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行者李立东

2013-11-12 09:01孟祥波张正辉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庆油田科研项目油藏

○ 文/孟祥波 张正辉

参加工作12年,李立东先后主持并参加的科研项目共有22项,获得国家专利32项,为企业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为油田稳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冬天的大庆油田采油三厂,雪花纷飞,银装素裹。与白雪相映衬的是石油红在井场上忙碌的身影。2012年12月13日一大早,采油三厂工程技术大队工艺室主任李立东和厂家工作人员就来到了井场。低温,让李立东的帽子、领口结上了冰霜,却冻结不了他高涨的试验热情。

在大庆油田,李立东也许名不见经传,但他负责研发的直读式超声波双流量高效测调技术闻名油田内外。这项技术用在水井测试上,单井测调时间只需要2天,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一倍以上,工作强度则降低1倍以上,累计创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先后在大庆油田所有老区采油厂应用,而后吉林、辽河等其他油田也纷纷引进并应用。

大庆油田公司专家对这项技术给出高度评价:这是水井分层测试工艺的一项重大革命,对于油田水驱的高效开发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水驱水井三次加密测调工作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攻坚克难的韧劲儿

科研攻关,就是打破认识的局限,要有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韧劲儿”。

今年35岁的李立东看起来比同龄人老成,皱纹过早地爬上了他的眼角和额头。他总是自嘲,“这是科研人的标志”。

李立东与科研有缘。2000年参加工作那天起,他就与油水井打交道。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技术员、技术骨干、技术管理干部,一步一个脚印。

高工唐伟是李立东的师傅。每每说起徒弟的成长经历,他总是赞不绝口:“我这个徒弟搞科研有股韧劲,不张扬。”

2003年,李立东开始研究测调技术,并不断超越自我,历经三代改进,在获得大庆油田公司创新创效特等奖后,仍然在研究配套及相关技术。10年来,李立东在测调技术方面“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仍未止步。他说,科研攻关,只有起点永无终点。

长期的科研一线工作让李立东养成了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他敏感地意识到,随着油田水驱开发不断精细化,并向层间加密,层内细分方向发展,高效测调技术必须“与时俱进”。他重新分析认识,发现在分层技术测试过程中,由于累计误差会导致地面计深仪表不准确,如果配水器距离太近,容易出现层段误调节的情况,限制了油藏的进一步细分。如何在地面准确判断仪器在井下所处位置成为他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次,在无意中翻看杂志时,李立东看到一篇利用电磁技术进行直径测量的文章,突然激发了他的灵感。如果把这项技术和现在的高效测调技术结合在一起,不就可以准确知道封隔器和配水器的位置了吗?他立即将这个想法与生产仪器的厂家结合,并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2012年6月这项技术研制获得成功。现场测试10井次,成功率达到100%,为油藏的进一步精细细分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高效测调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李立东共取得了5项国家专利。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这项技术的探索,就像一个家长一样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断地成长、进步,内心充满了喜悦。

埋头苦干的钻劲儿

科研攻关,就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要有一股埋头苦干、永不放弃的“钻劲儿”。

采油工艺的发展要依托于油藏开发的需求,仅仅懂得工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2007年,李立东开始学习油藏知识,深入了解开发动态和油田开发需求,并取得了浙江大学地质专业的研究生学历。

随着学识和工作经验的丰富,他的科研成果也不断丰厚起来。他承担的《偏心集成注水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将配水间距由原来的7米缩短到了0.7米,实现了“3+2型”薄夹层、薄油层的连续细分。《双胶筒封融器的改进》解决了普通封隔器洗井后出现的不密封及注水管柱蠕动带来的不密封问题,《聚合物驱多层单管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实现了聚驱井对不同渗透率油藏在不同压力、不同分子量的注入,《油井采出污泥调剖技术》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调剖效果,为企业创效益6000多万元。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李立东深知,要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必须有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

参加工作12年,李立东先后主持并参加的科研项目共有22项,其中6项获公司以上级奖励,16项获厂级奖励,获得国家专利32项,为企业创经济效益5亿多元,为油田稳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项项研究成果展示着一次次超越的过程,而每一个超越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

走进李立东的办公室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仓库,除了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显示主人的职务外,办公室的地上堆着从井上带回来的各种井下工具、测试仪器、试验材料,让他随手就能拿起来测算,随时就能研究。

作为部门主任,李立东的工作复杂而烦琐。每天除了开会外,他不是在电脑前写各种总结汇报材料,就是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试验。

“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符合现场实际,真正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能给操作人员添麻烦。”为了这个目标,李立东带病在井上做试验,找不足、攻难关。每个新项目的研究及应用,他都紧密跟踪掌握详细情况。有时他在井上一待就是一天,手把手地指导工人操作仪器、录取数据、处理应急事故,直到工人真正掌握了这项新技术。

没有人记得他曾经为这些科研项目早日付诸实施,加了多少个夜班,跑了多少遍现场。只有电脑里上千个文件、上亿个数据,真实地记录了他在科研攻关这条路上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团结奋进的合劲儿

科研攻关,就是汇集团队智慧,需要以身作则、团结奋进的“合劲儿”。

李立东所带领的工艺室主要负责采油三厂大修、工艺、堵水、注水、注聚等多项工作的方案编制、技术指导、现场监督等生产任务。同时,工艺室也是大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技术口的一面旗帜,与生产结合紧密,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领先,承担了大量中国石油集团及油田公司科研项目。而这些科研项目都是国内的前沿技术,充满了挑战,没有借鉴,只有在摸索中前进。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李立东深知,要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必须有一支团结协作的攻关团队。在工艺室担任主任的5年时间里,他用心培育亲情文化,凝聚队伍。他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不遗余力地去帮助解决。工艺室的小王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在大庆无亲无故,李立东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常问寒问暖,给他们送纯净水、拉煤气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深夜小王爱人要生孩子,他亲自开车送到医院,帮助联系熟悉的医生,检查、住院、手术……他跑前忙后办理各项手续。直到早上孩子平安出生,他又急忙赶回单位投入到工作当中。在他的带动下,工艺室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亲情氛围,队伍的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科研攻关需要一支攻关能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队伍。近几年,工艺室业务调整,工作量增加,人员变化,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不利局面。李立东积极努力为大家创造学习和进步的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注重发挥老典型唐伟的示范作用,坚持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为青年人快速成长搭梯子。

李立东还定期为大家讲解井下工艺,制作了《注入工艺发展》《封隔器讲论》等多媒体课件,使他们对井下工艺有系统化的认识。每项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李立东都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了避免走弯路,让同事们开启智慧、开拓思维,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得失与同事们一起交流,自己甘做人梯,倾心扶持青年人。

工艺室的同事对李立东很是敬佩。副主任金力扬说:“李立东为人朴实,待人诚恳。搞科研攻关很枯燥,但他能积极调动年轻人的工作热情。”

组员姜楠说:“李主任技术过硬,是我们的老师,不仅帮助我们的技术进步,而且关心我们个人成长。”

如今,在李立东的带领下,工艺室18名成员,人人出手过得硬,个个能挑科研重担。他们互相关爱,团结协作,全室共完成科研项目27项,申报各种专利26项、连续多年获得油田公司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有18人次获得厂级以上各类荣誉。其中,工艺组被集团公司评为“中国石油先进班组”,注水组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单位”。李立东本人也多次获得厂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队长、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大庆油田科研项目油藏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大庆油田》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广告索引
大庆油田设计院有限公司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