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宏超
[摘要]语文课堂一定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与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创新与动态生成,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验、生成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提供环境 自主学习 动态生成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种理论思维和艺术创造,饱含着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教育智慧。它不是对课堂情节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
亮点一: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教学本身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设计教学即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的舒畅,而是把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我们能摸清学生底子,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十分清晰的了解。知道学生学习的起点从哪里开始,他们经验中的前科学概念有什么可利用之处或需辩识的地方,他们感到困惑或难于解决的关键点何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具体障碍究竟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能摸清底细,以便有的放矢。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所以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必须的。如教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等集中写人的篇目时,为了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前我先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老师》。这次写作反映出了学生在写人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分不清写人文章和记事文章的区别;二是弄不清人与事的关系,不会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掌握了这一情况后,我就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为:具体了解写人文章中人与事的关系,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是怎样处理这一关系的。为了检验效果,在学完前两篇课文之后,我又让学生写了第二篇文章《我的××》(写自己一个亲属)。这次作文基本上解决了前次作文中出现的两点毛病,但又发现了两个普遍的缺点:一是写人总要写得“高大”,表现人的事也要“大”;二是说“大话”,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根据出现的这种情况,我在讲授第三篇文章《我的第一本书》时又补讲了魏魏的《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学会选取有意义的生活小事,并明白小事也能说明大问题的道理。学完《我的老师》,我让学生再练习写一篇《我的同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次文风有了明显的变化,普遍写得比较真实亲切了。这个教学设计把“为学而教”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了,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为了真正解决学生学的问题,所以要把学生的学放入心中,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教学设计虽然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事先构想和策划,但也不妨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让学生加入到教学决策中来,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教七年级下册蒲松齡的《狼》这篇课文时,我想用两课时讲完,说完便转身去写板书,刚写完课题,便有同学喊“报告!” “什么事?”我问。报告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这篇课文讲两课时。”“为什么呢?”“我认为这篇课文不长,语言好懂,如‘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放忙假期间,这篇文言文我们又都自己翻译了,而且马上复习考试了,用两节课时间,不白白浪费一节课吗?”我听了后,略一沉思,便向同学们问道:“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没料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赞成这样做,于是我就说:“那就照老规矩,少数服从多数,只讲一节课,将两节课的学习重点合二为一吧!”后来这节课上得较顺利,只用一课时,重点、难点都解决了。老师接受了学生的建议,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构建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但又并非盲从和放任。
亮点二: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
现代教学设计认为,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生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应当是参与型教学环境、对话型教学环境,使学生尽量把学习情境并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使学习与生活接壤;尽量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教学媒体模拟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加强抽象知识与形象知识的链接;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完善的学习情境包括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信息(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环境、教师创造的积极的心理环境。例如我在教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时,我是让学生同桌相互在手中写字,让另一个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字,来模拟莎利文老师教凯勒学习的真实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盲人学习的困难真实体验后,然后再导入教学,效果很不错。
因此,如今的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方面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仓库式—传授贮存式学习转变为蜜蜂式—自我酿造式学习,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原野”,让学生博采广撷 、自我酿蜜,而不是知识的堆积和灌输;二是从知识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转变,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提供真实的情境、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与尝试、发现与探索,而不是被动的聆听与接受。
亮点三:创设动态生成的课堂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没有这种事先的系统性思考和缜密运筹,教学目标就很难全面实现,但构想毕竟只是头脑中的预设,在充满动态性生成性的课堂上,教学设计又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是“预设下的动态生成”和“预设下的不可预约。”
预设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工作。但是,在复杂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在学生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出来的情况下,生成又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瞬间判断,而后作出“缩小”、“放大”、或者“搁置”等策略处理。并非每一课都会有这种‘无法预约的精彩,更多时候,课堂是教师基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共同分享,创造教材文本意义的一场“精神盛宴”。不管怎样,这都需要我们突破教学设计细针密缝的窠臼,让大空间,大块状的写意设计步入教学预案。
为了应对课堂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变化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教师应当多考虑几种应急预案,进行弹性设计。由于教师的弹性设计已经为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教师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准备,当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发生时,就不会驾驭无法、乱了方寸,依然能够引导学生创造出预约之外的精彩。如学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一上课学生就质疑:百草园中穿插美女蛇的故事是否宣扬封建迷信,其作用是什么? 于是我调整了弹性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这个问题深入探讨,通过探讨,大家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白了百草园的传说在儿童幼小心灵上的神秘感、恐怖感和探索感,而且这三种感觉从儿时到现在都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百草园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探究的结果是学生对百草园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要有教学方案的预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生成领域留出时间与空间,为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全过程的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戛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步子大小,全班齐步走,而要有弹性区间。
再者,弹性教学设计和动态生成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不同的练习、不同的活动来体现,这都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提前预设和留出空白,力求课堂内外的预设与生成焕发生机、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陕西省陇县温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