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心理行为训练,有效提高军校学员战斗力

2013-11-11 01:59葛炎
关键词:军校学员战斗力

葛炎

[摘要]“立足平时、着眼战时”是信息化条件下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就必须立足平时,加强提升战斗力的训练。对于当代军校学员来说,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因此,只有科学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从而提升战斗力。

[关键词]军校学员 心理行为训练 战斗力

信息化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各式高科技武器对生命无所不在的威胁,给参战人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对抗程度也随之进一步激烈。现代战争中因心理疾病和心理致伤的非战斗减员将高达10%到25%,心理素质在战争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战争胜利的天平将倾向于心理素质更强的一方。而对一个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我,要想战胜现实中的敌人,必须先战胜自我。由于特殊的身份和管理机制,军校学员往往具有特殊的认知、心理、情绪、应对方式,甚至在人格、个性都有其自身特点,在面对多种应激的情况下,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忧郁、沮丧、愤怒、孤独等负性心理的几率增加。因此,军校心理行为训练不同于一般的战术训练和技能训练,必须遵循一定的心理科学规律、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心理行为训练对提升战斗力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是“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钻质”。军队心理行为训练通过对军人心理和行为的干预、管理和激励,促进军人间的协作与共享,提高凝聚力,加强集体观念,由此提高向心力和战斗力。

心理行为训练有利于锻炼和培养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一支部队的灵魂,集体意识强的队伍中成员有强烈的向心力,自觉服从命令,为达到战斗目标勇往直前。。心理行为训练提供的是一种环境,创造的是一种逆境,各学员队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合作、紧密团结,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所以心理行为训练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军校学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学员懂得在一个集体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以及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在战争条件下,更需要培养相互间强烈的归属感。只有充分信任战友,才能提高集体的战斗力。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培养军人的集体协作能力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协作精神是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归属感强的集体凝聚力较高,成员为成为集体的一分子而骄傲自豪。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培养军人对团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有挑战性和循序渐进的训练任务有利于促进凝聚力的形成。成功抗压的经验与凝聚力相互关联,高的凝聚力能促使任务完成,这将伴随着满意感促进更高凝聚力的形成。

因此,通过训练能使集体中每一个学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挫折与成功、紧张与释然。在这种特有的氛围中使得每个人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最终达到挑战自我,锤炼集体战斗精神的目的。

二、院校实施心理行为训练的途径方法

1.建立训练体系,科学组织实施。

首先在训练前要根据心理健康测试标准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专项训练和组合训练。根据参训学员的年龄和特点,分层次设定不同训练计划,分别达到不同训练目标,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人员一样的项目一样的目标。同时还要做好训练前的调查,并记录备案。第二,训练过程中,对于每一次的训练情况都要详细记录。这不仅为训练结束后教员之间进行总结、评价提供资料,也为以后教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参考资料。第三,训练结束后,通过心理测验对学员心理的改变情况进行调查、备案,这可以成为学员个人心理素质发展的记录,为训练前后心理状况的对比研究以及训练科目的设置是否合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功效。

当前,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整体提高学员心理素质迫在眉睫。院校心理行为训练要纳入正式课程之中,形成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院校可以把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门必修或选修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这不仅是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表现,而且有足够的学时做保障,也能使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得到不断巩固与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还可以把心理行为训练融入军事训练内容之中,这样可以很好的补充和延伸军事教学的内容和功能。用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改进军事教学模式,把军事教学和心理行为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全面地发展、综合补充。

3.突出重点内容,提高训练针对性。

信息行为训练的开展可以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相对集中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某一个方面的心理行为训练。比如,在新生入学、新兵入伍期间可以专门开展培养团队精神的系列心理行为训练,让学员在短期内,迅速的融入到军队这个大家庭中来;再如,可以选择学员即将毕业之前,专门做一期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员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军旅生涯,等等。通过这种非常规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科目,可以更加突出训练目的,收获更为明显的训练效果。

三、心理行为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心理行为训练是一项特殊的学习科目,它关系着军校学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战斗精神的养成,同时它更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未知性的将综合体能活动、心理挑战与思考集于一身的训练项目,因此,在训练开始前,要对学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和登记。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医生禁止参加剧烈运动的学员来说,这些项目是禁止参加的,训练前检查学员的身体状况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第二,在训练过程中,不能一味重视实地演练而忽视了理论讲解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一些持久而有意义的变化都是从内在开始的,而心理行为训练注重的正是参训人员的内心体验,主要是心理行为能力的检验,这其间教员的理论的讲解和引导必不可少。因而要努力改变被动式教学模式,搭建教学互动平台,创建学员自我感悟的良好环境,寓教于乐,让学员在轻松中获得感悟,得到教育。

第三,作为教员在对待参训学员时,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每一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在心理行为训练中,学员也希望能够得到教员的尊重。教员用什么心态来面对学员和课程,也就是教员要怎样认识自己、学员、课程的关系,这关系到课程的成败,更关系到学员对自身的认识。

教员在训练中对待学员的心态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把学员看成学生,把课程看成教员要求学员完成的任务。在这种心态指导下,一般采取“我说你听,我讲你懂”的灌输方式,和学员基本没有互动和心灵交流,训练以完成任务走完程序为目的。二是把学员看成朋友,课程是一起学习的提纲。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一般采取互动方式,学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员引导学员一同学习。如果是第一种心态,就是以教员为中心,那么授课方式就是讲述式;如果是第二种心态,就是以学员为中心,授课方式就是引导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员更喜欢在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收获课本之外的东西。所以,以学员为中心,让学员感受到尊重,让他们先充分展现自己,然后教员再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引导,跟学员进行心灵上的指导和交流,就能让学员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积极参与每一项训练科目,真正提升心理素质,为提高战斗力打下扎实心理基础。

(作者单位:国防信息学院军队政工教研室 湖北武汉)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战斗力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情侣出行,精致护肤
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战斗精神培育之路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在狠抓“三力”建设上下功夫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体育少年“战斗力”大测试