57—64.

[2]李文韬.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及其对APEC合作影响[J].南开学报,2012,(4):85-94.

[3]刘洪钟、杨攻研.“欧元乐园”的迷失与重建——兼论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J].当代亚太,2011,(2):30—51.

[4]彭支伟、张伯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推进路径——基于SMART 的模拟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12):65—86.

[5]李玉芬.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2013,(1):49—54.

[6]王素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4):117—119.

[注 释]

[1]中日韩合作1999—2002 白皮书

[2][3][4]数据来源:国别数据网,世界银行数据库

[5]资料来源:经产业省《通商白书》,山浦印刷株式会社,2011.94.

[6]http://wubenonghua020.blog.163.com/blog/static/117765692010101895513204/

[7]李文韬.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及其对APEC合作影响[J].南开学报,2012,(4):85—94.

猜你喜欢
韩三国自由贸易区中日韩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