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芝 翟金环
[摘要]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有利于培养学创造能力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开想象、发表见解、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造能力
开发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这一时期,学生的脑神经细胞成长和智能发展很迅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学生要从小学阶段抓起。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前提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想法和行为,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有强迫性,很难具有创造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能力。
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保障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很难发现事物所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智力活动最具活力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想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然而,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包含在很多正常的现象中,只有那些善于“由此思彼”的人才能想到,这种想象能力称为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教学“速度、时间、路程”的综合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放学了,笑笑和明明同时走出校门,笑笑每分钟走50米,明明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两人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大部分学生思考以后列式为:“(50+60)×5=550(米)”。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挠了挠头说:“我认为两家也许相距50米。”而后,这个学生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题中没有说明两家是否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如果在学校的同侧,相距就是50米;如果在学校的异侧就是550米。所以,我补充的算式为:(60-50)×5=50(米)。还有,如果他们两家不在同一条马路,则需要补充条件再计算。”这位同学想象之奇特,算理之充分,体现了他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优化教学方法,激活创造思维,运用人格力量,发展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的创造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1.辽宁省辽阳市隆昌镇得胜小学,2.辽宁省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